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婷;施鹏旭;英子伟;姜大庆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益生菌口服,对照组联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观察组联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局部组织积分、症状积分、血常规检测结果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两组组织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常规检查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好于柳氮磺吡啶.
作者:刘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肌肉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激素的改变、运动神经元退化、线粒体功能障碍、长期低水平炎症和相关营养因子代谢失调等.MicroRNA特别是肌肉特异性MicroRNA(myomiR家族)在肌肉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对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进行调控.本文系统的讨论了myomiR家族在肌肉减少症中的调节机制,这可能为本病的精确诊断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作者:刘洪文;余博飞;李贞鹏;徐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肾小球滤过率功能(eGFR)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9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将其分为病灶超过2个肺野或有空洞形成组(n=36)和病灶未超过2个肺野组(n=61).入院后抽取空腹血化验血常规,检测TNF-α 以及IFN-γ 表达水平,同时检测eGFR阳性表达率,并对住院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病灶超过2个肺野或有空洞形成组患者的TNF-α 以及IFN-γ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病灶未超过2个肺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71、2.7893,P=0.0001、0.0097);两组EGF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21,P=0.6512).97例老年患者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标本42例,共分离出致病菌株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共24株,构成比55.81%,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株数高;革兰阳性菌检出18株,构成比41.8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结论:TNF-α、IFN-γ 均可作为评价治疗是否成功的参数,病原菌特点以革兰阴性菌感染率高.
作者:涂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层螺旋CT成像及肌电图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层螺旋CT成像及肌电图表现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CT平均值为(16.76±3.58),治疗后为(6.43±0.97),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CT平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1,P=0.031).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能够进一步提高64层螺旋CT成像及肌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作者:姜志强;张盾;李颖;沈健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降低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职能、情绪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方面,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该术式可在不增加术中出血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患者颅内压,促使患者神经功有效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状况.
作者:韦骋;陆明雄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新型的分泌型促血管生成因子CNPY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侵袭、转移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50例,采用western-blot检测CNPY2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分析CNPY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NPY2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CNPY2在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CNPY2在Ⅲ期+Ⅳ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Ⅰ期+Ⅱ期(P<0.05);CNPY2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显著增高(P<0.05);与肿瘤原发灶相比,CNPY2在转移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Y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在胃癌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冯芳;肖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NPC)患者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EB病毒基因(EBV-DNA)、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NPC患者80例作为NPC组,另选同期收治的80例良性鼻炎患者作为良性鼻炎组,再抽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EBV-DNA、CEA以及SF进行检测.结果:NPC组的EBV-DNA、CEA、S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鼻炎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鼻炎组的EBV-DNA、CEA、SF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检测EBV-DNA、CEA、SF的特异度分别为88.89%(64/72)、87.34%(69/79)、81.01%(64/79),单纯检测EBV-DNA、CEA、SF的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检测EBV-DNA的敏感度高于单纯检测CEA、SF(P>0.05).结论:对NPC采取血清EB病毒基因、CEA、S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赵淼;陈晓鸿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将要进行分娩的产妇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MD、HAMA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总产程、平均出血量、胎儿窒息例数、不正常产儿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产妇的自然分娩,具有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脊柱转移肿瘤血供3D数字化评估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8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以脊柱转移肿瘤血供3D数字化评估为指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EORTC QLQ-BM22量表).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U=2.271,P=0.02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2.50%(χ2=5.779,P=0.016);治疗后3 d及4周,观察组VAS评分、EORTC QLQ-BM22量表各个模块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肿瘤血供3D数字化评估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且对生存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梁柱德;宁金沛;李国栋;潘式新;李泉;韦武;何恩谋;杨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PF)联合酪酸梭菌对早产儿早期喂养后胃肠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出生后24 h内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30例.试验组给予eHPF联合酪酸梭菌,对照组1给予早产儿配方奶(Prematureinfantformula,PTF),对照组2仅给予eHPF,三组喂养持续时间均为14 d,比较喂养后初次排便和胎粪排净时间、每天排便次数、肠内营养达到80 kcal/(kg·d)时间、体重生长速度、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总胆红素和峰值的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早产儿初次排便和胎粪排净时间、每天排便次数以及肠内营养达到80 kcal/(kg·d)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体重生长速度、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体重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体重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和峰值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PF联合酪酸杆菌会增加早产儿对于营养的吸收,提高胃肠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喂养不耐受.
作者:刘茹;黄绮文;陈少藩;熊佳华;何玉英;黄鸣剑;谢金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常规固定的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20例改进固定方法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固定效果、舒适度、焦虑程度、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固定效果好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明显好于常规固定方法,更为适用于气管插管患者.
