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上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右臂功能障碍纠纷分析

程亦斌;王少华

关键词:上纵隔肿瘤, 切除术后, 右臂, 功能障碍, 术后患者, 医院, 神经源性, 切除治疗, 民事诉讼, 诊断, 阴影, 体检, 手术, 赔偿, 男性, 初中, 毕业
摘要:患者,男性,初中毕业体检发现右上纵隔阴影,被诊断为右上纵隔肿瘤(神经源性),到某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右臂功能障碍.患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院赔偿.
中国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右上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右臂功能障碍纠纷分析

    患者,男性,初中毕业体检发现右上纵隔阴影,被诊断为右上纵隔肿瘤(神经源性),到某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右臂功能障碍.患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院赔偿.

    作者:程亦斌;王少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突破-β阻滞剂的应用及MERIT-HF研究报告

    1999年4月瑞典著名心脏病学专家Sahlgren医院的Ake Hj almarson教授和Sahlgrenska大学医院的Finn Waogstein教授在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大连介绍了β阻断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对于指导我国心力衰竭的规范科学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讲座(三)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上)

    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使疗效显著提高,而化学治疗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作者:周际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肺复苏的现代概念问答

    1 心肺复苏的现代观念有哪些?现代心肺复苏(CPR)已由基础的生命支持发展为高级的生命支持,它包括不开胸的心脏按压、除颤和药物干预.机械按压的技术改进和其他无创的方法对CPR已取得了一些效果.成功复苏的一个预测因素是增加冠脉血流和灌注压的能力.联合应用非肾上腺素能和肾上腺素能加压药对于治疗那些对目前治疗无反应的病人可以提供新方法.在初始复苏过程中,时间是关键.早期再灌注和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是复苏成功的保证,早期除颤对终止心室颤动(室颤)和血流动力学效果归于零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也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需要改善CPR的预后,其焦点是心肌的再灌注和早期恢复骤停心脏的血流.

    作者:胡大一;周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

    1 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年龄20~44岁,平均28.71岁;已婚者32例,未婚者6例;病程2天~6周,平均2.4周;有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有真菌性阴道炎者32例,包皮过长者16例,同时患淋病者8例,患尖锐湿疣者4例.全部患者阴茎包皮龟头呈轻度潮红,包皮内板、龟头冠状沟处有白色乳酪样分泌物,且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中28例龟头表面可见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暗红色丘疹,18例阴囊表皮有鳞屑性红斑.38例发现成群的、卵圆形的单壁芽胞及大量约2rmm×6rmrm大小的有分隔的菌丝,芽孢多集中在菌丝分隔处.对其中28例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发现念珠菌属22例,酵母菌2例,未生长4例.对22例培养为念珠菌属者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筛选,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作者:徐薇;冯素华;刘克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及早期发现某些偏离

    儿童形体和心理的发展贯穿于自胎儿直至出生后的整个儿童时期,成人的发展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延续和深化.儿童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可简要归纳如下:

    作者:王如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消化内镜检查的教训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消化内镜已逐渐普及到乡镇卫生院,为大量消化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然而,由于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与经验相差悬殊,内镜检查可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本院自1989年至今的15243例胃镜,2452例结肠镜检查中种种失误,取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易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附97例临床分析)

    1990年~1998年我院行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巨大肝囊肿97例,囊肿直径均大于10cm.其中破膜治疗28例(Ⅰ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69例(Ⅱ组).硬化治疗病例中使用PTC针穿刺27例(Ⅱa),使用导管针穿刺42例(Ⅱb),现将穿刺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田;崔建华;祝惠民;吴克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射频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采用射频疗法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快捷、反应轻、副作用小等优点. 治疗方法每侧鼻腔采用两个部位:鼻丘及中鼻甲前端、下鼻甲下部.在粘膜表面麻醉下用射频治疗探头直接作用于粘膜至局部变白为准.

