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彦辉;武艳;袁晓环;张羽飞;包海花;刘海峰
目的 观察皮质类固醇与抗病毒药物合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 将50例HSK者采用0.003%地塞米松联合抗病毒药物(ACV)治疗.随访6月.结果 50例HSK患者全获临床治愈,在6月内随访有2例复发.此疗法治愈率高、疗程短、角膜疤痕发生率低等优点.结论 在临床上用微量皮质类固醇联合足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上皮型HsK能迅速控制炎症并促进其痊愈过程.
作者:练海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化疗过程中对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58例,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结果 干预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护理干预能降低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使其程度明显减轻,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作者:户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椎MRI间盘信号及高度的改变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腰椎MRI信号及高度评价椎间盘源性腰痛提供依据.方法 164例椎问盘源性腰痛患者行腰椎MRI平扫并VAS评分,测量腰椎MRIT2加权像上椎间盘的信号强度及高度.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中度疼痛组(B组)、重度疼痛组(C组).检查结果与正常组(80例)进行比较.结果 腰椎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R值接近-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椎间盘高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R值接近0,椎间盘高度与年龄无关.三组椎间盘信号与正常组相比较及其三组间信号比较,P值都<0.05,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问盘信号逐渐减弱,;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椎间盘高度改变与正常组相比较,P值均<0.05,而轻度疼痛组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椎间盘信号/高度的比值的回归相关系数R值与临近节段关系为密切,说明椎间盘信号/高度的改变与临近节段的退变程度相关.结论 椎问盘MRI的信号及高度改变是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表现,椎间盘源性腰痛旱期椎问盘信号出现减弱而并无椎间隙高度改变,当腰痛程度进一步加重时信号明显减弱并出现椎间高度塌陷,而且椎间盘信号的减弱及高度的丢失可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为临床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提供依据.
作者:吴建锋;贾连顺;李家顺;张志宏;史建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结肠造瘘术后,初期患者不能控制排便,使患者非常苦恼,医护人员应及早对患者进行定时排便训练,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不仅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造口器材的消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胡景霞;杨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人类的衰老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它的存在解决了染色体末端复制缩短问题,同时认为端粒酶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关.文章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抗衰老、抑制肿瘤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初彦辉;武艳;袁晓环;张羽飞;包海花;刘海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外伤的治疗.方法 回顾1996年10月到200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47例,治愈45例,死亡2例,其中死于大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和肝创面再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 手术治疗应选择合适的肝创面处理方法,尽快救治失血性休克,术中彻底止血,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明律;张剑辉;陈贵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胆心综合症是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一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绞痛、心率不齐,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状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胆心综合征常易误诊为冠心病.2006年本单位收治了1例胆心综合症患者,其症状类似冠心病心慌、胸闷、胸痛症状患者,曾误诊为冠心病.
作者:吴敬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10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无纠纷的分析总结.方法 对我院自1997年与上级医院协作开展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以来,对1084名白内障病人,1102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一个月对837眼进行随访.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详尽的论述.结果 除发生一例角膜失代偿严重并发症以外.均达到了病人满意的效果.结论 严谨检查筛选病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把握手术时机.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把病人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吸取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及惨痛教训,将工作做的更塌实,更细致.
作者:寇中秋;姚建华;王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低频及高频超声对203(100)例可疑阑尾炎性病变进行检查并诊断,将其结果与手术结果、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低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3%,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 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其对阑尾炎性病变的直观显示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范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的促进血管再生作用使其在肿瘤生长转移、组织愈合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ⅦGF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机体的作用、表达及生成的调节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肖建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益,为了保证异常分娩的新生儿顺利吃到母乳,我们对30例新生儿母亲进行乳房护理及泌乳指导,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晓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异质性指患者遗传背景不同,病因可能也非单一,因而发病机制不尽相问.临床可有不同亚型,表现为病程、轻重、预后、结局都会有差异.
作者:李昕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性传播疾病(STD,简称件病)是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患者的患病过程常涉及个人隐私.目前,我国的性病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件病患者作为一组特殊的患病人群,不仅有切肤之痛,而且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且较其它疾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作者:侯明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愈23例(占58.9%),症状全部消失,盆腔结节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孕患者受孕.显效9例(占23.1%),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的同期B超检查对比盆腔包块缩小>1/2,虽局部体征存在但月经不调改善.有效5例(占12.8%),症状减轻,包块缩小1/3~1/2,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2例(占5.12%),症状和体征无改变.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乔学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贫血是妇女妊娠过程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属高危妊娠范畴,其中以缺铁性贫血为常见,若不及时纠正,必将威胁孕妇及胎儿健康乃至生命.为了降低妊娠妇女贫血发生率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我所于2005年对在本所建立孕妇手册的719名孕妇孕早、中、晚期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孕妇血细胞分析结果登记,以便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作者:谭艳红;蔡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一组其他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其中,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1)或发生心愿性猝死,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多不理想.自2001年以来,我们收治的UA患者10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中药脉舒胶囊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地处市郊,出诊多为市、县及农村,路况差,转运时间长,这给院前急救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一直是我们努力探讨的方向.现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丽丽;刘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ystreosalping ography,HSG)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回顾近年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76例出现不良反应征象的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征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至,如疾病、逆流、造影刑等.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是一种较简易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未严格掌握造影指标,也可以产生不良后果.为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术前、术中做好充分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徐野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分析我国健康教育的现况,探索健康教育的对策.
作者:孟涛;赵健;张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糖紊乱特点,评价血糖水平检查对判断HIE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法对192例HI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1.HIE分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2.轻度HIE血糖以低血糖为主,而重度HIE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3.血糖持续高水平的HIE预后不良.结论 对HIE要定期监测血糖.重度HIE应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付京梅;张丽萍;王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