作者:王凤娟;蒋常英;黄新武;胡英;朱花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治疗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施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治疗后,两组IFN-γ、hs-CRP、TNF-α、FIB、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及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AECOPD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并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以及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熠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2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n=125)和对照组(n=125),对照组进行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均随访1年,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估,统计分析两组SCL-90、PANSS和SDSS各量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伟荣;梁艳;梁文茵 刊期: 2018年第23期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一种分型,在所有糖尿病中占10% 左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 β 细胞受到严重破坏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依照WHO制定的分型标准,1型糖尿病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1A)糖尿病和特发性(1B)糖尿病.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发病突然,胰岛素会在很短时间内严重缺乏而造成机体代谢异常紊乱,是特发性1型糖尿病中的一个新亚型.该病和以往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在临床表现上是有所不同,同时缺乏自身免疫表现.当前,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谢菲飞;谢宝强;胡燕芳;谢蕴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对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大剂量组(n=60)和小剂量组(n=60).患者均按原有降糖、降脂方案治疗,大剂量组另口服美托洛尔25 mg/次,2次/d;小剂量组另口服美托洛尔12.5 mg/次,2次/d,均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状况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组总有效率78.3%,稍低于大剂量组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4±0.5)、(1.2±0.2)、(2.3±0.3)mmol/L,均低于小剂量组的(4.2±0.3)、(1.8±0.3)、(2.9±0.3)mmol/L,大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6±0.2)mmol/L,高于小剂量组的(1.3±0.1)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6.5±0.6)、(9.2±1.3)mmol/L,均低于大剂量组的(8.3±1.2)、(10.3±1.5)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病例症状均较轻,且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大剂量组的16.7%(P<0.05).结论:采取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效果更优,但降糖效果不佳,且用药安全性不高;考虑大剂量和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小剂量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综合疗效更优,治疗安全性更高,运用价值更高.
作者:田永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择期行PPH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行术后PCIA,对照组给予单纯舒芬太尼行术后PCIA.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息状态与翻身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评分(BC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RSS评分均较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4时,观察组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用于PPH术后PCIA,其镇痛、镇静效果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的效果相当,但前者术后48 h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后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则低于后者,在PPH术后PCIA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建宇;薛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规范化接种护理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接收的0~6岁预防接种儿童160例(160位家长).按照不同的接种护理管理方法分为试验组(应用规范化接种护理管理方法)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接种护理管理方法),各80例.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疫苗接种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接种护理管理在0~6岁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常规接种护理管理方式.
作者:郑少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究综合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MMSE及HAMD评分,并记录治疗后对相应护理干预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MMSE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SE及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MMSE评分为(26.79±3.07)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0.27±4.43)分,HAMD评分为(8.93±1.47)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4.67±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理干预效果的满意度为8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3,P=0.003).结论:对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实施综合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并降低抑郁程度,对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方法对提高护患关系也具有显著益处,值得推广.
作者:何芳;胡天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观察5-FU对沉默Ambra1基因的大肠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影响.方法:将靶向Ambra1基因的siRNA转染至大肠癌细胞HCT15和HCT116,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mbr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MTS方法检测HCT15和HCT116细胞的活力.结果:HCT15、HCT116细胞转染siRNA-Ambra1-1、siRNA-Ambra1-2后的Ambra1 mRNA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siRNA-Ambra1-HCT15-NC、siRNA-Ambra1-HCT116-NC细胞(P<0.05);HCT15、HCT116细胞转染后的蛋白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4μg/mL时,HCT15和HCT116细胞转染siRNA-Ambra1-1、siRNA-Ambra1-2后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均少于0μg/mL(P<0.05),而且HCT15、HCT116细胞转染siRNA-Ambra1-1、siRNA-Ambra1-2后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均分别少于siRNA-Ambra1-HCT15-NC、siRNA-Ambra1-HCT116-NC(P<0.05);HCT15、HCT116细胞转染siRNA-Ambra1-1、siRNA-Ambra1-2后的细胞生存率均分别低于siRNA-Ambra1-HCT15-NC、siRNA-Ambra1-HCT116-NC(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已转染了siRNA-Ambra1的细胞生存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沉默Ambral基因可提高大肠癌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王连涛;成海春;温华生;董功航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对比两组治疗3、6、9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偏瘫分级(Brunnstrom分级)、社会生活能力(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即SM量表)、肌力和肌张力情况.结果:两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CIMT能够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偏瘫分级、患侧上下肢肌力和肌张力情况,并且还可提升其社会生活能力.
作者:刘诗贤;陈福建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