    作者:庞宗领;高英恺;林均武;刘磊;明伟;王绪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后黄疸加重分析与处理

    本文就我院1986~1998年阻塞性黄疸病人832例中术后出现黄疸加重109例,讨论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

    作者:武书胜;樊士彪;王殿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山药蛋黄粥佐治婴幼儿腹泻

    取白山药15~30g,熟鸡蛋黄1/3~1个,将白山药研细末,加水适量,熬成稀糊状,再将熟鸡蛋黄研碎置于山药糊中搅匀,根据食量的大小分次口服可以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

    作者:戴继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39例,女3例,年龄50~59岁10例,60~69岁29例,70岁以上3例;慢支40例,支气管哮喘2例,有诱因者39例,胸痛者15例.

    作者:李金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中医有效方剂选登(15)

    [阳黄汤*](现代@陈一鸣方)方剂组成:绵茵陈30~60g、栀子12g、大黄6g、土鳖5g、桃仁6g、北柴胡6g、甘草5g.

    作者:郑虎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早期发现婴儿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约60%~70%病例在围生期致病;它既可发生在患儿出生当时,也可能出现在生后,经历若干时日,逐渐显现病症.由于出生时缺氧缺血(新生儿窒息等)、早产、重症黄疸(包括核黄疸)、低体重、颅内出血、宫内感染等原因致使大脑皮质、基底节、小脑及延髓等部位发生广泛、弥漫性小病灶性坏死,这是脑瘫的病理基础.历时稍长的患儿,以上病变的直接后果则表现为大脑萎缩、脑回变狭、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形态学变化,而功能方面的变化则是多样的、出现的时间也可早可晚.常见的临床表现则是患儿在普遍性运动发展迟滞基础上,呈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形体姿势的异常,通常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作者:王如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多动与学习障碍

    1 概念与临床表现多动性障碍(又有人称注意缺陷障碍)起病多在发育早期,通常为5岁以前,男童患病数倍于女童.其主要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倾向于经常变换活动内容,但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坚持到底;同时伴有组织不好、调节不良和过度的活动.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发热10天,浮肿7天 (病案讨论见本期第46页)

    病历摘要:患儿,女,36/12岁.因发热10天,浮肿7天于1999年7月5日入院.10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无流涕、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7天前出现双眼睑浮肿,3天后波及至双下肢,同时伴尿量减少,呈浓茶色.病后精神弱,食欲差,喜卧.未出现皮疹.大便正常.曾在当地口服先锋Ⅳ号及阿苯片治疗无效.既往体键,否认结核病接触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石凤英;丁学勤;张美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复方大黄制剂改善中老年人智能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以无严重危及生命疾患而以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等住院治疗的患者,应用田金洲教授修订的短时图像记忆表和临床智能检查表测试积分之和下降10分以上,且证型符合腑滞并伴有气虚、血瘀,痰浊至少一项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1.8岁.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两组年龄、性别、证型、短时图像记忆积分、智能积分、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给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液(酒大黄、人参茎叶、石菖蒲、郁金按1:3:2:2配制),每次10ml,每日2次.

    作者:刘安信;姚书明;田金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人参和西洋参作用之异同与合理选用

    人参和西洋参在成份上有异同,药理作用性质颇多类似,但某些作用在质和量的方面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实验证明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应激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等,二者在药理作用方面都有类似之处.而某些具体指标的强度方而,确实存在显著的量的差别.如人参在抗疲劳与正常免疫功能,增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学习记忆以及对抗肝损伤等,红参的作用强于西洋参;

    作者:王筠默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孤独症

    1 历史与界定孤独症属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中弥漫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均发病于婴幼儿期,少数5~6岁时症状才很明显,男孩发病可数倍于女孩.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心理抓住佳时机,促进早期儿童发展

    在整个儿童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形体变化和心理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阶段特征.其中0~6岁叫作早期儿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既在时间上有着阶段特征和在身心发展上又具有连续性的重要时期,是儿童身心能否得到正常发展的具有时限的特定阶段,是儿童充分发挥其遗传素质和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得以全面发展的不多的不可回赎的时机.

    作者:王如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医刊杂志

中国医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