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黄圣明;黄希顺;王清理;郑春玲

关键词:癫痫, 丙戊酸, 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 通过监测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FPIA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401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016例次丙戊酸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mg/L内的共2698例次,占67.18%;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mg/L)共783例次,占19.50%;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mg/L)的共535例次,占13.32%.结论 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大,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对提高疗效以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54例糖尿病足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为糖尿病足的防治积累经验.方法,对5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6例患者15-30d痊愈(66.7%;12例好转,基本愈合(22.3%);6例老年患者由于病史长,溃疡面积大,行截肢手术(11.1%).结论 只有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并同时采取综合治疗,尤其给予严格控制血糖及加强局部伤口的处理,才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童利伟;曾世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70例重症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即同时、同步由外周静脉注血,挠动脉或肱动脉抽血.换血前、中、后检测血生化、肚功能、血培养及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结果 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换出率分别为52.66%、52.25%,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稳定,换血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好、快捷、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永梅;王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皮肾镜治疗铸型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ulti-channel PCNL)能有效治疗铸型结石的护理.方法 观察护理2010年1月-12月221名铸型结石患者接受multi-channel PCNL手术患者.术前做好患者思想指导工作,通过相关检查评价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体位训练,术后控制并发症发生,重点是对导尿管,肾造瘘管护理,换药方面护理;出院做好出院后教育指导工作.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无护理并发症,结石清除率92.1%.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落实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患者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朱凤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髓核摘除术一体化循证健康教育路径的研究

    目的 探讨锥板减压及髓核摘除术院内外一体化循证健康教育路径的设计、应用及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排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从入院开始到随访结束为止,分别运用院内外一体化循证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方法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度、抑郁与焦虑得分及治疗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抑郁与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而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度、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院内外一体化循证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科学、规范、高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

    作者:祝宁;曹胡林;徐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苦参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8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苦参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微波治疗,月经干净后3d开始治疗;治疗组于月经前7d阴道后穹窿置入苦参栓1粒,每晚1次,7d为1疗程,配合微波治疗,方法及时间同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70.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5%,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新菊;赫荀;黄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骨盆骨折急救中的护理

    目的 骨盆骨折患者在急诊救治中保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及并发症,促进其康复.方法 本组采用ABCDEF方案进行抢救.结果 53例骨盆骨折患者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下,均恢复并保持了患肢关节的正常功能.结论 在临床上积极采取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旨在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作者:郄冬梅;王海波;谢红双;解桂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西地那非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降低肺循环阻力、提高手术耐受性的意义.方法 本组23例患者术前给予西地那非口服,1mg/kg,2次/d,连续服用7-15d.对比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术前于术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术后1月于用药前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用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术后较术前肺动脉压力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西地那非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手术耐受性,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何茂鑫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50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开喉剑喷剂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97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7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开喉剑喷剂喷咽腔,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2.0,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8.9%,总有效率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喉剑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明显,依从性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广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综合性医院神经病学实习教学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神经系统疾病在疾病谱中占居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神经病学的实习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综合性医院的神经病学实习教学存在着种种困难.作者试从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增加神经病学实习学时,加强医院组织领导,加强青年教师培训,改进实习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保证综合性医院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现亮;高庆春;易咏红;何小诗;沈岩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5例直抗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外伤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在日常的配发血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没有输血史的外伤患者,因其自身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导致了交叉配血的次侧不合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此类患者的及时输血和输血安全,我们对DAT阳性没有输血史的外伤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贾彦卿;孙国常;张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淀粉酶及ALT、AST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淀粉酶(AMS)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调节作用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n=12)、模型组(SAP,n=12)和治疗组(生大黄组,n=12),以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大鼠SAP模型,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AMS及ALT、AST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AMS及ALT、AST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生大黄可以使SAP大鼠AMS及ALT、AST显著降低,并减轻肝脏及胰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作者:常燕;赵瑛;卢蕾;崔娅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真菌性咽喉炎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真茵性咽喉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科诊治的的19例真菌性咽喉炎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伴发症状、体征、辅助检验,采用喉镜吸净分泌物,制霉菌素、碳酸氢钠等含漱2到3周加雾化的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结果 18例临床治愈.症状多于治疗5d后明显好转.2周后复诊,声嘶明显减轻.3周后无自觉症状,1例3月后复发,再次治疗后治愈.1例咽痛明显、双侧颌下淋巴肿大患者确诊为全身多处深层组织真菌感染,未愈.结论 真菌性咽喉炎以往发病率较低,易被误诊.本病致病因素主要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及局部自洁功能下降分泌物潴留.真菌性咽喉炎大多数患者局部治疗即可,局部治疗5d无效者,可给予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陈丽艳;夏秋梅;邢丽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展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大出血或体液丢失,或体液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由于其病理过程能够迅速引起或导致引起神经、内分泌、循环和代谢等重要功能紊乱或障碍,故休克又可称为是一种全身细胞急性缺氧的综合征[1].

    作者:梁玉议;欧惠群;梁世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大承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发热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承气汤加味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发热效果显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疗效.

    作者:廖莎;彭德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严重脾损伤保脾手术治疗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脾损伤如何采取保脾手术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保留脾脏边缘血供的方法进行保脾术.结论 此术可大程度保留损伤脾脏,为恢复脾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子光;陈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Fg与Hs-CRP在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牙周炎相关作用研究

    目的 检测和分析大鼠2型糖尿痛伴牙周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牙周炎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只,牙周炎组(P)为10只,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组(D)与糖尿病牙周炎组(DP)各10只,各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处理.通过观察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与牙周炎的数值变化,来确定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P、D、DP组2型糖尿病大鼠纤维蛋白蛋白与超敏C反应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与两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帆;杨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血透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等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指标(KT/V).结果 在56例血透患者中,各部位发生感染累计71例次;当血透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年龄超过60岁,血红蛋白低于60g/L,血浆白蛋白低于35g/L,其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 年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是血透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联勇;陈莹;何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994例健康体检者血脂与血尿酸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某单位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血脂水平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994例体检者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TC、TG、LDL-C、UA总的趋势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DL-C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中、老年组血脂和血尿酸男女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尿酸、血脂水平与性别、年龄因素有关.尤其是40岁以后,男性普遍高于女性,提示从中年开始就应重视预防工作,尤其是男性.

    作者:余娜;卢葵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相关护理干预.方法 参照SCL-90症状自评量变设计调查问卷对120例青、中、老三个年龄阶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针对其主要心理问题,由专科护士与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120例患者全部接受病情需要的心理护理,总有效率为90.3%以上.讨论不同年龄阶段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去除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障碍.

    作者:冯绮玲;黄丽秋;陈小琼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4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IL-11)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49例放化疗后伴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放化疗结束24h后给予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IL-11 ih,连续应用至血小板数≥100×10(9)/L.对照组放化疗后不给予IL-11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6.3d,明显短于对照组9.3d(P<0.05).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乏力、头痛、房颤及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 应用IL-11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冯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