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胶原酶滴注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分为两组,硬膜外组42例,手术组97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分析.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为惧怕开放手术的患者多了一种选择,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还不能作为手术的替代办法.
作者:胡益民;张光前;杨利佳;朱雪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出院婴儿4月龄母乳喂养状况.方法:对在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新儿科出院4月龄婴儿的母亲及直接抚养的亲属进行电话回访调查.结果:NICU出院4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30.1%、21.7%、48.1%.结论:NICU出院婴儿4月龄纯母乳喂养率较低,新生儿科应加强母乳喂养宣传力度,并积极提供条件,倡导母乳喂养.
作者:封大连;李玉连;刘义容;罗德琼;徐义兰;虞莲会;陈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寻求适合农村基层医院及农村患者子宫切除的方式.方法:对开腹全子宫切除、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式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三种术式在耗材、设备要求、人员要求、并发症、费片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式全子宫切除综合项目优于其它两种术式.结论:阴式全子官切除在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方面更适合农村患者及基层医院.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针对骨折患者.探讨适合患者骨骼解剖形态和骨折病理形态特点的数字化接骨板的定制过程和方法,通过数字技术便接骨板完全个体化、特异化.方法:由CT薄断层扫描及三维成像获取骨折部位及对应健侧骨骼的原始数据,经电脑处理生成快速成型所需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具体骨折的模型,模拟骨折复位,经电脑分析、处理,设计适合该患者骨折部佗的接骨板及设计好预留同定的螺钉孔、接骨板彤态.通过数字化程控技术生产出适合骨折患者的个性化数字接骨板.结果:成功定制了首例应用股骨近端骨折的的数字化接骨板.结论:该方法是通过结合螺旋CT三维成像、计箅机辅助设计制造、数控仿真加工技术为创伤骨科患者成功定制出完全数字化、个体化的接骨板,对创伤骨科骨折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植人物,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作者:任绍东;虎群盛;刘智;温干军;屠永刚;江帝钦;马邦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胰岛索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现如今,在世界范围内DM已经成为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后的另一个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本文通过分析和概括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中天然的有效成分,如皂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酚类、蒽醌类等.在降低血糖方面的研究和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涂春联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采用有限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末完全破坏、无神经损害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脊柱稳定性尚未完全破坏、无神经损害脊柱结核患者86例,根据住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彻底病灶清除固定组44例,给予病灶彻底清除术+内定定术,有限清除组42例,给予结核病灶有限清除术.随访3个月~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费用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切口都为一期愈合.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彻底病灶清除固定组比较,有限清除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脊柱畸形矫正度数小(P<0.01),治疗费用少(P<0.01).结论:有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无明显失稳及神经损害脊柱结核经济而有效.
作者:王传兵;杨长伟;崔海勇;陈廷;徐高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9例髋臼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χ2检验总体来说,保守治疗的疗效和愈合时间较手术治疗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冈为保守治疗较易治疗且病情相对较轻的缘故.40例病例手术治疗,优22例(55%),良12例(30%).可6例(1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是有2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人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以及术后康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苗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本院麻醉药品的利用情况及用药趋势,评价麻醉药用药的合理性,加强本院麻醉药品管理和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按照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进行计算,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吗啡口服制剂用药频度高,并逐年递增.磷酸可待因片用量和用药频度逐年递减.结论:本院麻醉药品使用合理,但也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以防止滥用.
作者:杨贞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红光照射治疗鼻前庭湿疹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鼻前庭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地氯雷他定片5 mg,口服,1次/d;红光皮损局部照射,距离5 cm,,功率为200 mW,每次5 min,1次/d.对照组:地氯雷他定片5 mg,口服,1次/d;局部处理按照湿疹外用药的原则进行处理.急性期有渗出时用生理盐水湿敷,亚急性和慢性期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伴有感染加用夫西呵地酸乳膏外用.两组均以7 d为一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计算积分下降指数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牢为60.00%,总有效毕为86.67%,痊愈18例患者中复发3例.对照组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60.00%,痊愈12例患者中复发6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红光照射治疗鼻前庭湿疹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杨和平;梁东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本文从医院信息化与公共卫乍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医院信息化可再造优化就医流程和事务流程,提高医院信息化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首要手段.医院信息化为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插上翅膀,应对医疗付费改革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在医疗成本控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医疗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据.以下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新的医疗付费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孟繁荣;刘永兰;房树志;赵明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通过规范静脉输液的流程,加强双人核对,减少静脉用药过程中的缺陷,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根据医院人力资源及各护理岗何职责情况,笔者所在科2011年开始,从处理医嘱直至患者输液完毕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护士双人核对把关.结果:静脉用药缺陷率从2010年的1.15%降到2011年的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静脉输液流程,有效减少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缺陷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吴莹嘉;何晶晶;郭素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因双下肢间断性疼痛,跛行2+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5月来本院就诊.现病史:2年前无明诱因的出现双下肢疼痛并伴行走困难.开始行走500 m左右即感觉双下肢无力疼痛,被迫停下休息,大约10 min左右缓解,患者认为年龄大了,体力减退引起末在意,未治疗.随后病情逐渐加重,感觉双下肢发凉,时有麻木,静息时也可疼痛,但站立位转平卧位后疼痛减轻,为利于治疗来本门诊就诊.
