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8例

刘磊

关键词:痔, 外科手术, 肛门
摘要: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组(治疗组,78例)和传统外剥内扎组(对照组,56例),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疼痛、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关系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比较两组各生化指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hs-CRP、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脂,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以对糖尿病及并发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张雪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韶关地区供电系统体检人群胆石病患病率与健康干预

    目的 了解韶关地区供电系统体检人群胆石病患病情况,为有针对性制订防治胆石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年5~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参与健康体检的韶关地区供电系统3530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胆石症采用B超诊断.结果 供电系统体检人群胆石病患病率为9.5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56%,女性患病率为12.7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胆石症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51~70岁年龄段达到峰值.结论 供电系统体检人群中胆石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林丽英;张连新;张建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钠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可调钠血液透析降低失衡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25例首次血透的患者在观察期间分别行普通钠透析30次,可调钠透析30次,观察两组血透前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可调钠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5.2%,普通钠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为20.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降低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密切观察病情和及时处理是治疗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作者:王利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术后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通过对手术后患者家属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完善护理工作提供对策.方法 对手术患者的186名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所设需求分5大类,共33个条目,评分为0~3级,满意度评分为0~2级,统计均值评分.结果 5大类的前两项手术成功与否(2.68±0.56)和医护行为(2.54±0.58),表现了患者和家属对手术治疗信息要求和同等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结论 对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信息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降低或消除负性情绪的关键性问题.

    作者:黄丽;陈丽雅;王岸冰;陈丽燕;黄慧瑜;陈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工作风险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风险是指医院内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纠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现就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朱凤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温调节、血压监测、颅内压的调控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干预措施后,患者预后明显好转.结论 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减少其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郎会利;宋庆红;李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4例结石性胆囊炎维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维吾尔医药物排石、溶石、防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维吾尔医和西医(解痉、止痛、利胆、控制感染、支持疗法等)结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结果 应用维吾尔医药排石治疗有效率为86.3%.结论 维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较好.

    作者:玉山江·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50例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利尿、对症处理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5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自体腹水直接静脉回输.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蛋白(T)、白蛋白(A)增高,对肝功能无损害,总有效率达94%.结论 此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全身情况能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王晓莉;张建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67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术后观察6~18月.结果 67眼复发性胬肉手术后6~18月内,62眼(92.54%)未复发,5眼(7.46%)再次复发.结论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胬肉,可以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再次复发,是目前基层医院医疗条件下较为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文华;曹宪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Ⅵ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拷贝/ml 2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DNA与HA、PCⅢ、Ⅳ-C、LN间呈直线相关(r=0.537,P=0.033;r=0.764,P=0.002;r=1.120,P=0.001;r=1.014,P=0.001),2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有相关性,随着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高,肝纤维化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作者:杨兰艳;刘海;郑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系统的、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2例发生并发症而出现猝死.结论 正确选择和应用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花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肿块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重点分析肿块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纵横比、血流分级、阻力指数等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26例患者共174个乳腺肿块中,超声检出163个,检出率为93.7%,良性肿块108个,超声诊断正确99个,准确率为91.7%,恶性肿块66个,超声诊断正确57个,准确率为86.4%.结论 应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能提高乳腺肿块诊断准确率,并对良恶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确切依据.

    作者:陈慕洁;洪泓;苏辉华;林燕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010年我院骨科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从药库计算机管理软件中查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各品种总量及金额,对用药频率(DDDs)进行分析排序;同时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DDDs前10位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占7种(头孢菌素4种).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朱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高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7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以往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7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复发率、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愈率均为100%,但是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临床复发率、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曹玉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适合低剂量.方法 使用Philips 16 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才盛;孔飚;叶佳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 40例合并2型糖尿病且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n=22)和对照组(C组,n=18),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D组的患者从麻醉诱导开始,15 min内静脉泵入剂量为1 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随后以0.5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输入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1 h(T1)、拔管即刻(T2)、术后1 d(T3)和术后2d(T4)晨采取静脉血,测定血糖、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D组患者的血糖、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C组对应时点的值(P<0.05,或 P<0.01).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利于这类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稳定.

    作者:赵惠君;李静;王爱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宫术宁胶棒100例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在不具备实施全麻醉人工流产手术的条件下,探索一种减痛人工流产方法,避免人工流产受术者的痛苦,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选择6~10周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50例.人流术前常规消毒外阴和阴道,将宫术宁胶棒塞入宫颈管达内口处,置棒10 min,取棒后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分别观察记录扩宫情况及患者的表现、情绪、主诉以及人流综合征反应.结果 实验组宫颈扩张程度是对照组的1.4倍;实验组吸刮宫镇痛总有效率为93%,是对照组的6.6倍;对照组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是实验组的2.9倍.结论 宫术宁胶棒能镇痛、扩宫、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无任何不良反应,具有科学、实用、有效等优点,便于基层服务站开展业务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王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机械通气患者间断镇静联合自主呼吸实验撤离呼吸机的研究

    目的 研究间断镇静联合自主呼吸实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予间断镇静联合自主呼吸实验能使患者安全有效的撤离呼吸机.

    作者:谭卫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