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习困难儿童说话能力的训练

齐力

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 说话能力,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分形
摘要:就部分形式而言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说话即口头语言.
中国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个体医生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答复

    就部分读者来信询问个体医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问题,经询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政策单位,现将答复摘登如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儿咳喘古方现代临床应用近况

    1 古方及加减治疗小儿咳喘及相关病证据现代文献报道,小儿咳喘方使用频率较高者为以下若干种:泻白散、小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参苏饮、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金沸草散、清燥救肺汤、清肺饮、麻杏石甘汤.临床治疗在方与药的选择上,仍以传统名方药为主流,万变未离其宗.如运用泻白散、茅根汤加减化裁治疗小儿里热型肺炎小.以加味三拗汤(麻黄、北杏仁、甘草、桑白皮、浙贝母、地龙、鱼腥草、毛冬青、紫菀、金银花)治疗小儿久咳,气促伴哮鸣音加苏子、款冬花;痰多者加天竺黄、法半夏;便秘者加冬瓜仁,流涕发热者加黄芩、青天葵、薄荷.

    作者:万芳;孟凡红;王炳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怎样进行提高儿童视知觉能力的训练

    视知觉能力是人的观察能力的基础.它不仅包含着知觉的复杂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需要经过一番发展才能获得的能力.如果儿童的视知觉能力发展不够,即使有正常的视觉器官,能做到专心致志,面对他这个年龄的学习任务,仍会出现实际能力与要求有差距的现象.

    作者:齐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附97例临床分析)

    1990年~1998年我院行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97例,囊肿直径均大于10cm.其中破膜治疗28例(Ⅰ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69例(Ⅱ组).硬化治疗病例中使用PTC针穿刺27例(Ⅱa),使用导管针穿刺42例(Ⅱb),现将穿刺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田;崔建华;祝惠民;吴克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心理抓住佳时机,促进早期儿童发展

    在整个儿童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形体变化和心理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阶段特征.其中0~6岁叫作早期儿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既在时间上有着阶段特征和在身心发展上又具有连续性的重要时期,是儿童身心能否得到正常发展的具有时限的特定阶段,是儿童充分发挥其遗传素质和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得以全面发展的不多的不可回赎的时机.

    作者:王如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肺复苏的现代概念问答

    1 心肺复苏的现代观念有哪些?现代心肺复苏(CPR)已由基础的生命支持发展为高级的生命支持,它包括不开胸的心脏按压、除颤和药物干预.机械按压的技术改进和其他无创的方法对CPR已取得了一些效果.成功复苏的一个预测因素是增加冠脉血流和灌注压的能力.联合应用非肾上腺素能和肾上腺素能加压药对于治疗那些对目前治疗无反应的病人可以提供新方法.在初始复苏过程中,时间是关键.早期再灌注和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是复苏成功的保证,早期除颤对终止心室颤动(室颤)和血流动力学效果归于零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也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需要改善CPR的预后,其焦点是心肌的再灌注和早期恢复骤停心脏的血流.

    作者:胡大一;周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早期发现婴儿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约60%~70%病例在围生期致病;它既可发生在患儿出生当时,也可能出现在生后,经历若干时日,逐渐显现病症.由于出生时缺氧缺血(新生儿窒息等)、早产、重症黄疸(包括核黄疸)、低体重、颅内出血、宫内感染等原因致使大脑皮质、基底节、小脑及延髓等部位发生广泛、弥漫性小病灶性坏死,这是脑瘫的病理基础.历时稍长的患儿,以上病变的直接后果则表现为大脑萎缩、脑回变狭、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形态学变化,而功能方面的变化则是多样的、出现的时间也可早可晚.常见的临床表现则是患儿在普遍性运动发展迟滞基础上,呈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形体姿势的异常,通常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作者:王如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39例,女3例,年龄50~59岁10例,60~69岁29例,70岁以上3例;慢支40例,支气管哮喘2例,有诱因者39例,胸痛者15例.

    作者:李金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复方大黄制剂改善中老年人智能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以无严重危及生命疾患而以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等住院治疗的患者,应用田金洲教授修订的短时图像记忆表和临床智能检查表测试积分之和下降10分以上,且证型符合腑滞并伴有气虚、血瘀,痰浊至少一项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1.8岁.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两组年龄、性别、证型、短时图像记忆积分、智能积分、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给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液(酒大黄、人参茎叶、石菖蒲、郁金按1:3:2:2配制),每次10ml,每日2次.

    作者:刘安信;姚书明;田金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讲座(三)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上)

    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使疗效显著提高,而化学治疗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作者:周际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孤独症

    1 历史与界定孤独症属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中弥漫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均发病于婴幼儿期,少数5~6岁时症状才很明显,男孩发病可数倍于女孩.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小肠传递时间测定及西沙比利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消化道症状,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生机制及西沙比利对小肠传递的影响.

    作者:聂雷;张厚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诊断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依DIC发展进程而选用相应的化验指标.但需指出由于:①DIC的几个发展时相实际上是连续进行和交错存在的;②原发的基础疾病不同及治疗影响各异;③机体的调节代偿情况不一.故往往使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异较大.因此:①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情况.②对有关化验指标作必要的动态观察.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食管破裂误诊为急腹症原因分析

    食管破裂并不少见,下段破裂者常可造成急腹症假象,如果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可导致误诊,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现将所遇2例食管破裂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作者:李慎廉;达明绪;刘国河;张新;李勇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学习困难儿童说话能力的训练

    就部分形式而言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说话即口头语言.

    作者:齐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

    1 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的特点及类型儿童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与成年的神经症性障碍不同.表现为:第一,研究发现一致显示,有情绪障碍的大多数儿童成年期表现正常,只有少数到成年期出现神经症性障碍.反之,许多成年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起病于成年,没有明显的童年精神病理作为先导.因此,发生在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情绪障碍不具有连续性.第二,许多童年情绪障碍似乎是正常发育趋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身性质异常的现象,因此可能具有与成年神经症不同的心理机制.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龄腰腿痛的诊断和治疗(附56例报告)

    高龄患者腰腿疼痛较剧烈,因伴有老年病,多经反复保守治疗无效,才考虑手术治疗.1985~1997年,我科共收治70岁以上腰腿痛患者56例,经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成福;林波;赵启超;于玲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养顾名思义,应指在家庭环境里对儿童或青少年的教育与养护.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层面:一是教育,二是养护.良好的家庭教养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文重点讨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家庭教养中态度的不当或对教养层面理解的偏颇.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发热10天,浮肿7天 (病案讨论见本期第46页)

    病历摘要:患儿,女,36/12岁.因发热10天,浮肿7天于1999年7月5日入院.10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无流涕、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7天前出现双眼睑浮肿,3天后波及至双下肢,同时伴尿量减少,呈浓茶色.病后精神弱,食欲差,喜卧.未出现皮疹.大便正常.曾在当地口服先锋Ⅳ号及阿苯片治疗无效.既往体键,否认结核病接触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石凤英;丁学勤;张美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是指将高能射线聚于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的单次照射,使之发生放射性坏死,而靶区周围的组织因迅速的剂量递减免受累及,从而在靶区边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损伤边界,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该学科概念早由瑞典人Leksell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1967年Leksell及其同事在Karolinska设计并安装了第一台伽玛刀以实践SR治疗.至今伽玛刀已发展到第四代,国内亦由奥沃公司和玛西普公司推出我国自行研制的伽玛刀.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在我国大城市的医疗机构已开展十余年,丰富的临床资料说明其自身的优越性,但应有一定的适应证选择.

    作者:孙时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医刊杂志

中国医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