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860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宋琦;王晓莉;熊万春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滴虫性阴道炎
摘要:目的:了解妇产科门诊就诊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12月15860例妇科门诊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 860例就诊者中,检出阴道感染5103例(32.2%),平均年龄(35.16±8.95)岁.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793例(17.6%),细菌性阴道病(BV) 2018例(12.7%),滴虫性阴道炎(TV) 292例(1.8%).混合感染462例,VVC合并BV感染346例(7.1%);BV合并TV感染102例(4.4%),VVC合并TV感染10例(0.3%),VVC合并BV及TV感染4例(0.1%).VVC好发于秋季,患者阴道pH值3.8~4.5为主;BV好发于夏季,患者阴道pH值4.5~5.5为主;TV好发于春季,患者pH值4.5~5.5为主;三种阴道炎清洁度均以Ⅲ度为主.无感染就诊者的阴道pH值3.8~5.5,75.4%的无感染就诊者清洁度为Ⅱ~Ⅲ度.结论:VVC是妇科门诊常见的阴道炎,混合感染以VVC合并BV多见,阴道炎发病与季节有关,VVC患者阴道pH环境偏酸性,BV及TV患者阴道pH环境偏碱性.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分析益生菌(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1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n=26)和对照组(n=25).其中联合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口服),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美沙拉嗪(口服).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指数(DAI)、内镜下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治疗效果及多种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总分、疾病活动指数、内镜下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TNF-α、IL-17及IL-23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分、疾病活动指数、内镜下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TNF-α、IL-17及IL-23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李开学;曾理;舒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的环节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实施风险管理与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现状及意义,为临床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质量管理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中针对该科室加强风险管理,并对工作人员素质及技术要求、管理、物质、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收集其相关资料,与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未实施风险管理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临床护理缺陷情况;比较实施前后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对比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及风险管理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各科室对消毒器械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总满意度评价达94.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后续服务.

    作者:曾梅许;李育群;曾小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肝硬化患者腹水中TNF-α和sICAM-1水平与其并发SB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与其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其中30例并发SBP(SBP组),40例患者无SBP(无SB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两组患者腹水中的TNF-α和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SBP组患者腹水及血清中TNF-α、sICAM-1水平分别为(186.24±19.32) ng/mL和(467.93±30.45) ng/mL,均明显高于无SBP组的(66.12±10.34) ng/mL和(103.25±17.38)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BP组降钙素原(PCT)、IL-6水平均较无SBP组明显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NF-α参考值诊断,SBP组阳性27例,无SBP组阳性7例,诊断灵敏性90.0%(27/30),特异性82.5%(33/40),准确率为85.7%(60/70);以sICAM-1参考值诊断,SBP组阳性28例,无SBP组组阳性9例,诊断灵敏性93.3%(28/30),特异性为77.5%(31/40),准确率为84.3%(59/70).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若并发SBP其TNF-α和sICAM-1水平均会明显升高,因此可以通过对TNF-α和sICAM-1水平的检测来鉴别患者是否并发SBP,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先秒;侯延平;郑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5月来本院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及螺钉进行固定,治疗组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进行固定,观察两组的固定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张口度、咀嚼效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行二次手术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扩大张口度、改善咀嚼效能,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避免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可推广应用.

    作者:姚兆友;王栋;尹颂豪;梁淑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对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对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确诊经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0例,依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周围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1 mL)+氟哌利多5 mg(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治疗,周围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0mg (20mL)+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2 mg(1 mL)+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肩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估肩关节功能,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1、3、7、14 d的疼痛程度和可主动功能锻炼时间及术前及术后1、2、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周围组患者术后1、3、7、14 d的VA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HSS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可主动功能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肩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有利于使患者尽早接受功能锻炼,进而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麦莹;吴春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以及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等共同参与的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机理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与治疗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发表,为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虽然支气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治疗能使哮喘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就目前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常见药物种类、机制、在治疗中的地位以及新型哮喘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以利于支气管哮喘的合理规范化治疗.

