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ECOPD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邓日强;杨印楼;谢斌;谢俊玲

关键词:AECOPD,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30例AECOPD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DVT组)和30例单纯AECOPD(非DVT组),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AECOPD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卧床多于1周、合并低血氧症、机械通气是导致AECOPD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正确分析AECOPD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预防,有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近红外线透照龋齿探测仪对(牙合)面龋的诊断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近红外线透照龋齿探测仪(DIAGNOcam)检查(牙合)面龋损,对比探视诊、体视显微镜的检查结果,评估DIAGNOcam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颗离体牙分别通过探视诊检查、DIAGNOcam仪器检查,不同操作者分别记录结果.龋齿染色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检查龋损,并作为金标准,评估探视诊与仪器检查龋损的一致性、特异性、灵敏性.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D0水平一致性较差,D1-2水平一致性一般,D3-4水平有高度的一致性.探视诊检查在D1-2水平灵敏性低,D3-4水平特异性高;DIAGNOcam检查在D1-2水平灵敏性明显高于探视诊检查,在D3-4水平特异性高.结论:近红外线透照龋齿探测仪相对传统方法,更有利于猞面早期龋的诊断,但仍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分析其效果.

    作者:张丽丽;牛赟;武峰;李宪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三明治教学法在医学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专业138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名.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采取三明治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容设置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实践知识内容设置和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的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学习氛围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有效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程圆;李雅楠;王颖婷;马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梗阻性黄疸引起的肝脏病变的研究

    目的:对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引起的肝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和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照总胆红素水平的高低将观察组患者具体分为轻、中、重度黄疸三组;同时以同期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和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5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检测,比较相关数据,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引起的肝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ARE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的MEA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REA%值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的不同b值时的肝脏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组内,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患者肝脏ADC值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两两间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诊断梗阻性黄疸引起的肝脏病变的有效途径.

    作者:孟晔;肖阳;刘勇;王涛;奚克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院社区结合模式下延续性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母婴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结合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为产妇提供常规的围产期护理服务与指导,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产妇的心理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总结产妇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院后疾病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医院社区结合模式下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14 d后,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社区结合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二次剖宫产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母婴疾病的发生率,加速母婴的康复.

    作者:胡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阑尾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对其血清CRP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阑尾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阑尾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76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40例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组36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率、腹腔脓肿发生率、腹腔引流量、SIRS症状改善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LA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率、腹腔脓肿发生率、腹腔引流量、SIRS症状改善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LA组的CRP水平低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d,两组的血清CRP水平均有所下降,且LA组的血清CRP下降幅度大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有效的彻底清除腹腔内感染病灶,缓解患者SIRS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权彬;辜树勇;杨逸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接收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n=62)和干预组(n=6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各症状明显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高热和咳嗽为主,常并胸痛,经肺部听诊部分可见湿哕音、呼吸急促等.干预组患儿的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各症状表现尽快好转,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TNF-α、IL-6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2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免疫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mHLA-DR)表达率上升,TNF-α和IL-6的表达含量均显著降低,CD4+含量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上升,CD8+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为(8.3±2.7)d,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为(11.4±2.8)d.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胸腺肽α1免疫治疗1周后mHLA-DR表达率显著上升,mHLA-DR、TNF-α和IL-6可以有效用于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作者:吕丽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不同切口选择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术角巩膜缘切口与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两种不同切口对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切口修复时间、上皮修复时间及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本院眼科收治的4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乳化术切口不同方式将患者分为角巩膜缘切口组(A组)和角膜切口组(B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状况、切口修复时间及术后散光度.结果:A组的上皮以及切口的修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4周的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4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及平均角膜散光度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角巩膜缘切口的应用价值较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更高,其不仅能减轻手术对白内障患者切口的创伤、减少患者术后散光度,还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视力的提升.

    作者:林海波;李雯霖;卓晓;何爱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康复效果以及自我效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可以明显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曾彩云;唐丹;张利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活血生肌膏联合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活血生肌膏联合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首次接受放射治疗发生放射性皮炎Ⅱ度损伤的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住院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M皮肤保护膜联合造口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外敷活血生肌膏的同时联合穴位激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含量(PC-Ⅲ)、皮脂含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等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PC-Ⅲ、皮脂含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PC-Ⅲ、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EW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生肌膏联合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放射性皮炎临床效果确切,可以较快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促进皮肤修复,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雷兴;李挺;卢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前瞻性护理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学龄前儿童的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首次在本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的4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患儿予以前瞻性护理,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率为94.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5%、家长满意度为9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80.5%、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应用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周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320排CT在胸部健康检查中实行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320排CT在胸部健康检查中实行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242例,按体质指数标准分成四组,使用东芝公司320排螺旋CT进行常规剂量及各级低剂量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通过分析软件记录扫描时间(T)、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测定图像CT值标准差(SD),并对所有图像进行三维重建(3D)、小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RP)等处理,分析比较常规剂量及各级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减低差异及图像的质量差别.结果:CT扫描图像的CT值标准差(SD)随着剂量的降低而增加,且在降到15 mA时升高突然明显.第二组至第五组的CT值标准差(SD)与第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指数的人群,通过降低各级剂量,分析其图像质量,得出了各组在佳低剂量扫描条件下,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的扫描方法.结论:320排螺旋CT在不同体质量指数中实行个性化低剂量扫描可用于大规模胸部体检.

