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华;夏群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切片和外周血检测基因突变的一致性,不同EGFR敏感突变类型NSCLC患者一线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接受EGFR基因检测的晚期NSCLC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应用病理组织片和外周血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的一致性,比较EGFR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的临床特征及2种EGFR基因型突变患者EGFR-TKIs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病理组织切片和外周血检测EGFR基因的一致性达0.8(P<0.05).两组病理类型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TNM分期、体力评分(ECO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del组和L858R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9del组的中位PFS优于L858R组(P<0.05).10例患者进行基因捕获与高通量测序法(NGS)检测发现,3例EGFR-TKIs治疗无效的患者中,存在PIK3CA突变2例.结论:病理组织切片和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外周血基因检测可以成为临床无法取得病理组织标本患者的替代选择.EGFR-TKIs治疗EGFR突变,19del基因型患者预后可能好于L858R基因型,而下游基因如PIK3CA基因突变可能会引起EGFR-TKIs药物耐药,影响疗效.
作者:王黎铭;尹俊;刘书琴;偰燕燕;范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终得到确诊.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面,将获得的原始图像传输到专用软件中完成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后处理,分析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共有椎体57个,单椎体骨折43例,双节椎骨折7例.骨折部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T5~7(30.00%),T11(14.00%)和T12(14.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占42.00%,爆裂压缩性骨折占42.00%,附件骨折占16.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后均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骨折线清晰锐利(80.00%)、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62.00%)和椎间盘变性与真空征(56.00%).结论:将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用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能从全面、立体、多方位观察骨折,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海涛;刘中波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分析23G玻璃体手术治疗金属异物所致眼球穿通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金属异物所致眼球穿通伤的患者38例(3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患者术后1、2、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且随着时间延长,视力逐渐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内异物行23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矫正视力≥0.1,有21例(55.26%).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正常眼压比例低,术后1、2、6个月的正常眼压例数均多于低眼压和高眼压,呈逐渐递增趋势.随访6个月,术后出现较严重PVR 6例(15.79%),黄斑前膜5例(13.16%),外伤性黄斑裂孔2例(5.26%),黄斑萎缩变薄2例(5.26%),无硅油依赖眼,无患者终眼球萎缩或眼球摘除.结论:23G玻璃体手术治疗金属异物所致眼球穿通伤的效果显著,预后佳,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玉娟;孔祥斌;苏鹏;梁康福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研讨三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此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讨,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三镜联合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生活质量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研究组中转开腹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SF-36评分,包含工作状况、社会心理状况、一般生活、医疗状况、病情、体力状况等,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胆道结石疾病建议可给予三镜联合方式,包含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此治疗方式和单一性给予腹腔镜治疗所取得疗效对比,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持续推广.
作者:王光新;李守卫;何天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在晚期胃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5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分别应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TS组28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方案,OS组26例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PFS),同时比较两组化疗过程中的Ⅲ度和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TS组和OS组的疾病缓解率分别为57.14% 和61.54%(P=0.74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1% 和84.62%(P=0.910),mPFS分别为7.8个月和8.4个月(P=0.531);两组Ⅲ度和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 和19.23%(P=0.6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方案和OS方案均是胃癌有效的一线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均可推荐使用.
