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9例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王端可;张丽妍;张强;治桂茹

关键词:高脂血症, 糖尿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与年龄和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生化法检测309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中51~60岁为高发阶段,而在高脂血症并发相关疾病中糖尿病居首位.结论 控制血脂、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十分重要.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肝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除躯体化外,其余9个因子的得分均比干预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客观环境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烨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纯化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选纯化的方法,并对分选结果进行纯度鉴定.方法 对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荧光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及纯度鉴定.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选T淋巴细胞纯度为(94.40±3.3)%,高纯度达98%,回收率约为95%.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可从外周血中快速分选出高纯度的CD3+T淋巴细胞.

    作者:段静静;苏丽萍;郑美婧;王艳峰;苏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业务流程重组应用于批量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对批量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进行重组,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方法 以业务流程再遣理论为指导,通过重组护理服务流程,实施人性化服务,优化服务内涵,推进专科护理建设,对193例(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行批量入院、批量手术、批量出院,全程实行批量围手术期护理,每批量患者为5~10人,平均住院时间3天.结果 批量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零差错、零事故、零感染率,病人的满意度96.4%,提升了服务质量与管理质量.结论 业务流程重组保证了批量白内障手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提高了病区运行的高效性.

    作者:王玉博;陈姚若;彭爱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重视微量白蛋白尿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人群,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大部分CKD患者在没有进入肾脏替代治疗(RRT)前就已死亡,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因此应努力在CKD患者中寻找既可以高度预测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来延缓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微量白蛋白尿(MAU)是反映肾脏损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指标,对判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量研究发现,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或是普通人群,MAU的存在即预示着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减少MAU的排泄可以起到保护肾脏及心脏的双重作用.

    作者:宋旸;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维生素C与维生素K3联合作用于人膀胱癌T24细胞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C与维生素K3联合用药能否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发生凋亡及机制.方法 (1)用噻唑蓝(MTT)法筛选出维生素C作用于T24细胞72h后的佳作用浓度.(2)用该佳浓度下的VC联合不同浓度的VK3(1,2.5,5,10μM),筛选出作用72h后的佳联合用药浓度.(3)分组并培养各组细胞:空白对照组,佳浓度的维生素C作用组,佳浓度的联合用药组.(4)用碘化丙啶(PI)流式细胞术观察上述三组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流式软件FACS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1)以MTT法筛选出单用维生素C作用72h后的佳药物浓度为1000μM,(2)以MTT法筛选出浓度为该浓度维生素C与不同浓度的VK3联用时,VK3的佳药物浓度为10μM.(3)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表明:10μMVK3+1000μMVC联用组与1000μMVC组相比,可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4)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示:VC+K3可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集中于S期(P<0.05).结论 维生素K3与维生素C联合用药可增强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C阻滞T24细胞周期于S期有关.

    作者:王康;刘俊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临床实习护生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探讨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对实习护生279人,分析她们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并从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干预对策.通过有效的对策干预,进一步规范了护理实习生操作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孙爱玲;肖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侵蚀性葡萄胎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及脉冲多多普勒(PW)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16例临床拟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特征,对其进行主要血流参数评价,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TVCDFI均见子宫肌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区,PW记录到低阻力多样性动脉频谱及静脉性频谱,病灶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0,子宫动脉RI值明显降低,血β-HCG值升高.对化疗敏感病例显示子宫病灶处彩色血流区域逐渐缩小,RI值渐升高,血B-HCG值呈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结论 对可疑葡萄胎患者TVCDFI检查或葡萄胎清宫术后的TVCDFI随访是侵蚀性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首选超声检查方式,对观察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辉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电子喉镜下声带病变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声带病变在电子喉镜下进行手术摘除的方法 与护理措施.方法 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钳出痛变组织,术后病情观察及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58例声带病变患者术后嗓声恢复满意,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经电子喉镜下声带病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易掌握,痛苦少,是近年来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声带病变的理想方法 .

