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和应用分析

苏庆菊;张兆娜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儿科, 护理
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儿科收治的患儿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儿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依从性、配合度、基础护理、输液护理、高热护理及人文关怀等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依从性、配合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基础护理、输液护理、高热护理及人文关怀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使患者得到了佳的护理措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性和积极性,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ICU护理管理工作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该院ICU收治的64例患者和34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2例,护理人员17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风险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风险管理情况及护理质量的相关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3.13%显著少于对照组34.38%(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P< 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减少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了医疗纠纷,同时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作者:马忠莹;宋丹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临床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方式教学组,传统方式教学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临床路径教学组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教学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临床路径教学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都要明显高于传统方式教学组学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应用到肾内科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其应用效果较佳,对于实习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其和患者的沟通能力.

    作者:柏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与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理念和应用已经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医院这一重要领域也不例外.近几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果不妥善对待将会阻碍医院的持续发展.该文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展开,主要探讨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作者:范尚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浅谈医院成本及控制管理

    医疗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及挑战.成本控制被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文章首先介绍了医院成本的分类,按照成本习性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加以详细说明和分析,得出结论为医院对酌量性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应加强控制.然后介绍了控制成本的方法,即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三类.后阐述成本控制对医院的影响.

    作者:单丽敏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临床情景结合病例教学在临床见习中的运用浅谈

    目的 探讨临床情景结合病例教学在临床见习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该院传染科参与见习的临床专业见习生为观察对象,共计60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教育模式与临床情景结合病例教学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见习生理论成绩变化、临床实技能力变化、病例分析能力变化,以此探究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差异.结果 出科时,观察组见习生各项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结合病例教学法在传染科临床见习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促进见习教学效果的提高,更加有利于我国临床人才的培养.

    作者:王佳勇;张维彬;刘海鸥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与使用管理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分布点多、面广,药品需求量大,加强药品流通管理对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用药安全至关重要.药品采购与使用是药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关键和重点.文章就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流程管理与使用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与使用流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参考.

    作者:于立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教学体会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之间在该医院的实习生共10名,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些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名实习生.针对对照组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法来实施教学,而针对观察组的实习生则采用临床指导模式实施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结果 对照组平均分为(71.84±5.01)分,观察组实习生平均分为(90.91±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P=0.0 14<0.05).教学病例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为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教学,使用临床指导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未来的医生们更深入的接触患者、更深刻的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更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让患者生活更舒心.

    作者:王玉库;赵小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拉萨市居民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关系的分析

    目的 了解并讨论拉萨市35岁以上居民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制定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1684名拉萨市35岁以上居民进行研究,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讨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不同分组间体质指数对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影响.结果 被调查居民中偏轻、正常、超重、肥胖的比率分别为1.4%、19.8%、49.2%、29.6%;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7.6%、21.3%、40.9%.不同BMI间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拉萨市居民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因此BMI可作为临床评价疾病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作者:于跃;白国霞;史恒;扎西宗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骨科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24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无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VAS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疼痛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V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管理取得了较佳的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预后效果,减少了住院费用,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建伟;周宇楠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大型综合医院开诊期间实施房屋改造的施工组织实践

    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疗规范的不断完善,对医疗建筑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很多医院的老旧建筑需要及时改造维修.由于很多医院因为房屋紧张,碰上工期较短的时候,就需要一边开诊一边改造,但如何兼顾医疗安全和施工安全一直是个难题.该院经过精心的设计组织和流程安排,在多部门的协作下,采用了多种施工方案、施工腾挪措施,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完成了近7万平方米建筑内外部装修改造.整个改造过程安全有序,未发生事故和隐患,未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改造质量得到临床科室和专业部门的认可.该文分享了具体做法.

    作者:汤志刚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新医改环境下医用耗材管理研究

    为满足新医改的要求,达到降低医用耗材占比等政策需要,加强医用耗材控制,令医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逐渐稳定提升,将是医院以后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该文针对目前医用耗材管理常见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在新医改背景下科学控制医用耗材的策略.

    作者:尚兴文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浅谈妇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该文首先提出了现代医院妇科护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妇科护理管理发展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后提出了妇科护理管理发展的策略,并着重论述了这一策略对于现代医院妇科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努尔热曼古丽·吐尔逊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湖北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湖北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 2017年3-5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3个县(市/区)的流动人口实施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肺结核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7.37%、干预后为83.86% (P<0.05);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单位性质、流动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0R=2.615,2.205,3.141,2.473,3.462,2.512).结论 对流动人口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其相关行为.

    作者:孙宇恒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探讨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无偿献血是自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与复制,必须要靠社会各界人事的支持、理解、爱心捐献.该文将对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诱发原因加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待全面改革当前工作弊端,从而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良好发展.

    作者:张妹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调查处置报告

    2017年4月,吉林省柳河县发生了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属全省首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省市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高度关注此次疫情,分别亲临现场,并做出了重要指示或指导,要求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在柳河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卫生、质监、畜牧、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参与,圆满地完成了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查清了感染了来源,取得了无人感染H7N9禽流感续发病例的良好佳绩.

    作者:季洪伟;徐春波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大型公立医院零星基建工程精细化管理探讨

    该文针对大型公立医院日常零星基建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对不同类别的问题用鱼骨图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精细化的管理手段,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兼顾整体与局部、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尊重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为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作者:舒群一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规范化护理管理在急诊外科中的管理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急诊科收治的24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晓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老龄化社会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目的 针对老龄化社会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做实和做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工作.方法 立足新医改文件精神,从家庭医生概况与特点、问题与分析、思考与建议入手,探索老龄化社会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需要思考的几点问题.结果 家庭医生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是广大老年人群的健康守门人,通过推动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等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结论 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和新医改政策出台,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围绕基层首诊、分级诊疗这个中心目标,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关键.

    作者:张丁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互动沟通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 探讨互动沟通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82名临床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带教;观察组采用互动沟通模式对护生在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座、健康宣教等各方面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在出科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参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沟通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师生交流,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杨蓓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66名子宫肌瘤患者,将其无规律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实施完常规护理干预后还需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经护理后,33例常规组患者中仅有11例治愈、13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仅有72.72%,远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给出的消毒护理、病房护理、安全护理和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较高、临床效果理想,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帮助患者早日战胜病魔,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实现护患关系的更近一步,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作者:王宁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