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等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对我院急诊患者30-50岁,包括肝脏疾病50例、急性心肌梗塞50例、外科手术50例、肺栓塞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共250例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的差异,来分析D-二聚体对临床各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外科手术等疾病,尤其是伴有微血栓时,其测定值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的诊治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D-二聚体低于医学决定水平,可以用阴性预示值排除血栓的可能.
作者:李丽苹;张彦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畸胎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疏导干预方法.方法 调查了解85例畸胎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疏导干预.结果 85例患者出现了悲伤、抑郁、失望、怀疑、紧张、恐惧、自卑、自责等心理问题,经积极的心理疏导干预后均得到缓解康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引产患者均顺利分娩.结论 畸胎妊娠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引起高度重视.心理疏导干预对其心理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戴青里;赵彩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药品费用,我院对临床用药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警戒机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进行初步总结报道,以探讨在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提出的要求,规范、合理用药,减少大处方,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郑锦坤;徐新;马绍椿;赖水招;高凌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方法 使用双源CT,对58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25例经DSA实.造影剂用量60-90ml,注射速率3.5-4.0ml/s,扫描后用对比剂跟踪软件Bolus触发达阈值110HU后再延迟14-20s扫描.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结论 合理的扫描方案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显示下肢动脉.
作者:王树春;蒋瑞生;辛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手术室安全文化的建设,杜绝及降低手术风险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资护士从岗前培训、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医护合作以及手术室易常见的护理缺陷环节进行护理干预及终生安全文化灌输.结果 我院手术室运行6年,手术2万余人次,从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及赔偿,切实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结论 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目标到细节,持之以恒,终生教育.
作者:严玉琼;胡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3年中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122例,第二组应用全身麻醉42例,第三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2例.结果 第一组有10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大出血,需要行膀胱修补术.第二组和第三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结论 硬膜外麻醉是不可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肌松药的应用可以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缩.实际上这种方法对小的膀胱肿瘤,手术时间短是非常有效的.但对大的膀胱肿瘤,手术时间长是不合适的.对大的膀胱肿瘤或多发的膀胱肿瘤,应用全身麻醉是非常合适的.上述两种方法应用中掌握肌松药的应用量和维持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电切中出现膀胱穿孔多是由于肌松药的应用量或维持时间不够造成闭孔神经反射所致.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的联合应用是经济的方法.
作者:王春光;张海峰;杨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联合预负荷液防治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级的剖宫产术患者80例,全部患者入室后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氏液,输液速度为20-30ml·kg<'-1>·h<'-1>.将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两组:Ⅰ组复方乳酸林格氏液+麻黄碱5mg间注;Ⅱ组复方乳酸林格氏液+去氧肾上腺素50ug间注.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即刻、1、3、5、10min的BP、HR.;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间的血压趋势对比无明显差异,心率变化趋势Ⅱ组优于Ⅰ组;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达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应用LEEP刀治疗疗效.方法 对20104年1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9例采用LEEP刀治疗.结果 89例患者痊愈84例,有效5例,痊愈率94.4%,总有效率100.0%.结论 LEEP刀环切宫颈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于书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混合痔术后佳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腰麻下行混合痔手术且术后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以芬太尼0.5mg加0.25%布比卡因100ml硬膜外泵入镇痛;B组应用芬太尼0.8-1.0mg静脉泵入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芬太尼0.5mg加0.2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在混合痔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
作者:苏春玲;李哲;薛允国;刘景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桡骨下端骨折是距晓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为解剖薄弱处,容易骨折[1],较常见.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20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7例,男93例,女114例.年龄10-85岁,平均56.9岁.左侧96例,右侧104例,双侧7例.骨折类型:Colles骨折176例,Smith骨折23例,Barton骨折8例.其中26例为粉碎骨折.就诊时间为伤后30min-1d.
作者:王华凡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心脏搭桥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2月,我院17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中,12例是DM患者,对照组5例,均采用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两组进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和死亡;术后血凝指标的差异的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住院时间及死亡人数均高于非糖尿病组.t值/χ<'2>分别为:4.4、4.4、3.2、3.6.P值均小于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心脏搭桥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测定(TT)以及D二聚体(DD)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脏搭桥的效果没有非糖尿病患者好.但由于病例人数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培;贺飞;李勇;马红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头颅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头部CT检查的患者90例,均分为3组,分别用常规剂量(A组)120KV、260mAs,减低剂量(B组)120KV、200mAs,低剂量(C组)120KV、150mAs扫描,扫得的图像以侧脑室上方半卵园中心层面测量脑白质的CT值.,以每组CT值的标准差(SD)评价噪声水平;所有的图像经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氏阅片,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管电压扫描,随着管电流的减少辐射剂量也减少,B组辐射剂量比A组减少约20%,C组比A组减少约42%;图像噪声随管电流的减少而增加,B组噪声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图像质量随管电流的减少而下降,但A、B两组图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C组有3例图像质量差,勉强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120KV、200mAs头颅CT扫描图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参数使用.
作者:陈凯;林子玲;孙福洲;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士职业心态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认真分析护士职业心态,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护士自身调节,减轻职业疲倦,促进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荣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器质性心脏病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高危因素.本组21例患者好转出院17例,占80.95%.病情好转自动出院2例,占9.52%.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转院各1例,占9.52%.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出血类型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面积、脑水肿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李永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80mg次/d静点,1月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2次/d,口服6个月,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mg/次/d,口服6月.对照组34例,给与复方甘草酸苷80mg次/d静点,1月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2次/d,口服6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中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分别是26.19%(11/42),抗-HBe的阳转率为33.33%(14/42),对照组患者血清中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由于没有应用抗病毒药物,肝炎病毒标志物转阴率为零.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安全性好.
作者:赵建红;程相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7例髓核游离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结果 病变椎间盘t2-tse序列信号减低或呈低信号,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与病变椎间盘信号比较,游离髓核t1-tse 7例、t2-tse及t2-tirm序列5例均为等信号,t2-tse和t2-tirm序列2例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6例游离髓核远离病变椎间盘.1例位于病变椎间盘后缘;2例增强扫描游离髓核无强化,仅周边软组织轻度强化.手术所见游离髓核大小、位置与硬膜囊、神经根关系和MRI表现一致.病理主要为纤维软骨.结论 游离髓核MRI的典型征象是各个序列其信号与病变椎间盘相同.游离髓核可远离病变椎间盘,形成椎管内占位,有时须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作者:杨明思;陈羽;陈仕勇;郑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66例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于入院后3-5d给予肠内营养(EN),定时冲洗管腔,保持通畅,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PN)至进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给予合理的营养配方,掌握输注方法,密切观察肠内营养反应,做好管道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美清;史甲芬;刘希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护理人员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强化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制定完善的工作程序,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结果 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规范管理,大限度的切断医院感染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论 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重要的措施.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6来异位妊娠423例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318例,开腹手术105例,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均获成功,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目前腹腔镜是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张新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6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150mg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法国产)加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10min注射完,然后0.1-0.3mg/min静脉点滴,30min后可视心律情况追加150mg.结果 总有效率为86.8%,治疗期间3例出现心动过缓,4例出现低血压,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缓解.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心电图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庄鸿标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