    作者:梅周芳;吴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三角吻合术和传统管状吻合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究三角吻合术和管状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后、食管胃颈部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行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颈部吻合的164例食管癌患者,其中三角吻合术84例(A组)、管状吻合术80例(B组),比较两组吻合时间、出血量、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吻合时间、出血量和出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吻合口瘘(4.76%)及吻合口狭窄(2.38%)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11.25%,16.25%) (P<0.05),两组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率(60.71%)显著高于B组(31.25%)(P<0.05),不满意率(8.33%)低于B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切除后,采用三角吻合方式吻合食管胃颈部,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不增加吻合时间、出血量和其他并发症,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仕骏;蔡伟明;林晓竹;曾贵青;陈伟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4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侧压充填根管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综合疗效、术后填充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齿疼痛反应率为3.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8%,其中观察组66.33%的牙齿无痛,而对照组仅有25.53%的牙齿无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牙齿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98.98%)明显高于对照组(88.24%),观察组患者术后牙齿的治愈率为65.31%,而对照组仅为47.06%,观察组患者术后牙齿恰填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55%),观察组患者牙齿填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为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可显著降低术后患牙疼痛,提高综合疗效,提高填充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明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效果

    目的:探究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对于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的251例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U-RY组(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80例、B-Ⅰ组(Billroth Ⅰ式)48例、B-Ⅱ组(BillrothⅡ式)72例、RY组(Roux-en-Y吻合)51例,比较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U-RY组手术时间长于B-Ⅰ组(P<0.05),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Y组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营养指标除U-RY组甘油三酯和体质量高于其他三组(P<0.05),其余指标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RY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中Roux-en-Y潴留综合征(RSS)、十二指肠残端瘘和倾倒综合征均未出现.U-RY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可有效重建消化道,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尤其避免了RSS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盛泉;骆影超;曾德强;李小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70例,根据术中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实施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以及手术前后意识状态(OA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等.结果: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0.4±5.8)min,对照组为(23.2±4.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即刻、离开手术室、拔管后1 h OAAS评分分别为(3.3±0.5)、(4.2±0.4)、(4.6±0.6)分,对照组分别为(2.3±0.2)、(3.3±0.4)、(3.9±0.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48 h MMSE评分分别为(25.0±0.4)、(27.9±1.1)分,对照组分别为(23.2±0.9)、(25.8±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平稳且苏醒完全,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许晓梦;阮骆阳;曹金良;梁大顺;杨作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香砂六君丸对肥胖大鼠胃黏膜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香砂六君丸对肥胖大鼠胃黏膜JAK2和STAT3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控制肥胖人群罹患胃癌风险的可能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肥胖组(模型组)、香砂六君丸低剂量治疗组(香低组)、香砂六君丸中剂量治疗组(香中组)和香砂六君丸高剂量组治疗组(香高组),每组8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ELISA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磷酸化(p)-JAK2/STAT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MDA水平以及p-JAK2、p-STAT3表达均显著增加,但SOD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及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香低、中和高组的TG和LDL水平显著下降,而SOD水平和GSH-px活性明显上升;香中组和香高组MDA水平和p-JAK2、p-STAT3表达均显著下降;香高组HDL水平明显上升.结论:香砂六君丸能够调控血脂,对抗氧化应激,抑制胃黏膜JAK2/STAT3通路,可能具有降低肥胖人群罹患胃癌的作用.

    作者:陈伟仁;刘文俊;柴纪严;刘旭东;刘慧慧;于化新;王凌志;王路;马丹;王德山;单德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中耐维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耐维在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胸外科2012年2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VATS中应用管状耐维材料行肺楔形切除组)和对照组(VATS手术中常规采用肺楔形切除+胸膜摩擦固定术),每组60例.对两组的临床指标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未见与耐维材料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肺漏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上、复发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医疗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管型耐维材料行加固病变部位及其切割缝合部位的脏层胸膜,能够减轻局部张力并明显减轻切割缝合器缝合后的针眼漏气,并让其更加牢固地愈合,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肺大疱切除术后肺漏气时间及复发率,因此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管型耐维材料行加固肺创面可以替代胸膜固定术.

