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黄小林;李远;曾粟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治疗,随访术后1、3、6个月的心功能级别、6 min步行距离、BNP及超声各参数的变化,并与术前各指标相比.结果:植入CRT后心功能级数、6 min步行距离及BNP在术后一个月即可显现出来(P<0.01).LVEF、LVEDD、QRS时相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改善(P<0.05),在6个月时这种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在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衰患者中使用CRT可逆转左心室重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琳;蔡柳燕;李立鹏;陈素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采用有限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末完全破坏、无神经损害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脊柱稳定性尚未完全破坏、无神经损害脊柱结核患者86例,根据住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彻底病灶清除固定组44例,给予病灶彻底清除术+内定定术,有限清除组42例,给予结核病灶有限清除术.随访3个月~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费用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切口都为一期愈合.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彻底病灶清除固定组比较,有限清除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脊柱畸形矫正度数小(P<0.01),治疗费用少(P<0.01).结论:有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无明显失稳及神经损害脊柱结核经济而有效.
作者:王传兵;杨长伟;崔海勇;陈廷;徐高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护理,统计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取持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进行湿化;B组66例,采取传统雾化吸入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在气管切开后3、6、12 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A组阳性例数少于B组(P<0.05).存所有痰液细菌培养标本中.G-菌占75.23%,G+菌占24.72%,较常见的细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传统雾化吸入法与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比较,后者能明显缩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段利雅;张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分析头孢克洛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木香顺气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索、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克洛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木香顺气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显效例数、所占总数的比牢及总有效率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洛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木香顺气丸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优于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阿莫两林治疗,安全可靠,且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朋.
作者:郭翠贞;于淑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莆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36例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对策.结果:恢复良好9例(25.00%),中度残疾6例(16.67%),重度残疾4例(11.11%),植物生存1例(2.78%),死亡16例(44.44%);急性脑膨出主要原因为急性弥漫性广泛性脑肿胀16例(44.44%),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15例(41.67%),大脑缺氧缺血5例(13.89%).结论:针对可能出现的原因,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何源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配合心理暗示用于缩短产程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观察组给予在-对一责任制助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乳房按摩配合心理暗示,对照组仪提供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孕妇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房按摩配合心理暗示可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陈翠辉;黄丽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尼可地尔5 mg,3次/d,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微头痛2例(6.3%).对照组出现轻微头痛9例(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低血压和肝肾损害.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心电图的改善优于后者,且头痛的小良反应更低.
作者:李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直抗阴性和阳性结果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病情的关系.方法:筛选确认HDN患儿40例,根据直抗结果分为直抗阴性组(20例)和直抗阳件组(20例),比较两组患儿首次TBIL、DBIL、NSE结果.结果:两组患儿TBIL、DBIL、NSE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抗阴性并不能排除HDN,且直抗结果不能用于区分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任芳;刘建峰;张文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生理盐水.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观察麻醉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两组血流动力学都有一定抑制,术中、术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镇痛效果和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理想;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效果更强,术后恢复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黄穗萍;黄晓雷;齐晓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及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7.1%,超声检查表现为阴囊壁增厚,睾丸体积增大,内部同声稍减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睾丸内血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频谱显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睾丸扭转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秦卫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在影响尿生成因素实验中两种尿液收集方法的比较.方法:在影响尿生成因索实验中分别采用膀胱内、外输尿管插管法收集尿液,并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膀胱内组在操作时间、捕管和实验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膀胱外组(P<0.05).结论:采用膀胱内输尿管捅管法收集尿液,具有操作简单易行、难度低、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作者:王海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建立一种运用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献血者Rh(D)阴性确认试验的方法.方法:采用两班牙Grifols公司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编制试验程序,通过全自动加样以及孵育、离心等步骤进行献血者Rh(D)阴性确认试验.结果:根据试验需要,编制出两种加样程序,可以进行Rh(D)阴性确认和Rh(D)阴性确认+抗体筛选两种试验,通过20份已知Rh(D)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结果的标本,同时进行全自动微柱凝胶法以及试管法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利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可以采用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Rh(D)阴性稀有血型确认试验,提高实验的自动化程度,确保实验过程更标准化,实验结果判读更加客观,并且可以通过微柱凝胶卡图像拍摄达到实验结果的保存信息化.
作者:李健;迭敏;周英;吕文彬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n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例7例,手术切口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4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行根治性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svc)置换术3例,姑息性右肺上叶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纵隔肿瘤部分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2例,纵隔炎性病变行左无名静脉与有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5例采用绦纶人造血管,2例采用螺旋形的自体大隐静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通过采取SVC置换术、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平均压由术前28.4 cm H2O降至术后的9.5 cm H2O.患者SVCS症状一般在3 d内消失.凡良性疾病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均得到根治,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手术后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任何疾病所致上腔静脉阻塞,选择性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尽量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以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在人工血管置换时,可采用先吻合近心端的方法.即将肿瘤游离后不切断上腔静脉,先完成人工血管与右心耳的吻合后,再阻断SVC,切除肿瘤,后行人工血管与SVC远端的端端吻合,这样可显著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可有效颅防脑组织损害.
作者:武玉兵;张京楠;孙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红光照射治疗鼻前庭湿疹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鼻前庭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地氯雷他定片5 mg,口服,1次/d;红光皮损局部照射,距离5 cm,,功率为200 mW,每次5 min,1次/d.对照组:地氯雷他定片5 mg,口服,1次/d;局部处理按照湿疹外用药的原则进行处理.急性期有渗出时用生理盐水湿敷,亚急性和慢性期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伴有感染加用夫西呵地酸乳膏外用.两组均以7 d为一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计算积分下降指数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牢为60.00%,总有效毕为86.67%,痊愈18例患者中复发3例.对照组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60.00%,痊愈12例患者中复发6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红光照射治疗鼻前庭湿疹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杨和平;梁东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贯穿性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160例为实验组,采用贯穿性健康教育.选择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160例为对照组,人院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传统护理.对两组教育前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73.8%、分娩后纯母乳喂养率为93.8%,均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为(6.2±3.3)h、产后2 h出血量为(145.6±32.0)m1.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性健康教育能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疗的发生,提高付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叶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本院麻醉药品的利用情况及用药趋势,评价麻醉药用药的合理性,加强本院麻醉药品管理和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按照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进行计算,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吗啡口服制剂用药频度高,并逐年递增.磷酸可待因片用量和用药频度逐年递减.结论:本院麻醉药品使用合理,但也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以防止滥用.
作者:杨贞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护理.方法:观察24例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局部静脉血管反应,根据不同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静脉炎均治愈.结论:应该积极巡视,防止渗漏;对于可能使用时间较长者,多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对于不愿意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应慎重选择远离关节活动部位穿刺,加强巡视,一旦发现静脉炎早期征兆,积极给予活力碘或喜疗妥外涂,并做好记录.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何迎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5例急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牙周炎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晁秀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方式的血液筛查结果及影响献血的相关因索.方法:对2011年在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互助献血者1907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18 731例进行登记,并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互助献血中,18~30岁年龄段、本科以上学历及公务员占比例高,汉族高于维吾尔族,无偿献血与互助献血结果基本一致;互助献血不合格数明显高于无偿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助献血是无偿献血方式的有益补充,是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的一种特殊献血模式,但互助献血多为有目的性的被动献血,故应该把握好互助献血方向使其顺利发展.
作者:热依汗·茹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胰岛索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现如今,在世界范围内DM已经成为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后的另一个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本文通过分析和概括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中天然的有效成分,如皂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酚类、蒽醌类等.在降低血糖方面的研究和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涂春联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