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颖
1病例介绍患者,女,64岁,体重58 kg,在气管内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麻醉前血压150/80 mm Hg、脉搏100次/min;麻醉诱导:咪唑安定3 mg、芬太尼0.2 mg、万可松6 mg、异丙酚50 mg行气管内插管,异氟醚、万可松维持麻醉,手术平稳结束.阿托品0.5 mg+新斯的明1.0 mg拮抗.血压120/70 mm Hg,呼之能睁眼、合作,潮气量400 ml左右,常规拔管,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急促、伴有较粗糙的喉鸣音和吸气困难,血压140/80 mm Hg、脉搏110次/min,托起下颌面罩加压给氧,SpO2 100%,数分钟后急促呼吸及喉鸣音基本缓解,呼吸较浅表,次数减慢,数分钟后,又出现发作性的呼吸急促及喉鸣音,在托起下颌及面罩加压吸氧的同时,因诊断及原因不明确,先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氨茶碱250 mg,症状不见好转,因症状表现为喉痉挛,立即用喉镜检查咽及喉部,无异物,仅见声门呈关闭状态,给阿托品0.5 mg、5%葡萄糖酸钙10 ml,前述症状仍不见好转,继之静注杜冷丁10 mg两次、氟哌啶1 mg,患者仍诉呼吸困难,患者呈腹式呼吸伴有气管牵曳,经用新斯的明0.5 mg,数分钟后气管牵曳症状基本消失,将患者置于半坐位,打胸部压迫绷带,而后送患者回病室.回病室后未在出现喉痉挛症状.
作者:王宇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甲硝唑外用与口服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口腔科接受治疗的8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外用组和口服组,外用组用甲硝唑外用治疗,对照组用甲硝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外用组总有效率为87.5%,口服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外用治疗牙周炎的效果优于甲硝唑内服,且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皮肤疾病,系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和免疫有关[1].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均证实淀粉样物质来源于表皮,有变性的表皮细胞逸入真皮内,并转化为淀粉蛋白,沉积在真皮乳头层所致,目前临床上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笔者所在科采用皮肤磨削术治疗PCA患者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结皮肤磨削手术的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徐萍;朱小燕 刊期: 2010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主因胸痛、胸闷、气短1个月于2009年7月16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无诱因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伴有胸闷、气短.既往史:13年前曾出现类似症状,当时拍胸片后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后未复查.
作者:范丽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胰腺癌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0%,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胰腺癌已成为主要的肿瘤致死原因之一.多数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一般<20%,5年生存率<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迄今仍被认为是治疗胰头癌首选且有效的方式.随着技术不断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愈来愈多在地市级医院甚至个别县级医院开展.随着医疗条件和手术技能的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有所下降,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胰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满意.
作者:刘丽;张俊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前不同方法肠道准备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37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的口服硫酸镁导泻198例,新型结肠灌洗治疗机进行结肠灌洗172例.结果 两组肠道清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灌洗治疗机清洁肠道清洁水温和体内温度相似,患者易接受,无明显腹胀,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操作方便,清洁肠道效果好.
作者:赵应翠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喂养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关系.方法 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而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新生儿100例,产生新生儿黄疸喂养的母乳为黄疸组,正常新生儿喂养的母乳为对照组,检测母乳中HCMV-DNA.结果 黄疸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45.0%,对照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13.0%(P<0.05),两组母乳HCMV-DN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感染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有关系.
作者:赵巍松;刘伶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恶性疟疾临床特征,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腾冲县人民医院经过血涂片检查确诊恶性疟疾19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重症类型表现分别有意识障碍、重度贫血、循环衰竭、黄疸、水肿、心律失常及广泛出血等.192例重症恶性疟疾患者,痊愈185例(96.4%),留有后遗症2例(1.04%),死亡5例(3.6%).结论 尽早抗疟治疗,对抗药性及并发症的恰当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氯喹有耐药趋势,青蒿琥酯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作者:姜新春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作者:刘仁德;李文锐;李文虎;袁艾东;蔡广荣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线粒体改变与神经元变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3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海马病理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光镜:神经元缺失,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明显,内、外膜崩解,嵴变形断裂消失,部分线粒体呈空泡变.结论 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与发病年龄有关,可认为脑损伤发生年龄越小,残存神经元数量越少,线粒体的改变与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程度有一定联系,其具体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青峰;任榕娜;杨鹏范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评价两药抑制左室重塑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51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缬沙坦组27例、贝那普利组24例,两组均行AMI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80 mg/d、贝那普利组加用贝那普利10 mg/d,疗程3个月.结果 (1)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贝那普利组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缬沙坦组(P<0.05).(2)两组患者的LVESV、LVEF和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贝那普利组改善情况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均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而且贝那普利的效果优于缬沙坦.
作者:吴琼;陈福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突发危重急症和各种意外伤害也随之增加.面对现代社会的危重急症与灾害事故的挑战,传统的救护概念及由此概念派生出的急救服务运作方式,已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完成使命.
作者:张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与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本文从临床角度综述两者的生理病理关系、机制和临床意义.
作者:黄琼;张新风;王玉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6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患者痛苦小,术中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有一过性改变,但经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中熟练配合,做好观察与护理,术后做好安全指导,对顺利完成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玉英;陆翠群;邱伟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12 h溶栓组、尿激酶2 h溶栓组和rt-PA 50 mg溶栓组.结果 (1)3种溶栓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间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2)rt-P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呼吸困难的改善较尿激酶2 h组、尿激酶12 h组明显;(3)溶栓后4 h、8 h、12 h各时间点,尿激酶2 h组与尿激酶12 h组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A组与尿激酶12 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三种溶栓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安全性(主要是出血率)相仿;(2)从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所显示的溶栓速率等方面来看,rt-PA组治疗肺栓塞略优于尿激酶 2 h、尿激酶 12 h组.
作者:康丽君;费建文;唐燕;于鹏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但侵犯了患者的权利,可引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是不可低估的[1].护患纠纷的发生不仅干扰正常医疗工作程序,给患者的情绪和康复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本文对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如下.
作者:鲁碧;何兰萍;罗晓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呼吸控制训练配合肢体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与药物治疗联合主动循环及四肢训练,每大干预二次每次10 min;对照组30例,未接受上述康复治疗.所有患者治疗20天,前后均进行六分钟步行测试、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增加.结论 主动循环技术配合上下肢的运动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冯运华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替牙期儿童刷牙指导后的口腔清洁效果,探讨该年龄段儿童的口腔清洁能力和不足之处,为临床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提供指导.方法 将100名替牙期儿童随机分为刷牙指导组和未指导组,利用菌斑染色剂,对刷牙前后的菌斑指数进行计数,比较两组的刷牙效果.结果 接受刷牙指导的儿童菌斑清除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正确的刷牙指导有助于替牙期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胡爱云;李少兰;刘学恒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卵巢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卵巢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卵巢破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7.5岁,17例发生在月经中期,23例发生在月经前4~7 d,28例(70%)有紧张性活动等发病诱因;所有患者均以下腹痛为主要就诊原因;8例(20%)出现失血性休克;6例术前误诊;保守治疗30例(75%),治疗成功率100%.结论 卵巢破裂多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的育龄妇女,紧张性活动常为其主要发病诱因,常误诊为异位妊娠,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可完全治愈.
作者:陈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