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镇痛方法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对比研究

苏春玲;李哲;薛允国;刘景森

关键词:混合痔, 术后镇痛, 最佳方法
摘要:目的 探索混合痔术后佳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腰麻下行混合痔手术且术后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以芬太尼0.5mg加0.25%布比卡因100ml硬膜外泵入镇痛;B组应用芬太尼0.8-1.0mg静脉泵入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芬太尼0.5mg加0.2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在混合痔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对2000年度14例白细胞减低患者的追溯

    人体白细胞病理变化主要包括数量和质的改变两个方面,质变是指形态学的改变,量变是指数目的增加或减少,临床中常见的异常多表现为数量的增多.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的发达,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和水源的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白细胞值减低的现象越来越易见.本文对14例多次白细胞计数减低的患者骨穿结果进行了10年追踪,作者主要对4例不典型MDS和8例无明显病态学改变的患者,进行了病程跟踪,报道如下……

    作者:贾彦卿;赵小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药理学理论教学联系临床实践

    将临床实践贯穿整个药理学教学中,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采用案例版教材、教师教学密切联系临床、学生课后进入临床或病案室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将临床实践融于药理学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丹;王江洪;李彩蓉;欧阳昌汉;吴基良;闵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先天性心脏病的圆钝尖角T波改变分析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性圆钝尖角T波改变.方法 对212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的T波进行分析,并与低血钾心电图做比较.结果 212例先天性心脏病中有23例出现了圆钝尖角T波改变,发生率10.8%,见于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复合型缺损、动脉导管未闲,多见于室间隔缺损,占60.9%,但复合型缺损发生率高,37.5%.圆钝尖角改变与低血钾改变明显不同,易于区分而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特征性改变.结论 圆钝尖角T波改变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征性改变,对先天性心脏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机制是与左向右分流造成左右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合并右心室肥大有关.

    作者:谭贺怡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什邡地区健康成人酶法检测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建立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健康成人血清肌酐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455名健康成人(19-60岁)血清中的肌酐浓度,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血清肌酐参考值男性为58.3-104.3μmol/L,女性组为43.4-78.2μmol/L,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制定适合本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黄其建;刘雨松;郑均;廖腊梅;张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4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传统6点系统穿刺活检加异常区域处1-2针活检.结果 24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检出前列腺癌61例,占25.496,前列腺良性增生179例,占74.6%,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了依据,其方法简便,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宇;孙建平;辛忠秋;穆丹梅;姜凯辉;郝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66例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于入院后3-5d给予肠内营养(EN),定时冲洗管腔,保持通畅,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PN)至进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给予合理的营养配方,掌握输注方法,密切观察肠内营养反应,做好管道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美清;史甲芬;刘希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安庆市国家级监测点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国家级监测点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多层次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 对2008年度-2010年度(3+1模式)在安庆市5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产后7d的13724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出生缺陷发生率2008年0.97%(44/4544),2009年1.40%(65/4646),2010年1.94%(88/4534),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前3住高发种类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和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结论 加强婚检、孕期保健和优生宣教,进一步深入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干预措施的实施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杨晶丽;王美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体会

    目的 通过手术室安全文化的建设,杜绝及降低手术风险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资护士从岗前培训、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医护合作以及手术室易常见的护理缺陷环节进行护理干预及终生安全文化灌输.结果 我院手术室运行6年,手术2万余人次,从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及赔偿,切实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结论 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目标到细节,持之以恒,终生教育.

    作者:严玉琼;胡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出血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器质性心脏病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高危因素.本组21例患者好转出院17例,占80.95%.病情好转自动出院2例,占9.52%.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转院各1例,占9.52%.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出血类型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面积、脑水肿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李永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拟补气滋阴增液汤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方法 选择年龄58~70岁来肛肠科就诊患者30例,给予口服补气滋阴增液汤,早晚各服150ml,10d为1疗程.结果 治愈2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率66.7%,显效率20%,有效率10%,无效率3.3%,总有效率96%.结论 补气滋阴增液汤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李艳玲;怀保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诊观察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6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150mg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法国产)加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10min注射完,然后0.1-0.3mg/min静脉点滴,30min后可视心律情况追加150mg.结果 总有效率为86.8%,治疗期间3例出现心动过缓,4例出现低血压,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缓解.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心电图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庄鸿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我院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和超常警戒机制的成效初探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药品费用,我院对临床用药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警戒机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进行初步总结报道,以探讨在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提出的要求,规范、合理用药,减少大处方,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郑锦坤;徐新;马绍椿;赖水招;高凌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不同胃疾病中β-catenin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胃疾病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分化中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0例不同胃疾病粘膜标本进行β-catenin的原位检测.结果 SG、AG、GC组织,β-catenin蛋白总表达率为SG>GC>AG;β-catenin蛋白细胞核表达率为SG、AG关键词:不同胃疾病β-catenin胃癌分化

    作者:于秀文;高音;王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l例

    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1],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所有患者均有血压增高及伴随症状,如水肿、蛋白尿和眼底改变等.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较高.在眼底改变中以小动脉痉挛和狭窄常见,视网膜病变次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较少.妊高征合并双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不多见,我院收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维铭;骆小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21例临床观察

    2006年5月-2011年6月,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亨氏综合征21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入选病例均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21例,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3.6岁;病程:1d-6周,平均病程21.3d;其中伴有眩晕者3例,伴耳鸣耳聋者4例.对照组21例,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3.3岁;病程2-40d,平均病程22.1d.其中伴有眩晕者4例,伴耳鸣耳聋者3例.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慕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流程,重在预防.结果 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及肺、脑栓塞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期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配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仪治疗,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

    作者:郑云霞;张洁;徐兴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硫化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作用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解扎扣后再灌注6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ELISA法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使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水平,测定所有动物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各组观测缺血和梗死范围.结果 在使用了硫氢化钠作干预的情况下大鼠的心肌肌钙蛋白明显较低,心肌的缺血和梗死范围也较对照组要小,在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H<,2>S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 H<,2>S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凋亡数量,从而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鹏;高东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复方皂矾丸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皂矾丸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副反应的疗效.方法 9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TP方案化疗联合复方皂矾丸;对照组46例仅单纯T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体重变化、KP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体重下降及KPS下降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皂矾丸联合TP方案化疗能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毒副反应,改善体重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红;倪秉强;陈日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26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G<'->杆菌多(58.28%),G<'+>球菌其次(32.52%),真菌少(9.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54%和28.13%.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尿路感染应及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慎重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邹德辉;王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头颅CT低剂量扫描的优化

    目的 探讨头颅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头部CT检查的患者90例,均分为3组,分别用常规剂量(A组)120KV、260mAs,减低剂量(B组)120KV、200mAs,低剂量(C组)120KV、150mAs扫描,扫得的图像以侧脑室上方半卵园中心层面测量脑白质的CT值.,以每组CT值的标准差(SD)评价噪声水平;所有的图像经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氏阅片,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管电压扫描,随着管电流的减少辐射剂量也减少,B组辐射剂量比A组减少约20%,C组比A组减少约42%;图像噪声随管电流的减少而增加,B组噪声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图像质量随管电流的减少而下降,但A、B两组图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C组有3例图像质量差,勉强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120KV、200mAs头颅CT扫描图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参数使用.

    作者:陈凯;林子玲;孙福洲;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