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疗效探讨

刘仁德;李文锐;李文虎;袁艾东;蔡广荣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 可吸收螺钉, 后内侧入路
摘要: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应采取的策略探讨

    本文针对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多年在医院器械科的实际工作经历,探索性地建立了符合现代医院经营规律、适应顾客需求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使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获得了充分的发挥.

    作者:李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刍议现代救护观下的院前急救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突发危重急症和各种意外伤害也随之增加.面对现代社会的危重急症与灾害事故的挑战,传统的救护概念及由此概念派生出的急救服务运作方式,已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完成使命.

    作者:张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甲硝唑外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甲硝唑外用与口服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口腔科接受治疗的8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外用组和口服组,外用组用甲硝唑外用治疗,对照组用甲硝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外用组总有效率为87.5%,口服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外用治疗牙周炎的效果优于甲硝唑内服,且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通过对655例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必要性,认为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术创伤愈合,恢复患者视功能.

    作者:梁静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三步疗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步疗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电针、熏蒸综合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结果 通过对28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3~6个月疗效观察表明总有效率100%.结论 三步疗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快捷、经济、疗程短、适用基层展开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勤洋;栗思刚;张丹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目的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 通过随机沟通、书面教育、集中教育、问答教育等形式,把医疗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诊断标准、终生服降压药、出院后复诊、高血压危险信号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差异,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结论 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控制加强,对健康的自我认识提高,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桂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0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根据不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同时伍用氯磷定.结果 24例患者经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除2例出现口干外无其他不良反应,也无反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长效、强力、持续解毒、毒副作用小、无反跳、用药时间短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华;周顺良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作者:刘仁德;李文锐;李文虎;袁艾东;蔡广荣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黄疸性疾病的鉴别

    目的 鉴别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明确黄疸性疾病的组成.方法 从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检查三方面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95例不同原因的门诊、内科、外科黄疸病例.结果 内科黄疸病例(包括病毒性肝炎)以腹胀、肝脾肿大、发热、肝胆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为特征.外科黄疸以腹痛、发热、肝胆胰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胆囊肿大、胰胆管扩张为特征.结论 内科黄疸性疾病,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同时并存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少见.外科黄疸患者常因梗阻不能及时解除,诱发肝内胆汁淤积、感染中毒、继发肝损害,梗阻性黄疸合并存在肝细胞性黄疸.病程中存在着混合性黄疸.

    作者:杨景好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心脏病患者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和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各种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ELISA法分别测定cTnT和cTnI浓度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cTnI阴性的例数多于cTnT,而多出的2例阴性结果cTnT的值在0.1~0.2之间的2例,其他患者的结果相似.结论 在诊断值为0.10 ng/ml(cTnT和cTnI)基础上诊断分析的一致性是100%.当参考上限的值较低时,cTnT的敏感度不如cTnI,但是其特异性高于cTnI.

    作者:王卓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调查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 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9例患者根据年份分为A组(2006年组)12例、B组(2007年组)18例、C组(2008年组)23例和D组(2009年组)36例,将四组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比较.结果 经统计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越来越短,A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D组比较,P<0.01,而患者满意率呈逐年亡升趋势,P均<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的治疗中腹腔镜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越米越高,说明了其在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臧青山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54例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真菌感染的现状,预防和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54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真菌感染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占74.0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所有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多数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部分患者曾采用侵入性治疗.两性霉素B(AMB)和5-氟胞嘧啶(5-FC)具有较强抗真菌活性.结论 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侵入性治疗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包聪妹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新生儿黄疸与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定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喂养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关系.方法 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而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新生儿100例,产生新生儿黄疸喂养的母乳为黄疸组,正常新生儿喂养的母乳为对照组,检测母乳中HCMV-DNA.结果 黄疸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45.0%,对照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13.0%(P<0.05),两组母乳HCMV-DN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感染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有关系.

    作者:赵巍松;刘伶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4例临床分析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表现为慢性复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疼痛、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指具有上述慢性、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持续至少4周以上,而各种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本病十分常见,估计在社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30%[1].通常表现为慢性上腹疼痛、痞胀、早饱、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时间超过12周,客观检查无器质性疾病.

    作者:王学成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61例中重度妊高征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36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进行了产前和产时的护理观察.结果 36例患者发生先兆子痫12例,产后子痫1例.无肾衰和脑血管意外发生,无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田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狗咬伤引起坏疽性丹毒合并真菌感染1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3周前因狗咬伤后左侧大腿内侧、小腿外侧出现数个钱币状红斑,有灼热感,迅速向周围蔓延,压之退色,随即出现水疱.两天后水疱融合成片,疼痛加剧并有发热,皮损逐渐变黑.在当地医院就诊,曾外敷鱼石子,口服氨苄西林胶囊(安必仙)无效.疼痛加剧,并出现瘙痒,转笔者所在科就诊.

    作者:汪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颈妊娠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颈妊娠的效果.方法 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宫颈妊娠患者,肌注甲氨蝶呤20 mg每天1次,连用5 d,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天2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1~3疗程,8例患者用甲氨蝶呤50 mg宫颈局部注射1次.结果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颈妊娠10例均成功.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颈妊娠是可行的.

    作者:霍学青;张玲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浅议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现状及对策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诊技术的推广和各种新发传染病的不断涌现,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中,如在诊疗、护理操作中经常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和暴力等危险因素接触等,这些危险因素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王淑萍;姬春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膀胱自发性破裂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因突发性小便不能自解30 h,剧烈疼痛2 h,于2004年11月20日入院,既往排尿通畅.体检:T 37.7 ℃,BP 110/70 mm Hg,耻骨上膀胱区隆起,压痛,叩浊音.腹肌紧张,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未见膀胱充盈,盆腔大量积液,前列腺部尿道结石,膀胱区平片示:后尿道处有直径2 cm的结石影.拟诊:后尿道结石,膀胱破裂.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探查,下腹部正中切口,术中见耻骨后大量积液,吸出液体约3500 ml,膀胱前壁近颈口处有一长8 cm不规则裂口,膀胱壁变薄,壁光滑,整个膀胱黏膜皱襞消失.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呼气末正压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7例机械通气患者,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PEEP设0、3、6、9、12和15 cm H2O 6个水平,记录不同PEEP水平时的CVP、MAP、HR.结果 PEEP与CVP呈显著正相关;PEEP增加前后的HR和MAP变化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CVP指导液体治疗的关键是观察CVP值的动态变化趋势.

    作者:罗旭;桂水清;苏有利 刊期: 2010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