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FF3和NF-κB在慢性胃炎诱导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赵伟;李宪;李烨

关键词:TFF3, NF-κB, 慢性胃炎, 胃癌
摘要:TFF3分子是胃肠道黏膜的细胞保护因子,主要功能是维持其黏膜的完整性和促进损伤上皮的修复.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体内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调节和肿瘤形成等过程.研究表明,在胃的炎性疾病诱导胃癌症形成过程中TFF3和NF-κB通过多种细胞因子(IL-8,血管内皮因子等)来发挥调控作用,此过程中TFF3和NF-κB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对TFF3和NF-κB在炎性肿瘤上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为指导临床炎性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向.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500例可视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索超导可视下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100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育龄妇女,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0例,研究组采用超导可视下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月经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全程超导可视下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农桂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的作用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LIR)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血浆CK、LDH的活性.结果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血浆CK、LDH的值.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合用可获得良好的协同效果.

    作者:刘跃刚;杨高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对患者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防治,并与芬太尼进行对照,观察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行上腹部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个组,每组20例.麻醉镇痛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缝皮结束停止输注.于手术结束前3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C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加芬太尼1μ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前、清醒时和拔管后即刻的BP、HR、SPO2,观察并记录清醒至送出手术室时间段内呼吸抑制(呼吸频率<8次/min)、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之间,以及C组和D组之间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间的Ramsay镇静评分、清醒和拔管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均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清醒后的SBP、DBP和HR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而C组和D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同时点SBP、DBP和HR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同时点SBP、DBP和HR值均低于A组与B组(P<0.05);4组麻醉前和清醒后及组问同时点间的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组患者均无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各有1-3例发生恶心呕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具有抑制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且又不影响患者麻醉清醒.

    作者:姚前进;王更富;秦元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颅骨骨膜窦误诊为表皮样囊肿1例

    1 病例报告男,17岁.2010年初头部外伤后出现头部包块,约小指大小,无发热、恶心、呕吐,未予重视,包块渐长大伴疼痛而来院就诊.CT检查:左额部软组织肿块伴颅骨局部骨质吸收、破坏,边界清晰锐利,外缘稍显隆起,颅内结构未见异常.

    作者:丰惠;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1例

    1 病例患者,男,4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加重,休息略缓解,偶有腹胀,无腹痛及心前区疼痛.偶有咳嗽,少量白痰,偶发热,T37.5℃左右,无寒战.当地按冠心病予硝酸甘油,银杏叶等药物治疗,胸闷气短略缓解.3d前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恶心呕吐,尿量较平素减少.无咳嗽、咳痰及发热,无心前区疼痛.

    作者:冯琳琳;于威威;战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额颞颧部的显微解剖及面神经保护

    目的 了解额颞颧部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额颞颧开颅术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应用国人成人头颅防腐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颞浅动脉和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分布层次进行逐层解剖和分析.结果 颞浅动脉主干位于耳屏前(8.1±2.4)mm.面神经额颞支位于耳屏前(14.9±2.1)mm,在颧弓上缘距离颞浅动脉起始部(6.8±3.1)mm.结论 皮肤切口应位于颞浅动脉后紧邻耳屏前缘.在颧弓上缘切口深度应达到颧骨骨质表面,沿颧弓表面向前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脂肪垫,取弧形切口并指向额骨颧突.

    作者:申剑波;郝解贺;侯杰;郜彩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 观察中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疗效.方法 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灌肠;观察两组肾功能、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作用佳.结论 中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好,有效性具有优势.

    作者:王继英;于淑英;张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硫普罗宁对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

    硫普罗宁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其在抗化疗肝损害方面的作用得到日益重视.我们观察了它对肺癌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维山;林黎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碘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硒对其的干预

    目的 探讨高碘摄入的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硒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碘组和高碘加硒组,高碘加硒组灌胃给予亚硒酸钠,观察实验结束时各组大鼠电镜下甲状腺的超微结构.结果 高碘组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破坏、凋亡,线粒体、高尔基体肿胀,与高碘组相比,高碘加硒组大鼠甲状腺细胞学破坏减轻.结论 高碘摄入可造成大鼠甲状腺滤泡破坏、凋亡,提示功能受损,而硒对此有保护作用.

    作者:迟海燕;王颖;王海静;周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胃癌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CA199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CA199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对我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及4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检测其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中的CEA、CA199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血清CEA、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的血清CEA、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EA、CA199的单项检测的结果(P<0.05).结论 血清CEA、CA199水平变化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术后治疗及预测患者术后有无复发和转移.

    作者:田伟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在七年制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60名七年制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和传统病例讨论法进行试验教学后,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结果 试验组学生对课堂总体评价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能力考核中,试验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正确性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医学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辅助和补充.

    作者:孔晓冬;刘辉;张蕴;张明义;夏颖华;孙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噬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处理内源性底物的过程,它普遍存在于机体细胞中,又被看作是细胞Ⅱ型程序性死亡.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自噬信号途径与肿瘤的增殖、凋亡信号途径相互影响.自噬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也使它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本综述就自噬及其与肿瘤的相互关系、肿瘤治疗等的新进展进行了讨论,旨在对自噬的功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作者:任毅行;孟宪楠;程天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肝胆胰外科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肝胆胰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胆胰损伤的患者20例,对其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组手术时间为35-135min,平均60min.术中死亡3例,术后因MODS及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8d.结论 外科医生在患者严重肝胆胰创伤或各种其它危重症时应在DCO理念指导下进行全程救治,全面综合地应变治疗全程,以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为目的,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博;于彦章;赵华;陈昕;徐涛;时红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平片法疝修补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平片法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使用疝修补平片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和传统组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伤口疼痛、切口愈合、并发症和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法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和复发率低、适应症广等优点.

    作者:贺艳阁;周彬;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TFF3和NF-κB在慢性胃炎诱导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TFF3分子是胃肠道黏膜的细胞保护因子,主要功能是维持其黏膜的完整性和促进损伤上皮的修复.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体内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调节和肿瘤形成等过程.研究表明,在胃的炎性疾病诱导胃癌症形成过程中TFF3和NF-κB通过多种细胞因子(IL-8,血管内皮因子等)来发挥调控作用,此过程中TFF3和NF-κB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对TFF3和NF-κB在炎性肿瘤上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为指导临床炎性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向.

    作者:赵伟;李宪;李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03例老年人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老年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6例,术后并发症62例占60.2%,其中肺部感染28例,切口感染9例,吻合口瘘7例,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1例,心脑血管疾病8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造瘘口坏死1例.结论 老年人直肠癌不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症,重视围手术期正确及时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余国校;暴静玲;贾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学检验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韩瑞;姜文静;贾天军;张效云;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增强支抗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方法 选择14-28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7例,使用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增强上颌磨牙支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及牙(牙合)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磨牙前移量小于拔牙间隙的1/3.∠GoGn-SN和ALFH/AFH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6宽度矫治前后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是一种简单有效、非依赖性,具有三维控制作用的强支抗系统,并能有效控制磨牙伸长.

    作者:韦玲;谭端行;黄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VEGF表达的变化

    目的 研究内毒素(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经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LPS2h组、LPS4h组、LPS6h组:经尾静脉注射LPS,5mg/kg体重,复制ALI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气、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的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LPS2h组动脉血氧分压(P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4、6h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1),LPS组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结论 LPS致大鼠ALI 2h即出现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升高,可作为ALI早期诊断及监测指标.

    作者:辛小梅;刘虹;李锦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2009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自制简易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加清创、游离植皮术治疗21例皮肤缺损患者,术后疗效满意.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44.1岁.

    作者:任占国;刘爱华;王海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