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颅CT低剂量扫描的优化

陈凯;林子玲;孙福洲;秦培鑫

关键词:头颅, CT, 低剂量, 优化
摘要:目的 探讨头颅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头部CT检查的患者90例,均分为3组,分别用常规剂量(A组)120KV、260mAs,减低剂量(B组)120KV、200mAs,低剂量(C组)120KV、150mAs扫描,扫得的图像以侧脑室上方半卵园中心层面测量脑白质的CT值.,以每组CT值的标准差(SD)评价噪声水平;所有的图像经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氏阅片,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管电压扫描,随着管电流的减少辐射剂量也减少,B组辐射剂量比A组减少约20%,C组比A组减少约42%;图像噪声随管电流的减少而增加,B组噪声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图像质量随管电流的减少而下降,但A、B两组图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C组有3例图像质量差,勉强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120KV、200mAs头颅CT扫描图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参数使用.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药品效期检查中易忽略品种专项检查表的设计应用

    目的 设计药品效期专项检查表,加强对易忽略品种专项检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以电冰箱冷藏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为对象,设计药品效期专项检查表,应用2次进行检查评价.结果 与无专项检查表相比,加强了易忽略品种效期专项检查.结论 专项检查表具有实用及加强易忽略药品专项检查的作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李德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随着妇科病治疗方法的日益丰富和技术进步,腹腔镜在妇科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好、腹部切口美容等优点[1],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越性.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共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77例,均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对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行腹腔镜手术77例,年龄19-66岁之间,平均年龄33岁.其中,子宫全切11例,卵巢囊肿31例,异位妊娠20例,盆腔粘连松解5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5例,恶性肿瘤5例.

    作者:王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论卫生法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法学教学方法,其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卫生法学是医学与法学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卫生法教学中借鉴和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性.本文就卫生法教学中教学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合理运用、案例教学的中误区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霍增辉;胡超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常熟市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

    作者:邵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钛网修补颅骨缺损90例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0例颅骨缺损患者使用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复查头颅CT,修补手术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30个月,头颅外观形态正常,未出现排异反应、钛网或钛钉松动移位等情况.结论 术前选择合理的修补材料,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塑形,充分止血,预防脑脊液漏,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避免颅骨修补失败.该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骨修补材料.

    作者:易振恒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4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传统6点系统穿刺活检加异常区域处1-2针活检.结果 24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检出前列腺癌61例,占25.496,前列腺良性增生179例,占74.6%,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了依据,其方法简便,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宇;孙建平;辛忠秋;穆丹梅;姜凯辉;郝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21例临床观察

    2006年5月-2011年6月,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亨氏综合征21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入选病例均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21例,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3.6岁;病程:1d-6周,平均病程21.3d;其中伴有眩晕者3例,伴耳鸣耳聋者4例.对照组21例,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3.3岁;病程2-40d,平均病程22.1d.其中伴有眩晕者4例,伴耳鸣耳聋者3例.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慕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观察记录麻醉前、切皮时、手术2h,拔管时血压及心率、血糖值、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用药量GEA组少于GA组(P<0.05),心率及血压GEA组明显低于GA组(P<0.05),GEA组麻醉前后血糖无明显改变,GA组血糖有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GEA组明显短于GA组,术后镇痛效果GEA组优于GA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直肠癌手术能减小应激反应,对循环影响小,是一种可行的麻醉选择.

    作者:王允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应用LEEP刀治疗疗效.方法 对20104年1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9例采用LEEP刀治疗.结果 89例患者痊愈84例,有效5例,痊愈率94.4%,总有效率100.0%.结论 LEEP刀环切宫颈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于书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应用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用中药理中汤进行降逆止呕、温中健脾治疗.结果 38例患者32例治愈,6例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应用中药理中汤治疗胃轻瘫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荐.

    作者:张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及应急处理

    护士在医院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其中针刺伤是各种锐器刺伤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减少及避免针刺伤发生.

    作者:郑月华;赵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去氧肾上腺素联合预负荷液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母婴影响

    目的 观察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联合预负荷液防治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级的剖宫产术患者80例,全部患者入室后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氏液,输液速度为20-30ml·kg<'-1>·h<'-1>.将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两组:Ⅰ组复方乳酸林格氏液+麻黄碱5mg间注;Ⅱ组复方乳酸林格氏液+去氧肾上腺素50ug间注.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即刻、1、3、5、10min的BP、HR.;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间的血压趋势对比无明显差异,心率变化趋势Ⅱ组优于Ⅰ组;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达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急诊介入治疗的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10例进行疗效及血凝指标的研究.结果 PTCA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有可比性的前提下进行比较,PTCA组的死亡率、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并发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急诊科的治疗,24h后PTCA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血凝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组的治疗急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值得急诊科推广.

    作者:薛瑞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7例髓核游离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结果 病变椎间盘t2-tse序列信号减低或呈低信号,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与病变椎间盘信号比较,游离髓核t1-tse 7例、t2-tse及t2-tirm序列5例均为等信号,t2-tse和t2-tirm序列2例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6例游离髓核远离病变椎间盘.1例位于病变椎间盘后缘;2例增强扫描游离髓核无强化,仅周边软组织轻度强化.手术所见游离髓核大小、位置与硬膜囊、神经根关系和MRI表现一致.病理主要为纤维软骨.结论 游离髓核MRI的典型征象是各个序列其信号与病变椎间盘相同.游离髓核可远离病变椎间盘,形成椎管内占位,有时须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作者:杨明思;陈羽;陈仕勇;郑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不同镇痛方法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索混合痔术后佳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腰麻下行混合痔手术且术后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以芬太尼0.5mg加0.25%布比卡因100ml硬膜外泵入镇痛;B组应用芬太尼0.8-1.0mg静脉泵入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芬太尼0.5mg加0.2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在混合痔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

    作者:苏春玲;李哲;薛允国;刘景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体会

    目的 通过手术室安全文化的建设,杜绝及降低手术风险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资护士从岗前培训、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医护合作以及手术室易常见的护理缺陷环节进行护理干预及终生安全文化灌输.结果 我院手术室运行6年,手术2万余人次,从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及赔偿,切实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结论 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目标到细节,持之以恒,终生教育.

    作者:严玉琼;胡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理人员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护理人员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强化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制定完善的工作程序,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结果 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规范管理,大限度的切断医院感染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论 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重要的措施.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掌握心肺脑复苏新技术提高临床急救护理水平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了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为全球心肺复苏的新标准.作为医疗服务前线的护士,应及时了解心肺复苏新动态,认真理解和学习掌握新指南的新标准,及时正确的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新技术,不断提升复苏技术水平,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提高临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作者:王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室白夜护士排班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护士排班的方法,提高监护室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尝试由原来的三班制即上、下、夜改为两班制即白、夜排班模式,并根据护士的技术职称和工作能力进行分组式管理,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结果 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团队精神,监护室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缺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下降,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8.6%,93.1%的护士和100%的医师认为应该在重症监护室推广白、夜护士排班模式和分组式管理.结论 白、夜护士排班模式和分组式管理实现了分层级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增加了有效护理时间,保证了监护工作的大连续性,有效保证监护质量,同时为护士赢得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减轻护士长排班和调班的麻烦,使护士长能更好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

    作者:冯书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硫化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作用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解扎扣后再灌注6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ELISA法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使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水平,测定所有动物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各组观测缺血和梗死范围.结果 在使用了硫氢化钠作干预的情况下大鼠的心肌肌钙蛋白明显较低,心肌的缺血和梗死范围也较对照组要小,在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H<,2>S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 H<,2>S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凋亡数量,从而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鹏;高东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