    作者:武玉兵;侯仕振;王向东;孙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中医药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并与目前推荐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比较.方法:检索数据库,按纳入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Jdada评分,评估中医药治疗CVA的效果,同时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对比.结果:共筛选出2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dada评分2~5分,高质量研究(4~5分)4篇.经过Meta分析提示中医药治疗CVA的总有效率、降低气道敏感性、减少咳嗽的复发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对于肺功能、外周血EOS、血清总IgE、ECP、炎症因子指标的改善与常规西药组效果相当.结论:中医药治疗CVA的效果不亚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但是大部分文献质量不高,所有文献均未提及CVA发展成典型哮喘的比例,以后有必要对中医药治疗CVA进行更严谨设计的、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戴磊;黎伟林;黎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周剂量紫杉醇对不宜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增敏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对不宜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增敏作用.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不宜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64例,根据抽签方法随机划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2例患者单纯放疗治疗,给予治疗组32例患者放疗+周剂量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较对照组68.75%明显升高(P<0.05);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多为0~Ⅱ度,Ⅲ度较为少见,无Ⅳ度毒副反应,治疗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1~2年,治疗组的卡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随访3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剂量紫杉醇可增加不宜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放疗增敏作用,且未见毒副反应明显增加.

    作者:成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对重度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治疗态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重度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治疗态度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重度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哮喘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呼吸功能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治疗态度.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呼吸功能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治疗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呼吸功能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治疗态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显著地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治疗态度,为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作者:韦冬琴;萝丽;吴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ASAⅠ~Ⅲ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仅输注异体血,观察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常规、手术前后的凝血4项、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的血常规以及凝血4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的血常规、凝血4项以及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洪城;王劲松;曾冰川;林荣彬;朱木棕;王广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每组49例.埃索美拉唑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Hp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埃索美拉唑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与奥美拉唑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Hp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奥美拉唑来说,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国华;张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3种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NCI-H460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3种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NCI-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熟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A复方组、B复方组、C复方组、环磷酰胺组,给药后分离血清,56C灭活30 min,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在24、48 h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24、48 h,三种复方中药含药血清的5%、10%、20%、30%浓度对NCI-H460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1),尤以B复方组对NCI-H460细胞作用明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3种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NCI-H460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廖遥灵;王柳萍;韦云妮;杨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进行诊断,应用不同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后比较研究对象室间隔穿孔病变部位成像质量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后,观察组的成像质量稍高于对照组,但成像质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100% (14/14)高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78.51% (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异于对照组,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心脏病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RT-3DE进行诊断,不但能获得较好成像质量,更加直观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更能准确测量破口大小,RT-3DE彩色显像可清晰、立体显示穿孔的过隔血流,有效提高心脏病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在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诊断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有师;魏达友;黄友清;蔡永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1-2014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作为研究对象,同步放化疗52例纳入同步组,单纯根治放疗治疗45例纳入放疗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同步组CR率44.2%、缓解率94.2%,均高于放疗组的24.4%、75.6%,同步组3年生存率78.8%,高于放疗组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全因死亡率、5年生存率、5年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无瘤生存时间(24.4±8.2)个月,高于放疗组的(17.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6%、61.5%、11.5%,均高于放疗组的40.0%、31.1%、0,同步组人均毒副反应(1.8±0.5)种,高于放疗组的(1.1±0.3)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相较于单纯放疗,可提升3年存活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但不能增加5年存活率,同时可能增加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3~4级需处理毒副反应风险明显上升,需加强毒副反应管理.

    作者:莫祎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