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瑛
目的 探讨Mta-1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分析Mta-1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癌中Mta-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Mta-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AJCC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 Mta-1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形成过程,并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为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李延辉;吴伟群;何小杰;康举龄;夏明汗;谢敏如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8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直肠肛塞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服用中药,观察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5;t=15.32,P<0.05);其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骆小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调查本市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部分患儿采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IgM滴度.结果 3年共检测患儿3756例,阳性数1266例,阳性率为33.71%.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0.67%和38.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2008~2010年期间本市区MP发病率除个别月份偏高外,基本稳定.结论 MP是小儿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好发于一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2008~2010年期间,博州市区MP发病率基本稳定,但临床上应加强对MP感染的监控,特别是小婴儿,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热孜瓦古力·麦提赛来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患儿及家长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认知程度对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inese-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h-CACT)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77例,随机分为管理组39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按2008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南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组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定期随访;对照组儿童未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入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1次Ch-CACT测试及哮喘认知程度问卷填写.结果 管理组与对照组在管理前Ch-CAC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管理后,两组Ch-CACT得分与管理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00);管理组Ch-CACT得分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认知程度得分增加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管理后Ch-CACT得分增加值与认知程度得分增加值呈正相关.结论 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的认知程度能显著提高Ch-CACT得分,从而提高对哮喘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作者:吕英豪;张晓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M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CSⅡ组)和对照组(MSII组),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门冬胰岛素和睡前(22:00)注射中效诺和灵,术中及术后禁食期则停用餐前胰岛素,只给予基础量.结果 CSⅡ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II较MSII能明显缩短待手术期;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能更平稳、更迅速地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云松;李强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充分发挥残余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福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6月本院门诊对1447例妇科病普查人群及部分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图像时进行宫颈定位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 宫颈定位活检389例患者中宫颈癌6例,CIN Ⅲ累及腺体11例,CIN Ⅱ~Ⅲ 19例,CIN Ⅰ 145例,宫颈肌瘤2例,宫颈尖锐湿疣2例,外阴癌2例,宫颈炎性息肉100例,外阴尖锐湿疣2例,子宫内膜癌1例.结论 阴道镜检查能及时早期发现宫颈外阴小病灶,并能选择性定位活检,对早期发现宫颈及宫颈上皮内特殊病变有重要价值,尤其是高级别的CIN和浸润癌,是一种能对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进一步认识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规范护理对策,提高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对526例年龄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胃镜检查的心理护理体会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26例高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采用了规范的护理对策,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结论 掌握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应用规范的护理对策,高龄患者同样可以安全接受胃镜检查.
作者:安文忠;贾永成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轻、中度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 mg/100 ml,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 PNAU/10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8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银套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妈富隆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停药后月经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则有明显的改善,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随访调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月经,对照组患者只有38例恢复正常月经,占86.4%,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妈富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恢复月经周期,且不良反应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唐洪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PowerPICC新型导管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15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分别置入4Fr单腔、5Fr双腔、6Fr三腔PowerPICC,回顾总结置管方法、维护及导管临床应用情况,对新型导管的特点及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上臂置管,常规实施维护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 新型导管耐高压注射,能进行CVP监测,流速快,可以满足临床加强CT造影及大量补液的需求.
作者:袁双凤;陈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双乳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双乳肿块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5~55岁,体重45~68 kg.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行双侧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HR、MAP、术后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1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博;左美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需手术治疗的巧克力囊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比较,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症状缓解率及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胃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与同期入院治疗的148例小于60岁的中青年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结果 老年人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非甾体抗炎药服药率也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人群的上腹部疼痛症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出血、贫血比例上升.老年人组的胃体及胃底溃疡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人组与中青年组的胃角以及胃窦溃疡的检出率均较高.两组患者的溃疡直径相比,老年人群的胃溃疡直径较大.老年人组与中青年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90%左右.采用抑酸治疗方法,两组溃疡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群的胃溃疡与中青年人群的胃溃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服药率均高于中青年人群,上腹部疼痛症状所占比例较少,但出血、贫血比例较多,其胃体及胃底溃疡比例也高于中青年人群.
作者:廖怀强;刘建坤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促排卵的影响.方法 将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的45例患者分为(2.5 mg/d)LE+HMG、(5 mg/d)LE+HMG、(2.5 mg/d)LE 、(5 mg/d)LE四组,比较其促排卵效果.结果 来曲唑可有效用于促排卵.来曲唑半衰期短,通过外周和中枢两方面发挥促排卵作用,无类似氯米酚的抗雌激素作用,促排卵效果好.结论 来曲唑治疗不孕症效果良好,且5 mg/d用量比2.5 mg/d效果好.
作者:张庭辉;宋和娣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28例及同期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24例,分析两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比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双镜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为(88.04±16.57) min,与开腹手术组的(91.25±12.18)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手术组术中失血量(62.14±27.33) ml,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的(130.63±43.1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双镜联合手术组分别为(3.50±1.20) d、(9.43±1.79) 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的(5.42±1.18) d、(13.13±2.58) d(P<0.001).双镜联合组随访5~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开腹组随访6~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是理想的微创术式,具有可行性.
作者:韩伟峰;费伯健;高其忠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收集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项目检测.结果 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有四种模式,HBV-DNA阳性率为74.4%,肝功能异常率为71.8%.结论 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原因较多,S基因突变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作者:王婧婧;吉晖晖;王文燕 刊期: 2011年第32期
Notch在多个物种中均有表达,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Notch信号通路更是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Notch家族成员Notch1不仅全程参与正常MM细胞的发育,同时也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密切相关.Notch信号通路激活后可通过对NF-κB、C-myc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髓瘤细胞的生长,从而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它与骨髓瘤的发生和耐药有关.通过对Notch及其通路的研究,使得对MM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MM的诊治提供了新靶点.一些阻断Notch信号的药物如砷剂及γ-分泌酶抑制剂等应用使MM的治疗得到了极大的突破.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原莹莹;陈君敏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8例颈椎黄韧带骨化的成因及其诊断,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 8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6例手术,术后功能恢复率82.2%,优良率80.5%;保守治疗2例,功能恢复率76.0%,优良率73.8%.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静止型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轻微的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后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同华;肖尚领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宫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出现胀痛,平均2.7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 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骤、术后提倡母乳喂养可预防其发生.
作者:车华;孙若珩;张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