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莲
院校门诊部是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面对院校这种高端知识分子群体,在他们的科研、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及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保健、卫生防疫、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等应急救援、应急战备主要是靠门诊部这种基层医疗机构去实施完成.因此,随着我国人口和健康的发展战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院校基层门诊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提高基层门诊部管理水平,是建设和发展院校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在基层门诊部建设的实践,对如何提高院校基层门诊部的管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欣萍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再分娩患者,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42)和剖宫产组(n=48),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结果 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使用镇痛剂2例(4.8%),明显少于剖宫产组的45例(93.8%)(P<0.05);阴道分娩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大出血、产褥病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倡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选择阴道试产,可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并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胡小玲;叶望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手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2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根据其自愿选择的镇痛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4例应用镇痛泵,对照组106例没有采用镇痛泵.结果 采用镇痛泵组的镇痛有效率是100%,对照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手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效果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梅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2.50%)、总有效率(8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PO2、PCO2[(46.25±8.26) mm Hg、(70.54±9.32) mm Hg]与对照组[(45.13±9.14) mm Hg、(71.58±10.13) mm H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O2[(88.11±10.26) mm Hg、(62.42±9.53)mm Hg]均显著升高(P<0.05),PCO2[(37.25±7.21) mm Hg、(54.12±10.74) mm Hg]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正辉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晚发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以期及早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本院近半年来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 4例晚发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的起病表现,虽然合并症较多、但预后较年轻起病的患者好.结论 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血清学检查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认识,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伟;武加标;任敏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胸外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172例胸外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并与既往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92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6%、0.6%及9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胸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芬兰;杜宇;陈利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电离子术后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75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单纯用电离子术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电离子术后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达54.05%,治疗组复发率为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离子术后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电离子术治疗.
作者:黄永华;李其林;何丹华;牛牧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病例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本院收治的生理性黄疸39例、病理性黄疸48例及对照组38例血清中总胆汁酸(TBA)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病理性黄疸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肝实质损伤指标灵敏度优于肝功能项目检测.
作者:陆庆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Airtraq是一种新型喉镜,具有独特的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普通或困难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联合弹性探条(GEB)可以更好地解决声门暴露良好却不能置入导管的问题,从而缩短插管时间.
作者:杨广遂;李秀芹;李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影响因素与检测结果的关系,便于检测中更好的控制影响因素对试验的不良影响,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2011年1月~2011年3月试验用血液标本360例检测不同因素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加以分析.结果 样本血量不足与过量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均存在明显差异,溶血样本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三项均存在明显差异,室温放置8 h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两项均存在明显差异,4 ℃环境温度存放8 h以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作者:赵红纪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黄疸均减退,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引流畅通.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配合手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阳红英;朱卫华;彭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谷氨酰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是快速增殖细胞的底物,具有调节免疫、蛋白质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作为谷氨酰胺的供体,其应用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本文针对谷氨酰胺双肽的临床的应用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景俊杰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积极作用及其重要性.方法 对20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实施身心的完整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以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秀荣;高二凤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肾脏穿刺活检组织行直接免疫荧光法及HE染色技术的改良,并用AB两组对比的方式显示改良前后的优缺点.方法 肾脏穿刺活检组织免疫荧光及HE染色技术的改良.结果 改良后的肾穿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及HE染色技术大大缩短操作时间,HE染色上色均匀,核浆对比明显.结论 肾活检病理是根据肾脏疾病的发病特点,在一般病理学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免疫病理(免疫荧光、免疫酶标)、超微病理等先进手段而完成的.肾穿刺组织的病理检查包括光镜观察及电镜检查两部分,免疫荧光及HE染色是光镜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肾活检有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探讨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也是提高肾脏病临床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郑燕璇;王晓鸿;曹婉维;李孜孜;李巍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大咳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54例,均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经过介入治疗,54例病例均即刻止血,即完全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本组病例未出现局部皮肤肌肉坏死、脊髓梗塞、食管-支气管瘘、误栓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本组病例在溶栓介入治疗后,出现发热9例,经对症治疗后,在3~6 d后恢复正常;胸骨后疼痛7例,在3~12 d内自行缓解.结论 在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是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成为治疗晚期肺癌合并大咳血的首选手段.
作者:方建龙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研究美托洛尔和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美托洛尔组82例和西地兰组8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与西地兰组相比,美托洛尔组的起效更快(9.0±1.4 min),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加明显(36.1%),治疗效果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西地兰相比,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更加安全、迅速、高效,应当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作者:吕绍昆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对添加壳聚糖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抗菌性进行测试,为口腔抗菌印模材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以不同的添加比将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加入藻酸盐印模材料中,采用薄膜密着法,分别测试添加抗菌成分后印模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壳聚糖分别以1%和1.4%的添加比添加到藻酸盐印模材料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好的抗菌性.随着脱乙酰度的提高,抑菌率均可达到100%.结论 添加壳聚糖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延缓早期肾功能不全进展.方法 选择42例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性别、年龄、肾功能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常规低蛋白饮食、降压、纠酸、排毒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希弗全)3200 U皮下注射,1次/d,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D-二聚体,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SCr、BUN、纤维蛋白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变化,PT、KPT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延缓早期肾功能不全进展.
作者:张景云;韩丽芳;王新玲;刘娜娜;王琼 刊期: 2011年第30期
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过去常被忽略,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证明其相关疾病并不少见[1,2].脑静脉解剖复杂、变异较多,易发生病变,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病情重、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如脑静脉窦血栓的死亡率高达20%~78%[3].多层螺旋CT减影静脉成像(subtraction CT venography, SCTV)技术以其无创性,扫描时间短,能完整、清晰显示脑静脉等优点被广泛认可,其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立体、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地动态观察,从而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手术风险.本文主要就脑静脉的各种影像成像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减影技术在脑静脉成像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李文欢;唐光才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在急危重病救治中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开放静脉通道的第一瓶液体分别使用果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及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输液速度均为10 ml/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变化绝对值分别为(0.26±0.25) mmol/L、(1.7±1.7) mmol/L、(1.5±1.3) mmol/L和(0.7±0.5) mmol/L,对照组分别为(0.32±0.40) mmol/L、(2.7±3.1) mmol/L、(2.4±2.8) mmol/L和(0.7±0.5) 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钠、血氯水平变化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钾、血糖水平变化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保持血钾及血糖水平稳定,且血钠、血氯变化值小于0.9%氯化钠注射液,可为急危重病患者提供能量而不引起血糖、血钾升高,是一种安全、合适的注射液.
作者:黄勇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