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脂蛋白(a)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观察

赫艳梅;张玉香;韩学民;陈瑞轩

关键词:血清脂蛋白(a),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摘要: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对照组24例,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合并下肢血管并发症组12例和糖尿病肾病组26例,用美国AbbottCi-8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LP(a),统计相关资料.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合并症组血清LP(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即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并发症组.结论 LP(a)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地区有氧运动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世居于海拔在2 260米高原地区健康人群的影响因素.高原地区健康老年人长期有氧运动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各30例经常参加有氧运动的高原地区(海拔≥2 260 m)健康老年人,分为运动组与非运动组,应用动脉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肱动脉-踝动脉(baPWV)和踝臂指数(ABI),分析运动前后的踝臂指数变化与PWV和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长期坚持运动可使高原地区健康老年人运动组的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均低于缺乏运动组(P<0.05),反映动脉硬化指数的baPWV 和 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年龄、性别和身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原地区参加有氧运动的健康人群较未参加有氧运动患者的PWV明显减低.因此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高原地区老年人血管僵硬度,延缓动脉硬化进程,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作者:黄郁玲;褚以德;朱爱琴;郭爱玲;张莉民;张秀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5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胃镜检查患者8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安全可行,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于玲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静脉复合麻醉配合环甲膜穿刺术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配合环甲膜穿刺术保留自主呼吸以及气管插管全麻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将60例5~12岁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配合环甲膜穿刺下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B组采用力月西、芬太尼、丙泊酚、顺苯诱导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术中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分别记录入室、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后10、20、30 min时的BP、HR、SpO2,观察记录术后早期有无躁动,咽喉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术后24 h随访有无术中知晓,记录恶心、呕吐及其治疗.结果 A组30例患儿各时间段的BP、HR指标均稍高于B组,但拔管时间短于B组,术后苏醒较B组快,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术中各项指标较平稳,2例出现苏醒延迟,2例拔管后出现舌后坠,术后1例有呕吐反应.结论 保留自主呼吸的插管全麻对麻醉机性能要求低,术后并发症少;只要术前准备充分,认真做好术中管理,对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江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旋移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旋移综合征康复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对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干预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心理、饮食饮水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40例,治疗有效37例,其中显效33例;对照组40例中有效25例,显效15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陈昕;杨素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丙泊酚、芬太尼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行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应用镇痛效果.方法 将99例受术者随机分成为丙泊酚组57例,局部麻醉组42例.局部麻醉组常规局麻经下腹行输卵管结扎术.丙泊酚组在局部浸润麻醉的基础上,切开皮肤前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1.8 mg/kg,芬太尼注射液0.001 mg/kg,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前,再用微量静脉注射泵给予丙泊酚注射液0.2mg/(kg·min)的速度持续至手术结束时停药.观察两组受术者的术中镇痛效果、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时间、苏醒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局部麻醉组42例,Ⅱ级9例(21.4%),Ⅲ级28例(66.7%),Ⅳ级5例(11.9%),丙泊酚组57例术中无痛感达100%,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镇痛麻醉加局麻行输卵管结扎术安全、效果可靠,无明显呼吸及循环系统抑制作用.

    作者:吴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切口与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

    目的 比较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与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标准组,微创组39例,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标准组46例,行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平均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及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和术后4周Harris评分.结果 (1)微创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标准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标准组(P<0.05).(2)术后第2天微创组患者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和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3)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小,对患者创伤较小,治疗效果与传统标准切口手术无明显差异.

    作者:吕厚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食管癌患者516例.结果 516例患者经早期及时、准确、有效地预防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经有效地预防和正确的护理,能降低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病率,并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作者:黄闻玲;李馨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863例陪伴分娩的结果探讨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对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及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陪伴分娩孕妇及未陪伴分娩孕妇作对比性分析.观察指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结果 陪伴分娩的孕妇与未陪伴分娩的孕妇相比较,进入产程后胎儿窘迫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陪伴分娩可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束长珍;朱芳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免疫学学法研究

    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及难懂等特点.如何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免疫学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免疫学学习方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路;牛秀珑;李覃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活血促愈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活血促愈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丹参、槐米、三七、积雪草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品中人参皂苷Rg1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中能检出丹参、槐米、三七、积雪草;人参皂苷Rg1在2.26~13.56 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22%,RSD为1.4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丹;李柯;李若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丹参与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维吾尔族肺心病16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与前列腺素E1治疗维吾尔族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CP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和前列腺素E1(PG-E1).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和PG-E1可明显提高CPHD的疗效

    作者:阿布力克木·哈斯木;努尔比叶;吴玉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目的 减轻病痛,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坦然面对乳房的缺如,尽快恢复健康.方法 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顺利手术.术后指导患者稳定情绪,坦然面对乳房的缺如;常规护理,术前进行辅助化疗缩小病灶,术后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术后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9例患者均在术后9~12 d出院(术后化疗除外),效果满意.结论 乳腺癌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术后坦然面对形体的改变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前提.

    作者:季茂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97例妊娠合并急腹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本院97例妊娠合并急腹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院妊娠合并急腹症的发病率为15.16%,平均年龄为27.34岁.其中合并急性阑尾炎49例,卵巢囊肿蒂扭转21例,急性胆囊炎11例,肠梗阻8例,子宫肌瘤红色样变4例,泌尿结石4例.2例发生流产和胎儿死亡,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和卵巢囊肿蒂扭转应该行手术治疗,合并其他急腹症可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方晏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骨折均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1%,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简单有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关节结构与功能达到大恢复,远期效果显著.

    作者:王景;胡浩;杨俊忠;曹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氟派噻顿美利曲辛片和非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抗抑郁治疗组(治疗组)和非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利用HAMD抑郁量表及NIH-NINDS评分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及治疗疗效.结果 (1)治疗第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及NIH-NINDS评分显示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8周末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曼地娜木·卡马尔丁;沙吉旦·木塔里甫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68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总结68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别观察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神经系统表现,血压、脉搏、呼吸比较.结果 机械通气组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做好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与护理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芬娟;侯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9%,对照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作者:尹燕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脑卒中后癫痫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CT证实的脑卒中后癫痫的11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56例(50.0%),显效36例(32.1%),减少发作12例(10.7%),无效8例(7.2%).全部进行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经随访证实,癫痫反复发作10例(8.9%),死亡4例(3.6%).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多与脑水肿有关,以单纯性部分发作为主,病灶多位于脑叶及其周围,在临床中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朱灵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附3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7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女性23例,占62.16%.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1例,占56.76%,大学以上7例,占18.92%.病变部位左侧半球占28例,占75.68%,其中左前半球22例,占59.46%.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及较高者脑卒中后易患抑郁症;左侧半球病变较右侧半球病变者脑卒中后易患抑郁症,且左前半球病变者患病率高于左后半球病变者.

    作者:马卫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TVS)与经腹超声(TAS)联合应用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提高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异位妊娠患者81例TAS与TVS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比较异位妊娠患者的TAS与TVS检查所见.结果 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中,TAS检出率为54.1%,TVS检出率为91.6%,TVS与TAS联合检出率为95.8%;破裂型异位妊娠中,TAS检出率为91.2%,TVS检出率为92.9%,TVS与TAS联合检出率为98.2%.结论 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扫查可显著提高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芮云云;彭小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