    作者:曾庆千;刘红艳;彭旭红;雷苑麟;黄海连;黄俊毅;关秀红;卢俊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

    目的:比较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与串联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4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行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组,以2010年4月-2013年3月采取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的3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拔除胃管经口进食时间、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皮瓣制作与显微吻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外形修复、口腔开合、吞咽、咀嚼、语言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进食、容纳水测试、咬合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血管危象2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瓣远心端部分坏死,4例颌面底下瘘并发感染;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患者的口腔开合、吞咽、咀嚼、语言等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谢远鸿;丘仿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8月于本院产检发现足月胎膜早破产妇90例的临床案例,按其健康教育方法不同分为程序化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卫生宣教进行产前保健,程序化组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进行产前保健.统计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围生期不良结局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程序化组的自然分娩率为44.4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组的剖宫产率为3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组围生期母婴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剖宫产发生率,还能降低围生期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项燕;黄宏丽;姜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制挡板改良PPH术预防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制挡板改良PPH术预防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试验组采用自制挡板改良PPH术,对照组采用常规PPH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肛门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挡板改良PPH术治疗混合痔效果确切,明显降低了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帮华;万先彬;邓小菊;许璟;郑福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相互关系、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确诊的6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咯血、空洞、病灶≥2个肺野、合并感染、痰菌阳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为87.50%、痰菌阳转阴率为95.35%、病灶完全吸收率为92.42%,均高于对照组的64.10%、67.27%、6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严重影响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效果,同时肺结核可引起糖代谢功能调节障碍.因此,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联合抗结核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有效达到控制结核、糖尿病的效果.

    作者:李树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孕期NT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早孕期二维彩超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translucency,NT)超声对胎儿畸形筛查的诊断效果,为产前胎儿排畸筛查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孕11~13+6周的孕妇669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T值超过2.5 mm的有58例,对全部入选者进行引产或随访至胎儿出生后,探讨孕早期二维NT彩超和孕中期三维超声检查对胎儿排畸筛查的诊断效果和价值分析.结果:孕早期NT诊断发现,胎儿NT值58例异常者中有22例(37.93%)合并胎儿畸形,均选择引产;36例胎儿NT值异常孕妇在16~18周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测,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12例,均选择引产;对其余24例孕妇在孕中期进行超声检测发现胎儿畸形6例(10.34%),均选择引产.以出生和引产结果为金标准,随访至出生18例孕妇正常分娩出的胎儿在6691例研究对象中,孕早期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0.00%,敏感性为61.11%,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9.73%.结论:早孕期NT超声筛查能够及早发现胎儿畸形问题,有助于孕妇做出理性的判断,可降低孕妇身心伤害和经济损失,加强超声诊断水准,有较好的社会价值.

    作者:袁雪英;曹炎;赖育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子宫网压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产妇采用子宫网压缝合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8字缝合术缝合子宫,观察组采用子宫网压缝合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恶露时间、1d内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恶露时间为(17.21±3.52)d、1d内出血量为(593.50±57.60) mL、住院时间为(9.10±3.35)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60±3.12)d、(692.10±60.30) mL、(15.50±4.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产妇采用子宫网压缝合术,可减少恶露时间、1d内出血量、住院时间,止血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正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对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以及该技术对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5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观察消融术后的活检病理报告和术前、术后的超声特征(边界、结节组成、血管、钙化、纵横比),以及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变化,将术后的甲状腺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与术前的水平进行比较,评估微波消融治疗对甲状腺自身抗体及功能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3、6、12、18个月的甲状腺结节体积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TGAb、TPOAb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TPOAb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后即刻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病理活检,100枚活检标本肉眼观可呈淡黑色或浅褐色,病理图片提示活检的结节细胞已变性、凝固、坏死、细胞核固缩.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美观、并发症少、可控性强、疗效确切等优势,可能发生甲状腺自身抗体-过性阳性,对正常甲状腺功能区组织影响甚微.

    作者:刘裕;黄汉伟;熊晓慧;蔡雪;林旋霞;张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与研究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6例(44眼)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22眼)和对照组18例(22眼),试验组进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总有效率以及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1、2、3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95.45%及90.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72.73%及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家艳;周元清;杨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