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阳
目的 探讨依据教学需求在耳鼻咽喉科轮回见习培养本硕学生方法与意义.方法 依据学生的教学需求与教学大纲制定耳鼻咽喉科轮回见习教学内容.结果 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需求明显提高,临床能力及对耳鼻咽喉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对耳鼻咽喉科教学内容改革及培养本硕学生的临床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郎雪南;王斌全;周芸;黄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病例的影像资料,采用原始薄层轴住图像结合MPR、MIP、VR后处理技术进行肋骨重建、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骨折位于第1、2肋5例,胸肋关节处4例,腋中线处7例,后肋近肋椎关节处5例,膈下肋骨3例,肋软骨3例.同时合并有其他骨及胸腹部脏器损伤.结论 双源CT扫描得到的原始薄层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准确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是肋骨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鲍红梅;苏雷娟;刘帆;李运奇;毛亚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非特殊类型湿疹的临床特征及引起该病的临床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4例非特殊类型湿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非特殊类型湿疹患者,夏天发病的占总数的51.9%(28/54),秋季次之,约占总数的27.8%(15/54);在发病部位上面,皮疹首发部位以四肢多见,占总数的51.9%(28/54);其次为躯干,约占总数的24.1%(13/54).不同年龄组非特殊类型湿疹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性别及发病季节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特殊类型湿疹是由外界刺激与内在身体因素共同导致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的任何部位,为防止进一步加重,应对其致病源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作者:邓伦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宫缩乏力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缩乏力200例住院资料,总结诊断、治疗方法和经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00例观察治疗的患者中,162例自然分娩,38例行剖宫产治疗,5例合并产后出血,均及时诊治并治愈.结论 宫缩乏力患者容易产生产后出血等合并症,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必要时转手术治疗.
作者:于海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不同类型难治性青光眼30例,术后对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形态进行观察,随访6月-3年.结果 视力增进或保持不变86.7%(26/30);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76.7%(23/30)眼压<21mmHg,5例眼压22-30mmHg,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2例眼压>30mmHg;Ⅰ型滤过泡5例,Ⅱ型18例,Ⅲ型4例,Ⅳ型3例.结论 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活性青光眼在防止滤过道瘢痕形成,术后眼压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培松;常晓可;陈晓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被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4周前的流产.而现在国际上将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妊娠20周之前的妊娠产物或胎儿丢失(体重<500g)称为复发性流产(RSA).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育龄妇女中1%-5%经历过反复自然流产.现就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晓玲;陈璐;赵颜;王磊;邹晓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DAMI)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巨核细胞,将不同浓度TPO加入细胞培养液,CCK-8法检测TPO佳刺激浓度;培养液中加入TPO,台盼蓝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巨核细胞乙酰胆碱脂酶染色检测细胞集落.流式细胞仪检测巨核细胞CD4l表达,结果 TPO浓度为250ng/ml时刺激作用明显.培养液中加入TPO后,巨核细胞集落计数、CD4l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 TPO促进体外巨核细胞增殖、分化.
作者:徐敏;武希润;王慧纬;刘筱薇;王晶芳;王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2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FDG PET显像)与头部CT所见的低密度病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部位较CT所示的病灶少.结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显像)可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较头部CT所示病灶的临床相关性更好.
作者:刘建祥;万志方;张俊安;何小燕;陈俊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评估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有11例患者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并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为基底细胞癌,在我院首次接受ALA-PDT治疗.使用新鲜配制质量分数20%δ-氨基酮戊酸霜涂于病变及其周围0.5cm皮肤黏膜,塑料薄膜封包3-4h,然后用XO-635AB型光动力激光仪照射,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1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1次后放弃治疗,其余经过3-5次治疗后经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未见瘢痕形成.结论 ALA-PDT对于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安全可靠、治疗后无瘢痕、可重复使用、对正常皮肤无损害的治疗手段,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适用于对其它疗法不能耐受、年龄太大和体弱的患者,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替代疗法.
作者:余雪飞;张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辅以心理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焦虑及抑郁的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评分,调查结直肠癌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将终伴抑郁或(和)焦虑的15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组、心理治疗组以及帕罗西汀+心理治疗组,以HAMD-24和HAMA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与非肿瘤住院患者相比,结直肠癌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较高(P<0.05),治疗后帕罗西汀组、心理治疗组HAMD-24、HAMA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心理治疗组较帕罗西汀组疗效明显(P<0.05),联合干预组较单独采用帕罗西汀或心理治疗评分下降为显著(P<0.05).结论 帕罗西汀辅以心理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其抗焦虑抑郁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海;翟刚;乔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防御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防御机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对两组样本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防御方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主观幸福感比较结果为在健康状况、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总体幸福感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两组防御方式比较结果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同正常对照相比在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中间型防御机制和不成熟机制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使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退缩、躯体化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而正常对照组则更多的使用升华的成熟的防御机制,多数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但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反向形成、回避、假性利他、隔离、消耗倾向的防御机制显著高于对照纽.结论 健康对照组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防御机制情况值得关注,需结合心理干预共同起治疗和康复.
