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调查

臧青山

关键词:腹腔镜, 效果, 满意率, 调查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 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9例患者根据年份分为A组(2006年组)12例、B组(2007年组)18例、C组(2008年组)23例和D组(2009年组)36例,将四组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比较.结果 经统计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越来越短,A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D组比较,P<0.01,而患者满意率呈逐年亡升趋势,P均<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的治疗中腹腔镜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越米越高,说明了其在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建设学习型医院势在必行

    国庆60周年前夕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作者:李江成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外伤性脾破裂65例治疗体会

    目的 外伤性脾破裂其开放性者多由刀戳或弹片伤等所致,往往伴有其他的内脏损伤,是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种腹部损伤,本文目的 为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2001~2009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中的65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的并发症较多,同时,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众多,但首要的是抢救生命.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尽量保留器官的功能.

    作者:梅德仁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调查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 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9例患者根据年份分为A组(2006年组)12例、B组(2007年组)18例、C组(2008年组)23例和D组(2009年组)36例,将四组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比较.结果 经统计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越来越短,A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D组比较,P<0.01,而患者满意率呈逐年亡升趋势,P均<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的治疗中腹腔镜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越米越高,说明了其在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臧青山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呼气末正压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7例机械通气患者,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PEEP设0、3、6、9、12和15 cm H2O 6个水平,记录不同PEEP水平时的CVP、MAP、HR.结果 PEEP与CVP呈显著正相关;PEEP增加前后的HR和MAP变化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CVP指导液体治疗的关键是观察CVP值的动态变化趋势.

    作者:罗旭;桂水清;苏有利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西酞普兰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西酞普兰对海洛因依赖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并伴焦虑抑郁者,在脱毒同时分别应用西酞普兰和多塞平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HAMA及HAMD两种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MA及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从治疗第1周末起,各时点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HAMA评分在第1、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4周末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点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酞普兰在显著改善海洛因依赖者抑郁症状的同时,其改善焦虑症状的疗效与抗焦虑药物多塞平相当,疗效显著,依从性好.

    作者:李志宏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轻度营养不良婴幼儿肺炎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轻度营养不良儿患肺炎后并发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及心肌酶的检验,根据诊断标准判断并发心肌损害的发病率.抽取6个月~3岁婴幼儿肺炎患儿,营养正常儿30例、轻度营养不良28例,排除中及重度营养不良、心肌炎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结果 轻度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儿组的心肌酶异常(活性增高)率及心肌酶活性增高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轻度营养不良儿肺炎后心肌损害概率及损害程度明显高于营养正常儿.

    作者:李容;邢平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雷贝拉唑与吗丁啉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与吗丁啉联合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单独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服用雷贝拉唑,治疗组加用吗丁啉联合治疗,疗程为6周.结果 治疗组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并明显降低患者内镜下的症状积分.结论 雷贝拉唑与吗丁啉联合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易旭林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与血糖控制不同程度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进行的各种体检及血糖控制标准、术后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术前严格体检,全面评判全身情况,控制血糖,术后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抗凝剂早期使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应在围手术期间注意全面体检、准确评判,控制血糖在一定范围,术后主动与被动活动,使用抗凝剂,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郎永利;李菊如;刘保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复查PSG.结果 24例OSAS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论 加强护理是保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脑震荡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与探讨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脑震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共64例,其中显效5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其中1例于出院后3个月后突发昏迷,后经CT确诊为硬膜外血肿,手术后治愈;1例于半年后发现慢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均好转),总有效率96.88%.结论 严密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时严格对症治疗能够正确诊断治疗脑震荡,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张宏宇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食管胃空肠造瘘在恶性食管呼吸道瘘中的对症治疗

    目的 探讨食管癌并发恶性食管呼吸道瘘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的对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上腹正中切口,经食管下段行食管造瘘并在造瘘口远端结扎食管消除胃反流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再行胃和空肠造瘘解决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均得到控制,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期由平均4~6周延长到平均13个月.结论 对于患有食管癌晚期并发食管呼吸道瘘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困难情况下,选择食管、胃和空肠造瘘加食管末端结扎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有效方法.该法能迅速消除因胃反流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解决患者的饮食困难问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近期死亡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元治;温福志;滕俊策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理表现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主动脉瘤中的一种类型,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中层内血肿,血肿在血流压力作用下沿着主动脉壁不断延伸,并向外隆起形成夹层动脉瘤[1].

    作者:王晶晶;王珊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作者:刘仁德;李文锐;李文虎;袁艾东;蔡广荣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常见传染病社区预防与接种护理

    传染病如伤寒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等,因其传染性强和流行快,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计划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和注射抗毒素或球蛋白,使人体产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从而减少或消灭传染病[1].人体接种某种传染病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传染病病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就被这些抗体杀死.而抗毒素或球蛋白则是直接杀灭细菌或病毒的武器,但有效时间不如疫苗长.

    作者:俞守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白介素-18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以体内多种自身抗体的生成及细胞内外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多系统受累的一部分,超过三分之一的SLE患者有肾脏损害,以至发生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介素-18(IL-18)与狼疮肾炎关系密切,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邹晨容;邱淑娟;刘雪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6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患者痛苦小,术中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有一过性改变,但经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中熟练配合,做好观察与护理,术后做好安全指导,对顺利完成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玉英;陆翠群;邱伟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进展

    综合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及手术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等作以概括、探讨.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颈椎退行性变而造成脊髓受压,其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每种手术入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薛经来;韩德韬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礼仪教育与当代护士形象的塑造

    护理礼仪教育着重从护士礼仪形象、专业形象和个性形象三个层面来塑造当代护士形象,探索和实践塑造当代护士形象的方法和具体的护理礼仪教学活动.

    作者:凌敏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4例临床分析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表现为慢性复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疼痛、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指具有上述慢性、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持续至少4周以上,而各种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本病十分常见,估计在社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30%[1].通常表现为慢性上腹疼痛、痞胀、早饱、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时间超过12周,客观检查无器质性疾病.

    作者:王学成 刊期: 2010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