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3例老年人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余国校;暴静玲;贾涛

关键词:老年人, 直肠癌,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老年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6例,术后并发症62例占60.2%,其中肺部感染28例,切口感染9例,吻合口瘘7例,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1例,心脑血管疾病8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造瘘口坏死1例.结论 老年人直肠癌不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症,重视围手术期正确及时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CA199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CA199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对我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及4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检测其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中的CEA、CA199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血清CEA、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的血清CEA、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EA、CA199的单项检测的结果(P<0.05).结论 血清CEA、CA199水平变化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术后治疗及预测患者术后有无复发和转移.

    作者:田伟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噬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处理内源性底物的过程,它普遍存在于机体细胞中,又被看作是细胞Ⅱ型程序性死亡.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自噬信号途径与肿瘤的增殖、凋亡信号途径相互影响.自噬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也使它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本综述就自噬及其与肿瘤的相互关系、肿瘤治疗等的新进展进行了讨论,旨在对自噬的功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作者:任毅行;孟宪楠;程天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肝胆胰外科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肝胆胰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胆胰损伤的患者20例,对其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组手术时间为35-135min,平均60min.术中死亡3例,术后因MODS及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8d.结论 外科医生在患者严重肝胆胰创伤或各种其它危重症时应在DCO理念指导下进行全程救治,全面综合地应变治疗全程,以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为目的,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博;于彦章;赵华;陈昕;徐涛;时红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规范医疗告知义务杜绝医疗纠纷发生

    通过对医疗告知及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的重要性的讨论,重点叙述了医疗告知的内容和要求、法律责任,强调了要规范医疗告知行为,就要使医疗告知程序合法、告知方式合适、告知范围适度、告知内容完善、告知对象合适,终使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努力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史卫东;李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TFF3和NF-κB在慢性胃炎诱导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TFF3分子是胃肠道黏膜的细胞保护因子,主要功能是维持其黏膜的完整性和促进损伤上皮的修复.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体内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调节和肿瘤形成等过程.研究表明,在胃的炎性疾病诱导胃癌症形成过程中TFF3和NF-κB通过多种细胞因子(IL-8,血管内皮因子等)来发挥调控作用,此过程中TFF3和NF-κB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对TFF3和NF-κB在炎性肿瘤上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为指导临床炎性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向.

    作者:赵伟;李宪;李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支原体在女性不孕症患者和妇科门诊患者中感染状况和药敏实验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女性不孕症患者与妇科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别定量药敏试剂盒对75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和1025例妇科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拭子进行支原体定量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者支原体阳性检出率55.20%,妇科门诊患者支原体阳性率43.80%.女性不孕症患者与妇科门诊患者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为林可霉素,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结论 大连地区女性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妇科门诊患者;女性不孕症患者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妇科门诊患者;美满霉素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次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左氧氟沙星.

    作者:张婵;刘越坚;刘志红;王敏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外伤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整形外科技术对面部外伤急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症面部外伤患者,以微创为原则进行彻底清创,采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伤口修整,精细缝合,术后给予抗瘢痕治疗.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无感染、血肿、皮片或皮瓣坏死现象.术后对75例患者进行随访3~18个月.伤口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无需Ⅱ期手术整形,患者比较满意.结论 对面部外伤的患者早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既能获得功能恢复,又能达到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学检验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韩瑞;姜文静;贾天军;张效云;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颈脊髓及椎管MRI测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颈髓横切面积、有效椎管面积及其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软件,测量T2WI横断图像中,颈脊髓横切面积及有效椎管面积,并计算其比值,于PACS系统中,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0例正常成人颈椎MRI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4/5与C5/6椎间隙层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测量脊髓和硬膜囊面积及其比值对颈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伟成;赵汉民;谢灿光;冯建威;何勇毅;丁超;徐宏刚;蔡维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的作用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LIR)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血浆CK、LDH的活性.结果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血浆CK、LDH的值.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合用可获得良好的协同效果.

    作者:刘跃刚;杨高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早期干预治疗的65例HDCP患者(观察组)和2009年常规治疗的62例HDCP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非自然分娩率为44.62%,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42%,与对照组的62.90%、37.10%、33.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治疗HDCP,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预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赛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

    目的 探讨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28例患者,其中5例伤椎置钉,随访5~44个月,平均28个月.按Frankel功能分级,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随访x线片比较骨折复位情况、椎体后凸角(Cobb角)矫正和丢失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5~6个月骨折愈合,其中17例已再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率及后凸角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则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中并发症3例,包括硬脊膜撕裂2例,置钉错误1例.结论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伤椎置钉有助于复位与维持复位.

    作者:李际才;刘平均;李志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胸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均采用常规咳嗽练,而实验组则采用腹式深呼吸、缩唇式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分别对两组术前和术后肺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实验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术前和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术前和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数值相近,部分指标接近正常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翠;宗卫华;程木带;周利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03例老年人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老年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6例,术后并发症62例占60.2%,其中肺部感染28例,切口感染9例,吻合口瘘7例,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1例,心脑血管疾病8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造瘘口坏死1例.结论 老年人直肠癌不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症,重视围手术期正确及时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余国校;暴静玲;贾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尿毒症肺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32例尿毒症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均给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观察32例尿毒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胸片表现.结果 28例血液透析患者除死亡3例外,25例在充分透析后2周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改善,BUN、Scr明显下降;4例腹透患者症状改善缓慢,至6周胸片较前略有好转.结论 充分的血液透析是尿毒症肺基本、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初期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自体骨髓并用负收集混合法分离干细胞,采取股动脉介入方法回输干细胞.结果 肝功得到部分改善.移植术后4周、8周肝功结果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程度改善,术后4周总胆红素平均值35.2±7.2umol/L,与术前胆红素平均值48.5±10.7μmol/L,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术后8周白蛋白平均值33.6±8.6g/L,比术前白蛋白平均值28.2±9.4g/L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肝功也有好转,但是总胆红素下降及白蛋白升高均不显著.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使慢性肝功能衰竭得到有效治疗.

    作者:范荣山;于德军;付朝军;温雨飞;逯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500例可视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索超导可视下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100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育龄妇女,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0例,研究组采用超导可视下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月经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全程超导可视下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农桂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在七年制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60名七年制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和传统病例讨论法进行试验教学后,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结果 试验组学生对课堂总体评价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能力考核中,试验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正确性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医学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辅助和补充.

    作者:孔晓冬;刘辉;张蕴;张明义;夏颖华;孙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平片法疝修补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平片法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使用疝修补平片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和传统组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伤口疼痛、切口愈合、并发症和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法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和复发率低、适应症广等优点.

    作者:贺艳阁;周彬;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TGF-β胶原缓释微球复合新型生物活性多孔支架的制备以及其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成功制备了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但是其细胞相容性仍有待提高.目的 制备胶原缓释微球复合硫酸钙/冻干骨支架,并且研究该种植体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煅烧挂浆法制备复合种植体.将第三代成骨细胞分别与原支架(对照组)和表面修饰后的支架(实验组)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及细胞与材料复合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使用细胞蛋白质及细胞粘附率测定方法对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后增殖与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细胞的黏附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细胞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多(P<0.05).制备的支架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并且发现细胞有向空隙内部长入的趋势.结论 经过表面修饰后的支架较原来的细胞相容性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梁兴宇;王东;孙海钰;栗树伟;刘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