作者:艾碧;陈丽梅;方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脉冲联合表阿霉素神经后支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脉冲联合表阿霉素神经后支毁损治疗,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显效率为94%,明显高于术后即刻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气胸、呼吸循环抑制等并发症.结论:脉冲联合表阿霉素神经后支毁损在运用表阿霉素毒性作用使神经变性作用的同时,通过神经调控产生生物学效应,调控中枢神经的疼痛介质以改善中枢敏化,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晓英;王玲;李娟娟;雷晴宇;毛振北;曹正培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短期疗效及无瘤生存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观察两组短期疗效及无瘤生存情况.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无中转开腹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失访4例,肿瘤无进展患者22例,2年无瘤生存率为48.78%,中位无瘤生存率为21.801个月;对照组失访6例,肿瘤无进展者16例,2年无瘤生存率35.9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6.716个月.经Log Rank检验,两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4.505,P=0.034),两组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有助于延长小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作者:黄纯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研究个案追踪法在分级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危重症患者为契入点,选取2013年1-12月应用传统检查方法的对照组与2016年1-12月应用个案追踪法的试验组,每组患者各360例,检查本院活水院25个临床护理单元分级护理质量,对住院患者分级护理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及数据统计,其中重点对三短九洁执行率、安全标识执行率、风险评估及预防执行率、护理措施执行率、护士病情知晓率、护理记录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各项质控指标及各项护理合格情况进行追踪检查.结果:两组分级护理各项质控指标及护理合格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追踪法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者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追踪,促进了分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陈春兰;廖桂芳;徐明芳;陈锐;石慧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盆底重建术后女性性功能及自我身体形象评价的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因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经阴道植入网片组68例和自体组织修补组32例,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分别填写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改良女性自我身体形象评价量表(MBIS),评价盆底重建术后性生活质量及身体形象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经阴道植入网片组PISQ-12评分较自体组织修补组降低(P=0.034);治疗后1年,两组PISQ-12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经阴道植入网片组PISQ-12评分较自体组织修补组明显升高(P=0.030).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年两组MBI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1年,经阴道植入网片组较自体组织修补组升高明显(P=0.015).结论:经阴道植入网片及自身组织修补均可改善POP患者性功能及身体形象,随时间进展经阴道植入网片组改善更明显.
作者:桑庆娜;王鲁文;聂让让;贾慧;夏小飞;宋易坤;侯亚楠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机用镍钛器械ProFile和TF根管预备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选择弯曲根管治疗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roFile组和TF组,各18例,ProFile组采用手用ProFile锉进行根管预备,TF组采用TF机用镍钛根管系统进行预备根管.比较两组根管预备时间和根管预备后的疼痛反应.结果:两组单颗牙齿、单个根管预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个根管预备后的各级疼痛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弯曲的磨牙的根管预备中,与Profile机用镍钛器械比较,TF机用镍钛器械可以减少疼痛,缩短根管预备的时间.
作者:胡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一致,观察组给予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记录两组入室到术毕离室的体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液体输入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前10 min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和乳酸水平,观察两组在PACU期间寒颤及躁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时间及液体输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浆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寒颤及躁动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保温能有效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戴珩;陈洪艳;宋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包括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进而促进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建红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NO/NO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n=61)和B组(n=59),其中A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B组给予布地奈德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NO、NOS、ROS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B组治疗后FVC、FEV1%和PEF分别为(2.78±0.39)L、(73.10±10.21)% 和(2.52±0.30)L/s,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NO、NOS和ROS分别为(60.10±7.84)μmol/L、(30.02±5.20)U/mL和(9.84±2.33)ng/mL,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治疗后IL-4、IL-13和CRP分别为(4.23±0.95)pg/mL、(29.38±7.06)pg/mL和(9.10±2.01)mg/L,均明显低于A组(P<0.05);NO与FVC、FEV1% 和PEF呈负相关(r=-0.492、-0.503和-0.477,P<0.05);NOS与FVC、FEV1% 和PEF呈负相关(r=-0.503、-0.446和-0.412,P<0.05);ROS与FVC、FEV1% 和PEF呈负相关(r=-0.499、-0.489和-0.412,P<0.05);NO、NOS及ROS与IL-4、IL-13及CRP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NO、NOS、ROS及炎症因水平.
作者:魏健平;许硕;徐玉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究瘢痕妊娠介入治疗联合宫腔镜电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比较40例瘢痕妊娠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联合宫腔镜电切与单独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在临床指标方面,对照组阴道出血量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 β-hCG恢复时间、月经来潮时间、痊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前两组妊娠包块大小和 β-hC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妊娠采用介入治疗联合宫腔镜电切安全性高,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袁光慧;戴英苗;林艺伟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宫角妊娠患者33例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超声的总诊断准确率,观察二维及三维阴道超声的声像图特征.结果:73例患者中,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宫角妊娠2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8例,总诊断准确率为73.9%(54/73);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宫角妊娠3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7例,总诊断准确率为91.7%(67/73),三维超声总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P<0.05).在三维超声检查诊断中存在误诊6例,均为包块型,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各误诊3例.其中有2例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互误诊,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1例宫角妊娠误为纵膈子宫一侧妊娠.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并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成像.
