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情景式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育婴技能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凌宏芳;张桂芳;刘婷

关键词:情景式健康教育, 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能力,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育婴技能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2月选取孕妇及其新生儿500例,根据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实施情景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产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喂养、乳房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健康教育、新生儿日常指导、母乳喂养指导、母婴安全管理及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情景式健康教育能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加压冷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加压冷疗对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加压冷疗循环系统行加压冷疗24 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肢体疼痛及肿胀程度,并于术前及出院前应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SS总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QOL-BREF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关节镜术后加压冷疗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肿胀感,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金莉;李姗姗;张海静;蔡洁;滕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心理韧性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纽曼系统模式在提高护理本科生心理韧性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某护理学院490名护理本科生开展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以及3个月,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所有学生开展调查,以测量该模式对护理本科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效果.结果 490名护理本科生心理韧性总分(97.69±13.49)分,干预后2个月,学生心理韧性得分较干预前出现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一系列措施在改善护理本科生心理韧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亚琴;班玉莹;王晓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普适化与个性化互补舒适护理在妇科术前阴道灌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普适化与个性化互补舒适护理在妇科术前阴道灌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3月于该院接受妇科手术并行术前阴道灌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阴道灌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适化与个性化互补式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阴道灌洗者干预后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分与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普适化与个性化互补式舒适护理对妇科术前阴道灌洗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阴道灌洗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ICU护理中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ICU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可得与本组护理干预前各项评分以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以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满意度调查与评估,实验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ICU临床护理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Kessler10量表用于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目的 调查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就诊于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变态反应中心的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Kessler10量表和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41例患者K10得分在10~15分,24例患者K10得分在16~21分,18例患者K10得分在22~29分,3例患者K10得分在30~50分.结论 24.4%的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差,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对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临床医务人员应在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体采取特异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何霞;冯彦;王慧;王斌全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对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对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术前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32例(NRS2002<3分)和营养风险组48例(NRS2002≥3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营养风险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贫血、深静脉血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而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风险高,且营养风险可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其预后,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

    作者:王岩;边洪春;孟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以常规定期电话随访途径实施延续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饮食遵医度评分和延续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GA评分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营养管理,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术后饮食遵医度,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并获得患者的高度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秋霞;张立君;朱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育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采用随机宣教的方法,教育组实施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教育组患者饮食、咯痰、氧疗、用药及生活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前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总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组与常规组患者满意等级数据比较,教育组的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全面改善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提高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燕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饮食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结果 饮食护理后恶性淋巴瘤患者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的QOL-C30评分显著高于正常护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护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质量下降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玉芳;梁翠容;张思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同事支持系统在减轻ICU中年护师工作压力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同事支持系统在减轻重症监护室(ICU)中年护师工作压力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6年12月在岗的ICU中年护师51名.比较实施同事支持系统前后的工作压力来源(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管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量以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方面的问题、患者管理方面的问题、阳性项目数)、SCL-90量表各个因子(敌对性、偏执、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及工作满意度等参数指标.结果 实施同事支持系统前后ICU中年护师在工作环境方面的问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管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量以及时间分配问题、患者管理方面的问题、阳性项目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同事支持系统前后ICU中年护师在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同事支持系统后ICU中年护师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同事支持系统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事支持系统在减轻ICU中年护师工作压力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慧;王延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医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35例)及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观察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胰腺炎改善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尿胰蛋白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性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周围环境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4.3%,对照组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飞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男性外生殖器术后防护裤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为了保护男性外生殖器手术后的外生殖器,方便患者操作,提高患者舒适度,保护患者隐私.方法 男性外生殖器手术后患者体验防护裤,具体操作参考使用方法.结果 患者体验后普遍感觉良好,无不适反映.结论 男性外生殖器术后防护裤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外生殖器,便于操作,成本较低,具有较强实用性.

    作者:陈慧;王良梅;傅巧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6月应用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对该院60名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与未实施前进行比较.实施前后向护理人员发放《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护士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向该科收治的134例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可有效提高护士绩效及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平;孙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心护理.护理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LVEF、LVEDD、LVESD、CO、SV)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HAMD和SD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抑郁程度,缓解其负面心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双英;刘双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整体护理模式对造口患儿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对造口患儿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于该院就诊并行肠造口的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造口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雒胜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优化分组考核模式在总责任护士技能操作考核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化分组考核模式在总责任护士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50名总责任护士竞聘制自由练习后考核的技能操作成绩作为对照组,50名总责任护士进行优化分组练习考核的技能操作成绩作为实验组.将两组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做比较,同时对实验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为(95.48±1.7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93.20±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优化分组考核模式在总责任护士技能操作考核中能够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各科护士间的协作性和团队荣誉感,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胡娅莉;顾志娥;王加凤;曹文学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微信随访对心衰患者服药依从性、 自护能力及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43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信组72例和电话组71例.电话组予以电话随访,微信组通过微信发送用药、心理等方面知识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微信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电话组,自护能力评分、抑郁评分、再入院率低于电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信平台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护能力,减轻患者抑郁状况,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作者:邵筱敏;汤琪春;倪惠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情景模拟训练在新入职护士NIS系统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在新入职护士NIS系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消化内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名,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培训模式,以带教教师口头讲述、示范操作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情景模拟训练.比较两组护士出科考核成绩并设计调查问卷对情景模拟训练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士出科考核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3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效果问卷调查显示,90%的护士接受并喜欢情景模拟训练培训模式,86.67%的护士认为该模式能够拓展工作思路,迅速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和操作能力,90%的护士认同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沟通技巧和水平,93.33%的护士认为培训后个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结论 在新入职护士NIS系统培训中应用情景模拟训练能够提高其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马敏敏;张玉;郭晓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新护士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客观化临床考试在新护士培养中的效果,为新护士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4~2015年进入该院工作的新护士83名分成研究组(42名)和对照组(41名).研究组采用客观化临床考试进行培训2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2个月,对两组护士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护士过程性评分及结果性评价得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93.28±3.43)分vs(78.89±3.65)分,(88.62±2.71)分vs(75.36±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35,0.029);研究组新护士对培养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5.71%vs 5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客观化临床考试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临床能力和素质,同时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夏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 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找出护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后开展实施.结果 循证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以及情感职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得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激素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陆茜;项妤枫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