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CT和超声造影对肝实质性小病灶的早期诊断对比

房伟;董海霞;马智军

关键词:肝脏实质性小病变, 超声造影, 增强CT
摘要:目的 对比双源CT与超声造影对肝脏实质性小病变诊断准确性,探讨两种方法的选择,节省医疗资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确诊的肝实质性小病变的双源CT和超声造影的特点及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肝细胞癌23例,肝转移癌7例,肝血管瘤25例,肝局灶性增生3例,肝硬化结节7例,肝炎性假瘤8例.双源CT增强准确性87.7%,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86.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与超声造影对肝实质性小病变有着很好的诊断一致性.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对患者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防治,并与芬太尼进行对照,观察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行上腹部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个组,每组20例.麻醉镇痛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缝皮结束停止输注.于手术结束前3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C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加芬太尼1μ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前、清醒时和拔管后即刻的BP、HR、SPO2,观察并记录清醒至送出手术室时间段内呼吸抑制(呼吸频率<8次/min)、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之间,以及C组和D组之间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间的Ramsay镇静评分、清醒和拔管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均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清醒后的SBP、DBP和HR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而C组和D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同时点SBP、DBP和HR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同时点SBP、DBP和HR值均低于A组与B组(P<0.05);4组麻醉前和清醒后及组问同时点间的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组患者均无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各有1-3例发生恶心呕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具有抑制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且又不影响患者麻醉清醒.

    作者:姚前进;王更富;秦元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VEGF表达的变化

    目的 研究内毒素(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经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LPS2h组、LPS4h组、LPS6h组:经尾静脉注射LPS,5mg/kg体重,复制ALI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气、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的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LPS2h组动脉血氧分压(P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4、6h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1),LPS组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结论 LPS致大鼠ALI 2h即出现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升高,可作为ALI早期诊断及监测指标.

    作者:辛小梅;刘虹;李锦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外固定支架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2008年6月-2009年7月我院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31例和DHS内固定治疗的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种术后优良率及其他情况.结果 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67.7%,内固定组为85.7%,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固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的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内翻畸形发生例数均少于外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首选DHS内固定,但不能耐受大手术的高龄患者应选择外支架固定.

    作者:聂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学检验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韩瑞;姜文静;贾天军;张效云;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的作用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LIR)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血浆CK、LDH的活性.结果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血浆CK、LDH的值.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合用可获得良好的协同效果.

    作者:刘跃刚;杨高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新<医院财务制度>和新<医院会计制度>,7月1日起将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经研究,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部分,新制度与1999年版相比,发现有不少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试就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部分中一些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使新制度能够更趋完善.

    作者:周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胸部小切口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的合理路径.方法 总结2006年3月-2010年10月作者应用左胸部前外侧小切口,实施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178例,与同期我院传统切口组242例对照,观察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无差剐(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 胸部小切口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术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侯建彬;杨博;郝安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菌株引起的耐药率逐年增高,为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对近年来ESBLs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以期能够为临床选择ESBLs的检测方法提供一个参考.

    作者:黄忠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1例

    1 病例患者,男,4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加重,休息略缓解,偶有腹胀,无腹痛及心前区疼痛.偶有咳嗽,少量白痰,偶发热,T37.5℃左右,无寒战.当地按冠心病予硝酸甘油,银杏叶等药物治疗,胸闷气短略缓解.3d前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恶心呕吐,尿量较平素减少.无咳嗽、咳痰及发热,无心前区疼痛.

    作者:冯琳琳;于威威;战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标志物和ST段的恢复之间的关联.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人,分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66人)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2人),统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酐激酶(CK-MB)、NT-pro-BNP水平、12导联心电图,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 应用两种支架植入100%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死亡、支架内血栓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个月造影随访雷帕霉素组、紫杉醇组再狭窄率分别为8.33%、10.52%.PCI前NT-pro-BNP水平较高的患者ST段不容易完全恢复.结论 应用雷帕霉素药物冼脱支架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个能反映介入治疗后ST段恢复的新型独立预后指标.

    作者:黄晋喜;张虹;孙帅;王海雄;仝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胸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均采用常规咳嗽练,而实验组则采用腹式深呼吸、缩唇式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分别对两组术前和术后肺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实验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术前和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术前和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数值相近,部分指标接近正常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翠;宗卫华;程木带;周利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硫普罗宁对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

    硫普罗宁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其在抗化疗肝损害方面的作用得到日益重视.我们观察了它对肺癌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维山;林黎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03例老年人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老年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6例,术后并发症62例占60.2%,其中肺部感染28例,切口感染9例,吻合口瘘7例,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1例,心脑血管疾病8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造瘘口坏死1例.结论 老年人直肠癌不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症,重视围手术期正确及时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余国校;暴静玲;贾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初期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自体骨髓并用负收集混合法分离干细胞,采取股动脉介入方法回输干细胞.结果 肝功得到部分改善.移植术后4周、8周肝功结果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程度改善,术后4周总胆红素平均值35.2±7.2umol/L,与术前胆红素平均值48.5±10.7μmol/L,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术后8周白蛋白平均值33.6±8.6g/L,比术前白蛋白平均值28.2±9.4g/L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肝功也有好转,但是总胆红素下降及白蛋白升高均不显著.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使慢性肝功能衰竭得到有效治疗.

    作者:范荣山;于德军;付朝军;温雨飞;逯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早期干预治疗的65例HDCP患者(观察组)和2009年常规治疗的62例HDCP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非自然分娩率为44.62%,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42%,与对照组的62.90%、37.10%、33.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治疗HDCP,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预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赛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症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的研究

    目的 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1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全程护理干预组(观察组)58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月后的HAMD评分、ADL评分.结果 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干预1月后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均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干预1月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中风后抑郁症的程度,并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拥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妇科急腹症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妇科急腹症病例292例.结果 及时、全面的护理工作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治愈率.结论 掌握妇科急腹症临床特点,迅速、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可以更好地救治妇科急腹症患者,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程庆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是溶栓治疗AMI的有效药物.

    作者:陆娇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8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23例髌骨骨折,其中横形骨折12例,大块粉碎性骨折8例,斜行骨折2例,纵形骨折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4~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8~10周.采用胥少汀等制定的疗效标准,优17例,良5例,中1例.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优良率95.6%,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相比在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和大块髌骨粉碎性骨折上有明显的优势;且具有很强的生物力学优势、并允许膝关节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膝关节僵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昊宇;尹芸生;闻伟敬;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颅骨骨膜窦误诊为表皮样囊肿1例

    1 病例报告男,17岁.2010年初头部外伤后出现头部包块,约小指大小,无发热、恶心、呕吐,未予重视,包块渐长大伴疼痛而来院就诊.CT检查:左额部软组织肿块伴颅骨局部骨质吸收、破坏,边界清晰锐利,外缘稍显隆起,颅内结构未见异常.

    作者:丰惠;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