作者:张贞光;王树美;赵爱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诊治.方法:同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4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咳嗽的发生率为77.55%(38,49),湿性啰音为73.47%(36,49),发热为69.39%(34/49),呼吸困难为63.27%(31/49),痊愈30例(61.22%),无变化8例(16.33%),恶化7例(14.29%),死亡4例(8.16%).出现消化道不适6例,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其它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各类病症均可引发肺部的真菌感染,而且在临床上,这种疾病无特殊的症状,很难判断.
作者:胡春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术后复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胆结石术后复发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规范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10周.治疗后随访两组患者的胆结石B超显像与血浆TC、TG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复发胆结石经治疗后两组胆结石B超显像与血浆TC、TG水平均好转,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可治疗术后复发胆结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周红林;谢昊;邱小春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石施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一些细节问题.方法:通过对291例胆总管探杳(免T管一期缝合)手术及术后随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91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术,术后腹腔月胆漏11例,胆管造影发现27例胆总管一期缝合处胆管狭窄,患者无自觉症状,酶学指标无异常,未予处理.术后乳头梗阻性黄疸3例,经内镜治愈.术后远期结石再发17例.其他术后并发症经非手术综合治疗治愈.其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常规T管引流.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其指证掌握、围手术期治疗、手术操作、缝线选择等小细节上,仍有探讨价值.
作者:姚晶;李鸿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传统的肿瘤模式概念认为肿瘤足因为组织内单个细胞突变改变了细胞的正常功能而形成的,在行为上不受机体的正常调控,是不可逆的,因而在治疗上必须杀死癌变细胞.加拿大学者斯奇佩则认为肿瘤是组织细胞的一个变异过程,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有逆转的可能性,因而在治疗上不主张彻底消灭癌变细胞.新模式和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是一致的,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了理沦基础.
作者:范树池;江三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孕激素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增牛患者76例,于分段诊刮术后第15天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第15天给予小剂量孕激素治疗10 d,共3个周期,观察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结果: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明显规律,经期逐渐缩短,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7.9%),分泌期子宫内膜66例(86.8%),仍为单纯型增生者4例(5.3%),转化率为94.7%(72/76);治疗后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3个月的小剂量孕激素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
作者:杨志海;肖祯;于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恶性梗塞性黄疽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65例恶性梗塞性黄疽患者经皮肝胆管引流和置入支架治疗.结果:20例放置了胆管支架,其中两例因左右肝总管梗阻各放置了两枚金属支架;15例放置内外引流管;29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1例右侧胆管放置支架,左侧放置内外引流管.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胆管出血2例,其中胆管出血致出血性休克1例.经输血和应用止血药物治疗缓解;感染4例,2例出现败血症;肝功能损害5例;局限胆汁性腹膜炎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电解质紊乱1例;引流管部分移位或脱出8例;引流管阻塞2例;支架置入后早期发生在狭窄1例.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正确选择适应证、规范操作技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用引流管需要改进.
作者:宋学军;齐海良;王斌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两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两药多潘立酮、硫糖铝,雷尼替丁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8.1%和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1年随访,随访至6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时.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两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罗春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检测基质降解索(MMP-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累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CIN发生、发展以及对CIN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30例CIN累腺组织、40例CIN非累腺组织、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累腺CIN组MMP-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累腺CIN组和正常组(P<0.05);MMP-7 mRNA及蛋山无论在CIN累腺组还是非累腺组Ⅲ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Ⅱ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Ⅱ期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累腺 CIN 中 MMP-7 高表达可能与宫颈锥切术后复发及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倾向密切相关;MMP-7可作为预测CIN预后的指标.
作者:周晓景;王芳;牛吉峰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