    作者:钟彩萍;何小英;文彩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效果,以提高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掌握妇产科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将护理学生360人(6个班)分为两组(每组3个班),实验组180人(3个班),对照组180人(3个班),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对两组学生课堂上主动分析案例的能力、课堂注意力、书本知识掌握程度及考试成绩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杨再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在矫正双颌前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在矫正双颌前突中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36例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1双尖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使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双磨牙支抗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住片,测量上下唇突度的变化、前牙内收情况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前牙突度和轴倾度有明显改善,面型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组治疗前后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型钛钉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郭铁;程学斌;龚海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手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的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68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61例,好转4例,未愈3例,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加中药熏洗能有效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作者:李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3岁,以双足麻木、无力1月,加重8d为主诉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双足麻木,1周后加重伴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渐感双小腿后部持续性钝痛、酸困不适,且发现全身皮肤渐呈棕褐色,皮肤干燥、脱屑,双足底皮肤呈暗红色,有散在水泡,皮肤角化、裂纹.

    作者:刘淑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直肠癌伴肺转移长期生存1例

    直肠癌容易发生肝脏和肺的转移,直肠癌合并远处转移的治疗是临床难题,既往有文献报告肺转移灶不能完全切除的直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9个月[1].近年来,随着化疗药物和各种分子靶向药物的迅猛发展,合并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直肠癌患者,患者虽然在就诊时已经合并肺转移癌,但在经过放化疗、手术、生物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目前其生存期已经超过3年.

    作者:易秉强;王振军;魏广辉;赵博;杨勇;马华崇;韩加刚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2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前外侧小切口治疗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适应症及优点.方法 使用上臂下段前外侧切口,经肱二头肌、肱肌间隙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经肱骨外髁下缘平行穿入克氏针固定.术后3~4周去除石膏外固定,4~6周拔除克氏针.结果 本组3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无1例发生Volkmann挛缩及尺神经损伤;关节功能评定:优30例(93.8%),良2例(6.2%).结论 前外侧小切口治疗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康晓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万爽力对冠心病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分析

    左室肥厚可导致左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同时能降低冠脉储备能力,加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因此,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逆转左室肥厚,是冠心病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1].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试加用了心肌能量代谢药物万爽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且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陈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联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方法 对30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或次全切术,术后采用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并结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30例患者均存活,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采用手术联合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获得明显效果.

    作者:郭迅;裴明祥;邱福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目的 总结肺癌术后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 .方法 对50例共240例次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合理选用静脉、针头,掌握用药、冲管和拔针方法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加强巡视,及时处理渗漏性损伤.结果 240例次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化疗性静脉炎3例和渗漏7例.结论 化疗前做好患者的教育工作,正确掌握化疗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 ,能有效减少肺癌术后化疗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邓优群;刘彩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α-硫辛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模型.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各组n=10)分别给予α-硫辛酸100mg/(kg·d)、还原型谷胱甘肤600mg/(kg·d)、α-硫辛酸100mg/(kg·d)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kg·d).治疗1Od)~测量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SOD、MDA、GSH-Px、NO含量.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间两两比较,硫辛酸组与谷胱甘肽组比较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硫辛酸组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谷胱甘肽组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硫辛酸组、谷胱甘肽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正常组比较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治疗组大鼠肝脏脂变,炎症坏死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硫辛酸组较谷胱甘肽组改善显著,联合用药组病理改善显著.结论 α-硫辛酸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谷胱甘肽,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晋阳;霍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309例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与年龄和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生化法检测309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中51~60岁为高发阶段,而在高脂血症并发相关疾病中糖尿病居首位.结论 控制血脂、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十分重要.

    作者:王端可;张丽妍;张强;治桂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指导在基层医院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09年57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率42.1%,与文献报道的60~80%不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感染率较阴道分娩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需要加强在基层医院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宣传与监护,提倡开展子宫下段剖宫产.

    作者:骆勤红;成娟;张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