作者:张婧;周淑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误诊为癫痫7例,神经官能症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帕金森氏病1例,低钙血症1例.明确诊断后经给予补充钙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少见,极易发生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应不断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可明显降低误诊率,早诊断、早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完全空白对照组(K)、切口痛模型组(F)、帕瑞昔布预处理组(Y),其中,Y组再各分为术后2、8、24h3个亚组,每亚组12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应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结果 与K组比较,F组、Y8h组、Y24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2h组比较,F组、Y8h、Y24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Y2h组与K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Y2h组与F组、Y24h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2h组比较,Y8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对切口痛大鼠应激反应有影响.
作者:王敬轩;程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分离的125株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PA的培养与分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20E鉴定卡进行细菌的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5株PA,44株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占35.2%,23株分布于呼吸科,占18.4%,以疾液标本多.PA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PA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在抗生素治疗中极易变异,产生多重耐药,临床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莫清江;赵峰;汪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常熟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率及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流脑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按流脑监测方案,选择0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39岁、大于40岁共8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共202人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流脑A群、C群和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采集的健康人群中在15-19岁年龄组检出脑膜炎双球菌(B群)2株,其余均有阴性,202份健康人群带菌率为0.99%;202份血清中流脑A群抗体的阳性率为69.31%,平均抗体滴度为6.13;C群抗体的阳性率为64.85%,平均抗体滴度为6.18;W135群抗体的阳性率为34.16%,平均抗体滴度为4.58.结论 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很低.由于施行预防接种,<6岁人群AC流脑免疫水平较高,而7-14岁年龄组人群AC群流脑免疫水平明显下降,同时人群对W135的免疫水平普遍较低,应进一步加强流脑的监测并且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提高人群免疫力.
作者:黄颖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聚-DL-乳酸防粘连膜用于脊柱手术后防止硬膜外粘连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行脊柱手术患者103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使用指定术式.术后于观察组硬膜外放置可吸收防粘连膜,对照组则不放置该膜.术后随访,并以Frankel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观察组Frank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DL-乳酸防粘连膜是安全有效的防粘连材料.
作者:钟喜红;吴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壮医健谷除痧验方治疗谷道痧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谷道痧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壮医健谷除痧验方治疗、对照组使用藿香正气水治疗.结果 治疗第3d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有效率63.33%,观察组有效率86.67%(χ2=4.36,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疗程后观察整体疗效情况,对照组有效率83.33%,观察组有效率86.67%,两组有效率比较(χ2=0.13,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壮医健谷除痧验方治疗谷道痧症整体疗效与藿香正气水相同,但壮医验方在治疗谷道痧症过程中,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晓丽;蒋桂江;林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发生凝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通过对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观察,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预冲,保证血流量、全身肝素化.结果 在本科进行25例、共78次血液灌流治疗中,4例患者发生Ⅰ级及Ⅰ级以上血液灌流凝血10次,其中患者合并肿瘤、糖尿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发生血液灌流凝血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技术与方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是预防凝血发生的基本保障.
作者:李小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显微线圈(microscpy coil,MC)MR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颞颌关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优化后的PDWI序列分别用显微线圈和头颈联合线圈颞颌下关节扫描,分别对23名正常志愿者双侧颞颌下关节闭口位磁共振成像,并由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两组线圈图像进行解剖结构的显示进行评分.结果 显微线圈在对颞颌下关节盘、关节窝、髁突骨质形态、关节间隙、盘周组织、翼外肌显示具有一定优势(P<0.001);头颈联合线圈较利于外耳道及乳突结构解剖形态显示较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化后的PDWI序列在显微线圈成像能较好显示颞颌下关节解剖细节,获得高空间分辨力的优质图像.高分辨MR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能提高颞颌下关节解剖精细结构的显示能力,从而提高诊断.
作者:梁联保;苏欢欢;马晓芬;李黎明;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加强手术人员及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间,密切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器械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管理.结果 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我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低标准值内(<0.12%).结论 加强骨科无菌手术在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是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荣燕;郭玉兰;覃菊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