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聚堂;王凯;李宁
目的:探讨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0月入住本院的9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胆道镜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二次手术、并发症等主要指标情况。结果:采用胆道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0%(28/4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35/4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应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效果显著。
作者:杨自如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作者:邱页京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X线结合CT扫描在鉴别诊断各型肺结核与转移性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救治的61例肺结核和26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对参与实验患者的X线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统计分析X线、CT以及X线结合CT在诊断上的诊出率、可疑性诊断率及误诊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患者在X线或/和CT所表现出的病灶特征的不同,X线结合CT相比单纯的X线或CT对肺结核及转移性肺肿瘤的鉴别诊断更加确切,其诊出率分别可达77.14%和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结合CT扫描能有效提高对各型肺结核与转移性肺肿瘤的鉴别诊断诊出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孙传喜;邵洪珠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内痰痂的成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分析经过治疗的36例建立人工气道并发痰痂的EICU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痰痂形成的原因并施予合理的护理手段。结果:气道湿化不足、吸痰操作不合理、误吸是形成痰痂的主要原因。结论:人工气道内痰痂的形成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堵塞气道,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
作者:周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的病因、病理分类和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的患者200例,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两组,分析其病因、病史、病理分类及出血时间、类型与病变的关系。结果:病理分类方面,宫颈内膜炎在宫颈因素中所占比例高,其次是宫颈息肉,绝经组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病因病史方面,除单纯不规则出血,子宫器质性疾病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比例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方面,绝经时间与发生癌变的几率有关,绝经时间越长,癌变率越大,绝经组出血量少,未绝经组出血量较大。结论: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多见于子宫器质性疾病,病理改变宫颈方面多见宫颈内膜炎、宫颈息肉,宫腔方面绝经后多见萎缩性内膜,未绝经者多见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癌变率高于未绝经者,绝经时间越长,癌变率越大;临床诊治时要根据患者是否绝经和病因、病理类型予相应治疗。
作者:张爱进;黄巍;邵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年内60例超声检查诊断的主动脉瓣下狭窄患者(观察组)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并与6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本病的超声诊断方法。结果:SAS组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收缩期、舒张期厚度(Ts,Td)及增厚率(△T%),左室舒张末内径(Dd),左室流出道血流速(Vmax)及压差(PG 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SAS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鲤;石小正;王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阿司匹林用量根据患儿退热情况决定,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总结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是治疗川崎病的经典药物,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作者:关健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膜移位、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形态、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并有助于做出准确分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分型,以及明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上述技术在治疗方案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宗权;刘文军;刘克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经桡动脉入路进行介入手术,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进行介入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出院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都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8例(20.51%),穿刺部位感染1例(2.56%),假性动脉瘤1例(2.56%),观察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10/3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13例(33.33%),穿刺部位感染4例(10.26%),假性动脉瘤4例(10.26%),导尿2例(5.1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97%(23/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7.45±0.8)d,对照组(9.55±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完成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均安全、有效,但经桡动脉入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为急诊PCI开辟了新的路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红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前后基底动脉中PDEⅤ的表达变化。方法:制作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与SAH组均于制模后第3天行TCD与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检测兔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变化,检测完后,取其基底动脉,制成病理切片备用。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兔基底动脉中PDEⅤ的表达。结果:各配伍组中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不等或不全相等(P<0.05),经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对各配伍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SAH组与空白对照组、SAH组与实验对照组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不等(P<0.05),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后PDEⅤ在其基底动脉中明显表达,推测PDEⅤ表达可能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
作者:黄德章;李壮志;张学军;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导致基层医院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为临床相关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发生低血糖的86例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86例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排名前3位)分别是:采取不适当的饥饿疗法(占24.42%)、进食没有规律(占19.77%)、相关医护人员未对低血糖危害给予足够多重视(占18.60%)。结论:针对基层医院糖尿病眼病患者来说,要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比例,要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对策。
作者:刘庭惠;郭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电子处方进行点评总结和分析,提高药师审方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2年8月医院门诊处方30000张,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3.14种,抗菌药物使用率23.61%,注射剂使用率14.53%,不合理处方比例6.93%(2079/30000)。结论:采取多种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医师加强培训,药师严格四查十对,进一步提高本院用药水平。
作者:孙培钦;王燕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10例诊断为喘憋性肺炎的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均给予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吸氧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 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喘喘憋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7 d治愈率达到61.9%,总有效率高达93.3%,且能明显缩短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对婴幼儿喘憋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显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巨脑回畸形伴发病变的类型是否一致。方法:收集本院2004-2012年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畸形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伴发病变类型,通过所得资料与汉族患者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16例患者中4例伴发交通性脑积水,3例伴发脑裂畸形,3例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2例伴发Dandy-Walker畸形,1例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缺如,1例伴发有灰质移位,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6例未见明确伴发畸形。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巨脑回畸形伴发病变的类型是不一致的,灰质异位,汉族患者文献报道可达50%,而维吾尔族患者仅占6%;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患者中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者3例,其他文献未见报道。
作者:李亮杰;刘志飞;安尼瓦尔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医用三氧基本自血疗法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对2008年9月-2011年3月4530例肿瘤患者行医用三氧基本自血治疗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加强细节管理、严格掌握禁忌证和适应证、关注注意事项、细致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作为护理的重点。结果:行医用三氧基本自血治疗的4530例肿瘤患者中只有13例患者出现虚脱、头晕、血压改变和静脉穿刺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加强细节管理,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掌握禁忌证、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能确保医用三氧自血疗法的安全应用。
作者:叶惠贞;张玲玲;张涛;梁兆然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在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9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包括采取降纤、降颅压、抗凝、基础病症治疗、对症治疗以及脑循环代谢改善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此方案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行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患者经治疗后智能、意识及记忆力方面症状指标改善状况。结果:经治疗后,参照组18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2.31%(32/49);治疗组26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76%(43/49),治疗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曾广金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8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入院后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仅单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记录入院前后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CV和S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CV和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立斌;韩爱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寻找无偿献血宣传适宜的目标人群,采取有效方式,使本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方法:选取本市2012年下半年参加献血者24641例,对其进行年龄、性别、血型、职业等的分类统计。结果:自由职业者53.44%、工人12.11%、农民3.48%、教师6.36%、事业文员0.36%、军人0.32%、公司职员5.55%、医务人员5.06%、公务员7.17%、学生1.66%、其他4.49%,团体献血比例达到20%,而且献血者和年龄、文化程度、捐献次数、血型都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针对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城乡进行无偿献血宣传重点开发区域。
作者:关瑞;关汉禹;张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滴注痰热清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3月接收的6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其过敏反应,并对预防和护理方案进行总结。结果:63例患儿中共有11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并且均为首次用药。其中10例于滴注痰热清注射液10 min后出现颜面皮肤发痒、胸闷、憋气及全身散在红斑,诊断为痰热清注射液过敏。出现过敏反应的11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均能完成治疗康复出院。结论:积极的防治有助于降低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有效的护理能够减轻出现过敏反应患儿的痛苦。
作者:林娜;林旭芳;唐奕娜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