作者:练敏;何晓琴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术中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前路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OPLL进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患者7例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患者9例,术中应用CT在完成病灶切除后对手术区域进行即时复查,评估骨化病灶切除效果并指导手术.统计术中CT对OPLL前路手术进程及手术结果的影响;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MRI.结果:本组病例中采用单间隙ACDF手术7例,ACCF手术9例;术中CT检查发现,存在骨化病灶残留8例,主要残留区域为椎间隙上缘以及骨化病灶椎体两侧;术中CT扫描次数1~3次,平均(1.7±0.8)次;术前JOA评分(9.6±1.5)分,术后6个月为(12.9±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MRI示椎管减压充分,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5%±6.2%).结论:在OPLL术中引入CT技术,可对手术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修正,降低了因骨化病灶切除不完全导致脊髓压迫未能解除而产生残留症状的手术风险,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陈勤;钟鸣亮;伍耀宏;刘宁;陈荣春;廖琦;陈云生;邱沅林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对于患者干体重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MHD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试验组行以阶段性护理干预合并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体重、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体重增加/干体重比值为(3.03±1.02)%,对照组为(6.35±2.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HD患者加以阶段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田华兰;廖玲娣;田云生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究APACHEⅡ评分结合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评分系统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预试验期和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患者均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术后入住ICU,进行MODS评分,且于入住后第1、3、5天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运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ODS评分分值对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且分析肿瘤术后MODS的发生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低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肿瘤术后患者的病情越重;并且,随着MODS评分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但是,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受MODS的影响较大,使得低分区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高峰期预测值显著低于实际值;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指数为:PI=1.679× 并发MODS+0.854×APACHEⅡ评分+1.079×MODS评分.结论:应用APACHEⅡ及MODS评分综合评估系统对肿瘤手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可以使肿瘤手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更加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王成连;蓝小林;叶永强;罗忠兵;曾国兴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联合G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NSCLC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内营养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74.51%,对照组为7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分别为(107.23±13.14)、(31.24±3.02)、(61.12±5.23)g/L,对照组分别为(107.03±13.08)、(31.35±2.78)、(60.07±4.57)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分别为(117.26±15.47)、(39.67±2.96)、(73.89±6.13)g/L,对照组分别为(108.24±14.17)、(32.33±3.65)、(65.47±5.31)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50.67±6.53)、(31.28±3.01)、(21.32±4.56)、(1.23±0.05),对照组分别为(51.35±5.35)、(31.35±3.04)、(22.15±5.04)、(1.24±0.0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0.02±6.34)、(42.28±4.41)、(30.45±6.07)、(1.93±0.16),对照组分别为(53.68±4.53)、(34.72±3.67)、(23.62±5.34)、(1.37±0.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GP方案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缓解痛苦,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率,对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肖新发;芦琴;龚享文;刘春云;李志腾;任明远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研究Treg与Th17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中表达百分率的变化及意义,探讨其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四色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CD4+细胞中Treg与Th17细胞的表达百分率情况,并分别计算Treg/Th17值.结果:慢性丙肝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reg细胞百分率比较[(7.56±1.32)%vs(5.05±0.46)%,P<0.01],Th17细胞百分率比较[(2.12±0.55)%vs(1.19±0.12)%,P<0.01],Treg/Th17细胞比例比较[(3.66±0.42)vs(4.25±0.45),P<0.01].且Treg细胞与Th17表达百分率HCV-RNA病毒载量呈正线性相关,与转氨酶ALT含量无关.结论:可以将Treg、Th17细胞亚群的含量作为快速辅助判断丙肝患者所处感染的不同临床时期的有效证据.
作者:常青燕;朱杰;张晓慧;来有雪;盛亮亮 刊期: 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