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5例临床分析

王钰

关键词:肝叶段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35例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35例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胆道出血2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4例,膈下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复查残余结石2例,残石率5.7%,总优良率为82.9%.结论 基层医院中合理充分的使用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够起到较好的根治性目的,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

    目的 了解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例举几种常用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成药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针对各种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减少中药不良反应.

    作者:曹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sIgE和食物s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sIgE及食物s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过敏性鼻炎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吸入物sIgE和食物sIgG.结果 11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sIgE过敏原总阳性率43.90%,其中各指标阳性率由高到底依次为:尘螨/粉螨36.21%,屋尘12.93%,猫/狗毛皮屑9.48%,普通豚草/蒿属植物8.62%,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5.17%,蟑螂/蚊子4.31%,白桦/榆树/梧桐/桉树/桑树2.59%;食入物sIgG总阳性率82.93%,其中各指标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清/蛋黄60.34%,牛奶59.48%,鱼29.31%,虾12.07%,花生11.21%,牛肉5.17%,大豆4.31%.结论 连云港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过敏原以尘螨/粉螨、屋尘、猫/狗毛皮屑为主,过敏性鼻炎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现象,可能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关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大麻素WIN55,212-2对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MMP-3、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麻素WIN55,212-2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MMP-3、MMP-9及LTlMP-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降眼压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牛眼小梁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NSE,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细胞,应用透射电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生长特性观察;对传3代的小梁细胞分别施加含大麻素WIN55,212-2终浓度为0(对照组)、1、10、20、40μmol/L的培养液,48h后行MMP-3和MMP-9免疫组化SP染色,结果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检验.提取上清液用ELASA法检测随浓度的不同TIMP-1量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表达MMP-3及MMP-9,大麻素WIN55,212-2可促进MMP-3及MMP-9的表达,并抑制TIMP-1的表达.结论 一定剂量的大麻素可以促进牛眼小梁细胞MMP-3及MMP-9的表达(P<0.05),并抑制TIMP-1的表达(P<0.01),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作者:赵越超;王万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微创骨切割技术行颌骨囊肿摘除56例分析

    目的 评估应用微创骨切割技术行颌骨囊肿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颌骨囊肿患者,应用微创骨切割技术行颌骨囊肿摘除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术中出血少、术后反应轻微.结论 应用微创骨切割技术行颌骨囊肿摘除手术安全、可靠,可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作者:郑杰;马数艳;杜玉芳;刘慧敏;胡祥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骨盆骨折急救中的护理

    目的 骨盆骨折患者在急诊救治中保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及并发症,促进其康复.方法 本组采用ABCDEF方案进行抢救.结果 53例骨盆骨折患者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下,均恢复并保持了患肢关节的正常功能.结论 在临床上积极采取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旨在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作者:郄冬梅;王海波;谢红双;解桂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OSAHS及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15例、OSAHS组28例、OSAHS合并2型糖尿病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结果 OSAHS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单纯OSAHS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单纯OSAHS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OSAHS可引起糖代谢异常,从而诱发和(或)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同时,2型糖尿病也可增加OSAHS的发生,而且可以加重OSAHS的症状.

    作者:康冬梅;王萍;王虹;马艳兵;秦睿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8-2010年间66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人,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常规剂量抑肽酶,B组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h、24h、48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浓度,结果在基本相同的身体情况及手术情况下,A组患者肌钙蛋白Ⅰ(cTnI)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 抑肽酶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高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 CT平扫13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延迟强化,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结论 CT是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作者:王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淀粉酶及ALT、AST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淀粉酶(AMS)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调节作用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n=12)、模型组(SAP,n=12)和治疗组(生大黄组,n=12),以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大鼠SAP模型,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AMS及ALT、AST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AMS及ALT、AST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生大黄可以使SAP大鼠AMS及ALT、AST显著降低,并减轻肝脏及胰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作者:常燕;赵瑛;卢蕾;崔娅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华蟾素对结肠癌细胞SW4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华蟾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华蟾素(0.01mg/L、0.1mg/L、1mg/L)干预SW480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药物作用前后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华蟾素对SW480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药物作用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高,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华蟾素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沈欣;原翠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5例直抗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外伤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在日常的配发血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没有输血史的外伤患者,因其自身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导致了交叉配血的次侧不合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此类患者的及时输血和输血安全,我们对DAT阳性没有输血史的外伤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贾彦卿;孙国常;张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异位妊娠手术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的护理体会.方法 术前了解治疗原理和手术过程,备齐术中所有物品,术中器械护士及时准确的传递各种器械及物品,巡回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均完成自体血液回输,手术过程顺利.结论 异位妊娠手术中熟练掌握自体血液回收机的操作及急诊急救技术,顺利完成手术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36例糖尿病并发甲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糖尿病并发甲亢患者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论 糖尿病和甲亢同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同时发病后相互影响,需依据具体病情对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多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策略

    脊髓损伤(SCI)可以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的破坏性丢失,严重地影响身体多个系统,是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脊柱外科疾病[1].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先后试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但其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

    作者:吕浩然;杨进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过程顺利,术后病情未加重,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通过对201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总结及分析,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病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刘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50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开喉剑喷剂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97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7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开喉剑喷剂喷咽腔,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2.0,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8.9%,总有效率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喉剑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明显,依从性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广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术后非控制眼压值降压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各种青光眼术后仍然增高的眼压值,经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后的降压效果.方法 术后眼压值波动在19.55±5.6-25.06±2.15mmHg的各种青光眼患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间隔3d测眼压,每例患者1疗程以上.结果 治疗29例(52眼)经5个月以上的随访,未用其它降眼压药物,眼压值控制在20.86±1.75mmHg.结论 临床上经各种抗青光眼手术后残余眼压值在20.86±8.6-25.06±2.15mmHg的患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有一定的降眼压效果,适合低收入者的应用.

    作者:王作先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B超对宫内孕囊的鉴别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超对宫内早孕囊、假孕囊与空孕囊的鉴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29例停经5-10周,尿HCG阳性,无明显腹痛及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 检出早孕186例,假孕囊16倒,空孕囊27例.结论 B超能够对宫内孕囊的形态、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余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乳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仰卧位,在胸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穿刺,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置管,回抽确定没有出血没有脑脊液情况下,注入1.2%利多卡因4ml,没有不良反应并出现组织平面后,观察组想硬膜外腔内注入0.35%罗哌卡因8-10ml;对照组向硬膜外腔内注入布比卡因8-10ml.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5min给予咪唑安定2mg,氟哌利多1.5mg,芬太尼0.05mg,持续面罩吸氧.结果 观察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5%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乳癌根治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布比卡因,较布比卡因安全,值得借鉴.

    作者:宋宝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监测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FPIA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401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016例次丙戊酸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mg/L内的共2698例次,占67.18%;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mg/L)共783例次,占19.50%;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mg/L)的共535例次,占13.32%.结论 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大,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对提高疗效以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圣明;黄希顺;王清理;郑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