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特殊类型湿疹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邓伦旭

关键词:非特殊类型湿疹, 过敏原, 年龄
摘要:目的 分析非特殊类型湿疹的临床特征及引起该病的临床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4例非特殊类型湿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非特殊类型湿疹患者,夏天发病的占总数的51.9%(28/54),秋季次之,约占总数的27.8%(15/54);在发病部位上面,皮疹首发部位以四肢多见,占总数的51.9%(28/54);其次为躯干,约占总数的24.1%(13/54).不同年龄组非特殊类型湿疹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性别及发病季节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特殊类型湿疹是由外界刺激与内在身体因素共同导致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的任何部位,为防止进一步加重,应对其致病源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PFN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PFN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中克氏针撬拨、临时固定的应用.方法 2004年6月-2011年10月,治疗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69-88岁,平均75岁,85%合并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为股骨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间隔为1-7d,平均4.5d,均行PFN治疗,且不同程度行采取克氏针临时固定技术,术后3d,第1、2、6、9个月随访,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拍摄髋关节正侧位,临床疗效评价采用Harris碗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34例患者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100ml-200ml,平均150ml,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及断钉等并发症,2例发现防旋螺钉穿出股骨头进入髋关节,1例加压螺钉滑出.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卒为89%.结论 PFN治疗复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多,并发症少,手术过程中克氏针撬拨、临时固定技术对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辅助手术效果,提高手术速度,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作者:贾文杰;杨占辉;史宏伟;郭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及愈后探讨

    无骨折脱位型颈椎外伤合并颈脊髓损伤简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由自身颈椎的发育、退变等为基础,由外伤作用引起的颈部脊髓损伤的一种疾病,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颈脊髓损伤的37-52%,但报道不多,交易误诊、漏诊,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本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共收治该病患者61例,其中37例采用手术减压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张保龙;符孔龙;高名堂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67例复发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沈阳二四五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67例复发消化性溃疡,分析导致复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富士88型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32例,胃溃疡56例,十二指肠溃疡76例,男性106例,女性26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尿素酶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100%为阳性.明确诊断后给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果胶铋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周.后继续口服质子泵抑制剂4周.6周后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6周溃疡愈合125例,愈合率94.69%.幽门螺杆菌根除113例,根除率85.60%.67例2年内复发,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复发率50.75%.复发病例幽门螺杆菌检测均阳性,26例长期口服NSAID,12例长期吸烟及饮酒.结论 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该病复发率亦高,幽门螺杆菌,NSAID,饮酒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庞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帕瑞昔布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皮质醇及血糖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完全空白对照组(K)、切口痛模型组(F)、帕瑞昔布预处理组(Y),其中,Y组再各分为术后2、8、24h3个亚组,每亚组12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应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结果 与K组比较,F组、Y8h组、Y24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2h组比较,F组、Y8h、Y24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Y2h组与K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Y2h组与F组、Y24h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2h组比较,Y8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对切口痛大鼠应激反应有影响.

    作者:王敬轩;程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益生菌DNA对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益生菌DNA对卵清蛋白(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物模型研究.方法 培养益生菌,提取DNA,取6-8周Balb/c小鼠OVA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益生菌DNA滴鼻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用已提取的益生菌DNA液滴鼻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E及IL-4,IL-10,IFN-γ,IFN-γ/IL-4.结果 益生菌DNA滴鼻组Ig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DNA鼻组IL-10,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FN-γ/IL-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DNA干预治疗通过调整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对变应性鼻炎起一定防治作用.

    作者:张黎燕;刘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踝臂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11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941人为研究对象,全部受检者控制饮食后在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静脉血检测UA、血糖(Glu)、血脂,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同时采集既往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病史;采用身高体重电子测量仪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通过肢体动脉检测仪获得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对该人群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BMI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年龄、BMI、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而HDL却低于正常血压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baPWV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收缩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年龄、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组baPWV值虽稍高于女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baPW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组在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患者的baPWV值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增高,PW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改变的检测指标之一.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baPW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压水平越高,对动脉弹性影响越大.

    作者:高楠楠;孙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奥曲肽对视网膜毒性的实验

    目的 探讨奥曲肽Octreotide(OA)玻璃体腔内注射对正常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的成年有色素兔32只,每组8只8眼,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OA0.2mg/0.1ml、0.4mg/0.1ml、0.8mg/0.1ml和0.1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注药前及注药后1、2、4周分别对所有实验动物进行眼压、裂隙灯、眼底及ERG检查,注药后4周,摘除眼球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的组织结构.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见眼前节和眼底异常,光镜及电镜下视网膜组织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注药后1周ERG波幅轻度下降,各剂量组的下降幅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到观察期末b波波幅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 正常兔眼玻璃体腔注射OA≤0.8mg/0.1m1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焦小丽;李双农;郭乾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壮医健谷除痧验方治疗谷道痧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壮医健谷除痧验方治疗谷道痧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谷道痧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壮医健谷除痧验方治疗、对照组使用藿香正气水治疗.结果 治疗第3d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有效率63.33%,观察组有效率86.67%(χ2=4.36,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疗程后观察整体疗效情况,对照组有效率83.33%,观察组有效率86.67%,两组有效率比较(χ2=0.13,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壮医健谷除痧验方治疗谷道痧症整体疗效与藿香正气水相同,但壮医验方在治疗谷道痧症过程中,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晓丽;蒋桂江;林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 探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不同类型难治性青光眼30例,术后对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形态进行观察,随访6月-3年.结果 视力增进或保持不变86.7%(26/30);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76.7%(23/30)眼压<21mmHg,5例眼压22-30mmHg,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2例眼压>30mmHg;Ⅰ型滤过泡5例,Ⅱ型18例,Ⅲ型4例,Ⅳ型3例.结论 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活性青光眼在防止滤过道瘢痕形成,术后眼压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培松;常晓可;陈晓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卵巢功能围早衰患者血清IL-2和TNF-α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卵巢功能围早衰患者血清白介素(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卵巢早衰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9例卵巢围早衰患者及20例健康妇女血浆IL-2和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围早衰组IL-2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围早衰组TNF-α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和肿瘤坏死因子改变相关的免疫因素可能是卵巢早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丽霞;杨柳明;黄晓利;赵燕;梁晓云;林青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血液灌流常见凝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发生凝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通过对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观察,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预冲,保证血流量、全身肝素化.结果 在本科进行25例、共78次血液灌流治疗中,4例患者发生Ⅰ级及Ⅰ级以上血液灌流凝血10次,其中患者合并肿瘤、糖尿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发生血液灌流凝血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技术与方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是预防凝血发生的基本保障.

