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杜琳;艾隽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预混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动态血糖监测
摘要:目的 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 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 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4种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初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初发自发性气胸146例,根据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分为4组,开花引流管组、带针胸导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及猪尾巴引流导管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肺膨胀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组疗效较低,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膨胀时间特别在<36 h、>120 h时间段,猪尾巴引流导管组与开花引流管组、带针胸导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心静脉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比较,疼痛程度≥7的小口径引流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与猪尾巴引流导管组)与大口径引流管组(开花引流管组与带针胸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猪尾巴引流导管组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猪尾巴引流导管组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初发自发性气胸,具有微创、效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映铭;吴静;王彩英;王瑛;王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

    目的 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部分病例使用内镜辅助观察,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共治疗额叶血肿13例,其中高血压性血肿3例、外伤性10例,血肿量30~60 ml.术前剧烈头痛6例、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手术时间70~105 min.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术后患者神志及头痛症状明显好转,随诊3个月无血肿复发.结论 对于合适病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清除邻近颅底额叶血肿的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梅钦;秦峰;凌聪;李文胜;黄振超;郭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及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29例中,恶性肿瘤21例(72.41%),其中腺癌12例,鳞癌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良性病变6例(20.69%)中,结核球3例,炎性假瘤2例,慢性肺脓肿1例;未能定性2例(6.90%).并发气胸3例(10.34%),痰中带血2例(6.89%).诊断准确率为93.10%.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病变穿刺活检,准确性高、并发症少、费用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胥翠红;王强善;王善良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玻璃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用于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患者,共136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68颗牙.观察组用玻璃纤维桩修复,对照组用铸造金属桩,两组均用烤瓷冠恢复牙体外型,随访3年,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成功56例,失败12例,成功率82.35%;观察组成功65例,失败3例,成功率95.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纤维桩应用于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

    作者:叶波阳;汤自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观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观察护理体会.方法 护理人员在对32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积极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工作.结果 本科32例患儿30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患儿的病情发展,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健康宣教,对小儿感染性喉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桂莲;班伟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的评估及分析认为,手术室工作存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等,是一个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的工作场所之一.结果 通过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培训,同时采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降低了环境污染,降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使工作人员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结论 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是降低职业危害的关键.

    作者:刘春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8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肝癌患者35例进行介入治疗及精心护理,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使肝脏肿瘤局部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能,减轻毒副作用,肝动脉栓塞则切断肿瘤的动脉血供,使其缺血坏死.结果 35例肝癌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多数患者肝区疼痛减轻,肝癌病变包块缩小,按照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其有效率(包括CR和PR)为77.14%.结论 肝动脉内化疗能使局部药物浓度增高且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栓塞化疗可使肿瘤大程度坏死,明显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精心的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加下腹下切口术在高危高龄大前列腺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加下腹下切口术,在高危高龄大前列腺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高龄高危良性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安全评估和处理后,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加下腹下切口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各种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排尿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经尿道腔内剜除加下腹小切口腺体取出术治疗高危高龄大前列腺患者,创伤小、出血少、腺体残留少且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米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主要是对人体乙酰胆碱的抑制,引导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胆碱样的中枢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而死亡,如抢救护理不当死亡率会更高.现就本院自2003年来的抢救体会浅谈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杨芝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主要对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进行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以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46.36%,急性心梗溶栓后6 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显著高于6~12 h者(P<0.05).大部分患者心律失常为单纯室早,还有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室速、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急性心梗溶栓后,患者的胸痛症状会显著缓解,但是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所以应该持续地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作者:李学游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按表内容实施教育,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饮食、生活方式、情绪调控、复诊等依从性行为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情绪调控、定期复查等健康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控制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复发,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覃桂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再灌注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意义

    目的 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后再灌注脑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和再灌注组(R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6周后恢复血流灌注,于再灌注前即刻(R0)、再灌注1 h(R1)、24 h(R2)及72 h(R3)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PI),检测脑皮层血流灌注量;其后采用qRT-PCR法,检测HIF-α-mRNA、VEGF-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实验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较对侧下降(73.12±26.75)%,再灌注后24 h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有所恢复,72 h仍未达到基线水平;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HIF-1α-mRNA、VEGF-mRNA均表达增高(P<0.05).结论 HIF-1α、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再灌注后表达上调,参与大鼠脑血管增殖及活性增强的病理过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作者:江楠;肖亮灿;荣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结扎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结扎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方法.具有的优点,本院于2008年6月~2011年3月对96例患者实施了结扎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顾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52颗前牙残根残冠桩核烤瓷全冠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前牙桩核加烤瓷全冠美容修复的疗效,旨在提高前牙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52颗符合适应证的前牙残根残冠,对患牙实施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然后进行患牙预备及桩核制作,后烤瓷全冠修复.结果 52颗桩核加烤瓷全冠修复患牙,经临床随访观察2年,除2颗于修复后3个月~1年发生脱落外,其他患牙牙龈健康无炎症,牙齿无松动及叩痛.Ⅹ线片示根尖、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或病变.牙冠色泽自然逼真、美观、坚固、耐磨、牙龈刺激小、表面光滑易清洗、口感舒适、患者满意.结论 桩冠固位良好,美观舒适,支持与受力形式合理,避免牙槽骨吸收萎缩,是前牙残根残冠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作者:黄强生;徐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244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急诊抢救室的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结果 院前死亡142例,男91例,女51例,男女比例1.78,60~89岁是急诊院前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其中70岁以前死亡病例男53例,女17例,男女比例3.12.有19例死亡时间记录不详,余123例显示0:00~6:00时间段死亡病例较少.创伤病例23例,男17例,女6例,男女比例2.82,以40~59岁为主要死亡年龄段,车祸11例,高空坠落6例,分列创伤死亡前两位.发病24 h内死亡102例,死亡原因中脑出血、创伤、晚期肿瘤分列前3位,60~89岁是院内死亡的主要年龄段.60~89 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结论 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

    作者:刘圣娣;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笑气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笑气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周为6~10周的产妇,将其平均分为运用笑气镇痛的观察组和运用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注射阻滞麻醉的对照组,进行镇痛效果的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笑气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好,起效迅速,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少,是人工流产中理想的镇痛治疗方法.

    作者:李爱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建证、建档的1218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七苗接种合格率、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分别为91.4%、17.8%、97.3%和80.2%、90.2%、51.9%.结论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计划免疫的认知,使其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作者:王佩萍;黄俊音;王银娣;柯常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组(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66 Gy.联合组同步口服卡培他滨,1000 mg/(m2·d),2次/d,至放疗结束.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7例,有效率92.0%;单放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4例,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放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4.0%和3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虽重但可耐受.

    作者:王雯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对36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7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抗感染、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插管率、血气变化、总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由于病情加重所导致的应用有创通气时的风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董新华;夏荣荣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探讨发挥医学院校教育优势培养现代社区卫生事业人才

    2011年3~5月笔者对秦皇岛市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走访,发放调查表,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况与发展情况[1].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现场访谈、获得详实资料,为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实用新型社区卫生人才提供参考.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1.1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 秦皇岛市区内共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坐落在市区内9个不同的街道社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5家国有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民营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由乡镇卫生院转换.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营状况较差,门诊量少,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不接受,患病后首先进入大型医院就诊,使社区服务中心很难做到转诊分流作用.这与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按有关政策拨款,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关.

    作者:韩素银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