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小肠传递时间测定及西沙比利治疗

聂雷;张厚德

关键词:型糖尿病, 小肠传递, 时间测定, 西沙比利, 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患者, 发生机制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消化道症状,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生机制及西沙比利对小肠传递的影响.
中国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和西洋参作用之异同与合理选用

    人参和西洋参在成份上有异同,药理作用性质颇多类似,但某些作用在质和量的方面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实验证明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应激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等,二者在药理作用方面都有类似之处.而某些具体指标的强度方而,确实存在显著的量的差别.如人参在抗疲劳与正常免疫功能,增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学习记忆以及对抗肝损伤等,红参的作用强于西洋参;

    作者:王筠默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孤独症

    1 历史与界定孤独症属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中弥漫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均发病于婴幼儿期,少数5~6岁时症状才很明显,男孩发病可数倍于女孩.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淋病后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1 临床资料30例淋病后综合征(PGS)男性患者,年龄19~54岁,平均31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5个月.患者曾有淋病史,均有多种症状或不典型体征,其中尿道炎样22例,前列腺炎样11例,下腹坠痛18例,阴囊下坠感6例,腰背酸痛、下肢无力感14例,头晕、头痛、失眠10例,性欲减退、阳痿9例.病原体检查发现感染沙眼衣原体16例,解脲支原体13例,大肠杆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念珠菌3例,克雷伯菌2例,滴虫3例,单纯疱疹病毒2例.30例中明确有病原菌感染者26例,二种以上病原菌感染者8例,无病原菌感染者4例.确诊PGS必须具备下列3个条件:①患者确曾患过淋病.②有效药物治疗结束后,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按摩液直接镜检及培养淋菌,至少2次均阴性.

    作者:秦法军;郭晓光;王波;李兰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医学职称英语考试模拟试题(2)

    Ⅰ.阅读理解: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挑出正确的一个.

    作者:洪班信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39例,女3例,年龄50~59岁10例,60~69岁29例,70岁以上3例;慢支40例,支气管哮喘2例,有诱因者39例,胸痛者15例.

    作者:李金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多动与学习障碍

    1 概念与临床表现多动性障碍(又有人称注意缺陷障碍)起病多在发育早期,通常为5岁以前,男童患病数倍于女童.其主要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倾向于经常变换活动内容,但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坚持到底;同时伴有组织不好、调节不良和过度的活动.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中医有效方剂选登(15)

    [阳黄汤*](现代@陈一鸣方)方剂组成:绵茵陈30~60g、栀子12g、大黄6g、土鳖5g、桃仁6g、北柴胡6g、甘草5g.

    作者:郑虎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讲座(三)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上)

    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使疗效显著提高,而化学治疗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作者:周际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诊断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依DIC发展进程而选用相应的化验指标.但需指出由于:①DIC的几个发展时相实际上是连续进行和交错存在的;②原发的基础疾病不同及治疗影响各异;③机体的调节代偿情况不一.故往往使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异较大.因此:①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情况.②对有关化验指标作必要的动态观察.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Ender针闭合髓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笔者采用Ender针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98例,其中采用手法复位闭合髓内固定的方法治疗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义明;王德义;杜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复方大黄制剂改善中老年人智能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以无严重危及生命疾患而以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等住院治疗的患者,应用田金洲教授修订的短时图像记忆表和临床智能检查表测试积分之和下降10分以上,且证型符合腑滞并伴有气虚、血瘀,痰浊至少一项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1.8岁.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两组年龄、性别、证型、短时图像记忆积分、智能积分、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给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液(酒大黄、人参茎叶、石菖蒲、郁金按1:3:2:2配制),每次10ml,每日2次.

    作者:刘安信;姚书明;田金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学习困难儿童说话能力的训练

    就部分形式而言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说话即口头语言.

    作者:齐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

    1 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的特点及类型儿童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与成年的神经症性障碍不同.表现为:第一,研究发现一致显示,有情绪障碍的大多数儿童成年期表现正常,只有少数到成年期出现神经症性障碍.反之,许多成年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起病于成年,没有明显的童年精神病理作为先导.因此,发生在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情绪障碍不具有连续性.第二,许多童年情绪障碍似乎是正常发育趋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身性质异常的现象,因此可能具有与成年神经症不同的心理机制.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附97例临床分析)

    1990年~1998年我院行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97例,囊肿直径均大于10cm.其中破膜治疗28例(Ⅰ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69例(Ⅱ组).硬化治疗病例中使用PTC针穿刺27例(Ⅱa),使用导管针穿刺42例(Ⅱb),现将穿刺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田;崔建华;祝惠民;吴克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改良捏脊疗法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操作方法:先将患儿衣服解开,裸露背部俯卧于诊床,1岁以下者伏在家长身上,露出整个背部.施术者立于病儿股部后方,用爽身粉扑于背部,沿小儿脊柱两边自下而上,自尾骨长强穴开始,用两拇指按摩,边按摩边向上移动,沿督脉上升至颈部风府穴为止,反复三遍.然后提捏长强穴、大肠俞、肾俞、胃俞、脾俞、肝俞自下而上各2次,每日1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

    作者:舒玉萍;杨风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消化内镜检查的教训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消化内镜已逐渐普及到乡镇卫生院,为大量消化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然而,由于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与经验相差悬殊,内镜检查可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本院自1989年至今的15243例胃镜,2452例结肠镜检查中种种失误,取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易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

    1 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年龄20~44岁,平均28.71岁;已婚者32例,未婚者6例;病程2天~6周,平均2.4周;有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有真菌性阴道炎者32例,包皮过长者16例,同时患淋病者8例,患尖锐湿疣者4例.全部患者阴茎包皮龟头呈轻度潮红,包皮内板、龟头冠状沟处有白色乳酪样分泌物,且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中28例龟头表面可见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暗红色丘疹,18例阴囊表皮有鳞屑性红斑.38例发现成群的、卵圆形的单壁芽胞及大量约2rmm×6rmrm大小的有分隔的菌丝,芽孢多集中在菌丝分隔处.对其中28例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发现念珠菌属22例,酵母菌2例,未生长4例.对22例培养为念珠菌属者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筛选,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作者:徐薇;冯素华;刘克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突破-β阻滞剂的应用及MERIT-HF研究报告

    1999年4月瑞典著名心脏病学专家Sahlgren医院的Ake Hj almarson教授和Sahlgrenska大学医院的Finn Waogstein教授在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大连介绍了β阻断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对于指导我国心力衰竭的规范科学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少年期常见生理心理障碍

    1 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贪食1.1 临床特点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贪食就像一母同胞的一对姐妹,两者的精神病理相同,年龄及性别分布类似,几乎总是见于青少年女性,临近青春期的儿童也偶可罹及.神经性贪食发病年龄稍晚一些,可被视为持续的神经性厌食的延续(尽管相反的次序也可能出现).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是指将高能射线聚于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的单次照射,使之发生放射性坏死,而靶区周围的组织因迅速的剂量递减免受累及,从而在靶区边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损伤边界,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该学科概念早由瑞典人Leksell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1967年Leksell及其同事在Karolinska设计并安装了第一台伽玛刀以实践SR治疗.至今伽玛刀已发展到第四代,国内亦由奥沃公司和玛西普公司推出我国自行研制的伽玛刀.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在我国大城市的医疗机构已开展十余年,丰富的临床资料说明其自身的优越性,但应有一定的适应证选择.

    作者:孙时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医刊杂志

中国医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