    作者:李小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宫缩乏力200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宫缩乏力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缩乏力200例住院资料,总结诊断、治疗方法和经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00例观察治疗的患者中,162例自然分娩,38例行剖宫产治疗,5例合并产后出血,均及时诊治并治愈.结论 宫缩乏力患者容易产生产后出血等合并症,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必要时转手术治疗.

    作者:于海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海藻酸钠立体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力学特性研究

    目的 运用微管吸吮技术对海藻酸钠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力学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相关力学因素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并为终利用组织工程治疗软骨损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2月龄新西兰白兔6只,无菌条件下分离其双膝关节,以培养液配制的0.4%Protease酶、0.025%Ⅱ型胶原酶顺序消化兔软骨分离细胞,以4×106/ml浓度与海藻酸钠混合,通过硅胶盘模制成圆形柱状细胞盘(25μl/个),CaCl2溶液中凝胶化5min,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加20%FBS(fatalbloodsolution)于6孔培养板中培养.于1、2、4周取出细胞盘,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结合半无限体模型分析软骨细胞的力学特性(瞬时模量E0、平衡模量E∞、表现黏性μ).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2、4周软骨细胞的凋亡.结果 1、2、4周软骨细胞两两相比软骨细胞的早期凋亡和活细胞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培养的软骨细胞黏弹性明显低于1周和2周(P<0.05),1周与2周之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4周软骨细胞表现均为典型的黏弹性固体蠕变特征.结论 通过微管吸吮力学测量海藻酸钠立体培养软骨细胞的力学特性相对较稳定,适合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种子细胞.

    作者:郭振业;卫小春;曹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g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名临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22例其他疾病患者、20例健康成人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并同时用免疫散射速率法检测RF.结果 抗CCP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92%,特异性为97.61%,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75.92%;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5.42%,特异性为71.43%.阳性预测值77.36%,阴性预测值81.08%;抗CCP抗体与RF联合平行试验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5%,特异性69.72%,阳性预测值78.18%,阴性预测值85.71%.结论 在RA患者中,抗CCP抗体较RF有更高的特异性.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黄其建;张进;刘军;陈荣久;钱德才;廖腊梅;刘雨松;王强;邓小培;曾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进行瘤体多点腔内注射治疗,注射后至瘤体表面皮肤或黏膜变白,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2-3min,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45例患儿中,治愈34例(75,56%),基本治愈8例(17.77%),有效3例(6.67%),总有效率为100%,随访1年后患儿均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微创,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宏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六种不同种质鱼腥草对六种标准菌株的作用

    目的 为鱼腥草抗菌效价的生物测定法确立提取溶剂和目标菌株.方法 观察六种鱼腥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所得提取液对六种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微球菌、短小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藤黄微球菌的抑杀菌作用.结果 不同种质的鱼腥草用不同的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不同的抑杀菌作用.结论 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他提取物对其他标准菌株均有一定的抑杀作用.

    作者:赵子剑;李翱;陈夫重;李传华;郭胜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医用几丁糖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医用几丁糖联合得宝松又名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其对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一定浓度的得宝松作为空白对照试剂,医用几丁糖联合得宝松配置成实验组试剂.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瘢痕疙瘩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医用几丁糖组(A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B组)对其采用瘢痕内注射的方法,2个疗程后观察瘢痕增生的情况和患者症状,对其进行量化评分,研究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2个月A、B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积分、疗效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几丁糖联合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比单用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效果更好,它能更好地抑制瘢痕的增生,延缓瘢痕疙瘩病情的进展.

    作者:杨时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光动力治疗

    目的 探讨和评估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有11例患者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并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为基底细胞癌,在我院首次接受ALA-PDT治疗.使用新鲜配制质量分数20%δ-氨基酮戊酸霜涂于病变及其周围0.5cm皮肤黏膜,塑料薄膜封包3-4h,然后用XO-635AB型光动力激光仪照射,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1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1次后放弃治疗,其余经过3-5次治疗后经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未见瘢痕形成.结论 ALA-PDT对于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安全可靠、治疗后无瘢痕、可重复使用、对正常皮肤无损害的治疗手段,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适用于对其它疗法不能耐受、年龄太大和体弱的患者,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替代疗法.

    作者:余雪飞;张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表达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老年冠心痛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正常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LDL-C和hs-CRP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LDL-C和hs-CRP明显增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出现脂质代谢紊乱,LDL-C和hs-CRP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张红星;莫艳萍;申明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Ki6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前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Ki67作为一种与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被公认为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较为准确、可靠、理想的标记物.期望通过对Ki67与一些常见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能为我们今后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志君;吉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