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震荡治疗体会

张宏宇

关键词:脑震荡, 对症治疗, 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与探讨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脑震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共64例,其中显效5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其中1例于出院后3个月后突发昏迷,后经CT确诊为硬膜外血肿,手术后治愈;1例于半年后发现慢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均好转),总有效率96.88%.结论 严密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时严格对症治疗能够正确诊断治疗脑震荡,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140例作为病例组(DN组),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非DN组).结果 DN组和非DN组比较,相关病史、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血脂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

    作者:谢克亮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甲硝唑外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甲硝唑外用与口服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口腔科接受治疗的8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外用组和口服组,外用组用甲硝唑外用治疗,对照组用甲硝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外用组总有效率为87.5%,口服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外用治疗牙周炎的效果优于甲硝唑内服,且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新生儿黄疸与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定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喂养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关系.方法 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而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新生儿100例,产生新生儿黄疸喂养的母乳为黄疸组,正常新生儿喂养的母乳为对照组,检测母乳中HCMV-DNA.结果 黄疸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45.0%,对照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13.0%(P<0.05),两组母乳HCMV-DN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感染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有关系.

    作者:赵巍松;刘伶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调查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 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9例患者根据年份分为A组(2006年组)12例、B组(2007年组)18例、C组(2008年组)23例和D组(2009年组)36例,将四组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比较.结果 经统计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越来越短,A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D组比较,P<0.01,而患者满意率呈逐年亡升趋势,P均<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的治疗中腹腔镜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越米越高,说明了其在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臧青山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疗法治疗盖氏骨折35例.结果 35例患者都获得随访,治疗效果优者21例,良者8例,可者5例,差者1例,优良率为82.86%.结论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盖氏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对腕关节功能影响小,避免了手术治疗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黄疸性疾病的鉴别

    目的 鉴别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明确黄疸性疾病的组成.方法 从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检查三方面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95例不同原因的门诊、内科、外科黄疸病例.结果 内科黄疸病例(包括病毒性肝炎)以腹胀、肝脾肿大、发热、肝胆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为特征.外科黄疸以腹痛、发热、肝胆胰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胆囊肿大、胰胆管扩张为特征.结论 内科黄疸性疾病,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同时并存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少见.外科黄疸患者常因梗阻不能及时解除,诱发肝内胆汁淤积、感染中毒、继发肝损害,梗阻性黄疸合并存在肝细胞性黄疸.病程中存在着混合性黄疸.

    作者:杨景好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理表现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主动脉瘤中的一种类型,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中层内血肿,血肿在血流压力作用下沿着主动脉壁不断延伸,并向外隆起形成夹层动脉瘤[1].

    作者:王晶晶;王珊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及诊治8例分析

    目的 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 8例患者中有4例左心功能不全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接受三腔起搏器植入进行心肌同步化治疗,使心功能均从术前的Ⅳ级改善为Ⅲ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平均74 mm缩小为6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22.8%改善为35.5%.结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极易误诊、误治和漏诊,但其主要表现是心力衰竭、心律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三大临床特征,经用强心、利尿和植入起搏器等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伯全;刘晓艳;陈慧妍;刘伟霞;吴广明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0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根据不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同时伍用氯磷定.结果 24例患者经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除2例出现口干外无其他不良反应,也无反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长效、强力、持续解毒、毒副作用小、无反跳、用药时间短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华;周顺良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痰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痰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65例痰细胞学检查结果,从留痰、取材、镜检等方面结合临床,探讨如何提高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结果 抓住痰液病检的各个环节,结合临床,可显著提高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结论 痰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令人满意,对肺癌诊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作者:李剑颖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灯盏花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分成灯盏花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洋地黄类药物常规治疗,灯盏花素组加用灯盏花素粉针50 mg加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6 min步行距离、进行NYHA分级,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灯盏花素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心电图缺血改善,LVEF明显增加,6 min步行距离增加,NYHA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灯盏花素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田学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卵巢破裂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卵巢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卵巢破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7.5岁,17例发生在月经中期,23例发生在月经前4~7 d,28例(70%)有紧张性活动等发病诱因;所有患者均以下腹痛为主要就诊原因;8例(20%)出现失血性休克;6例术前误诊;保守治疗30例(75%),治疗成功率100%.结论 卵巢破裂多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的育龄妇女,紧张性活动常为其主要发病诱因,常误诊为异位妊娠,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可完全治愈.

    作者:陈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目的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 通过随机沟通、书面教育、集中教育、问答教育等形式,把医疗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诊断标准、终生服降压药、出院后复诊、高血压危险信号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差异,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结论 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控制加强,对健康的自我认识提高,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桂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败的探讨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穿刺成败的因素,探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年龄在2岁以内的患儿,平均分成两组,选择不同部位的头皮静脉穿刺,使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分析其成败因素.结果 在其他同等条件下,静脉选择起主导作用,选择正中静脉穿刺者较其他静脉成功率为高.结论 小儿头皮穿刺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积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修养,就能大大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钟婉洪;冯远衍;王占弟;李苑伟;陈妙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运动指导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运动方法.方法 18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分成两组,一组按照运动计划进行运动,一组自行运动.观察6个月后比较分析.结果 个体化运动指导组运动过程中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个体化运动指导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确定意义.

    作者:吉海燕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法莫替丁的药理与临床

    法莫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是第三代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眯噻唑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含咪唑环的西咪替丁和含呋喃环的雷尼替丁,故法莫替丁具有如下优点,如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1].共同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与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拈抗药具有相当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由食物、五肽胃泌索、组织胺、胰岛素、咖啡因刺激的胃酸分泌,但后者作用不完全,因此认为其治疗溃疡效应以前者的作用为重要.

    作者:许云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与血糖控制不同程度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进行的各种体检及血糖控制标准、术后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术前严格体检,全面评判全身情况,控制血糖,术后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抗凝剂早期使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应在围手术期间注意全面体检、准确评判,控制血糖在一定范围,术后主动与被动活动,使用抗凝剂,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郎永利;李菊如;刘保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防治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长安医院268例异位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PEP 13例,发生率4.85%;11例使用甲氨喋呤及中药杀胚治疗,病情痊愈;另2例拒绝用药,再次手术.结论 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PEP发生的可能性大,严格选择保守手术病例,彻底清除病灶,术中常规在妊娠部位注入甲氨喋呤,术后严密观察血β-hCG的下降情况,及时使用甲氨喋呤及中药杀胚治疗,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PEP.

    作者:刘娇兰;周丽叶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中期病理妊娠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中期病理妊娠引产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妊娠14~21周因妊娠合并症(如妊娠合并白血病、心脏病,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弓形体感染等)胎死宫内、胎儿畸形需终止妊娠进行中孕引产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对照组60例,为单用利凡诺引产;观察组:首次口服米非司酮50 mg,以后25 mg每12 h1次,连服5次(总量150 mg)第5次口服米非司酮后,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对照组:单用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结果 两组用药至分娩的时间比较两组用药至分娩时间,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用药至宫缩时间,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两组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清宫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病理妊娠引产具有成功率高,产程短,软产道损伤小,清宫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慧文;袁德利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两种会阴切开术在产科临床运用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会阴切开术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分娩时具有会阴切开术指征而采用会阴正中切开术的病例和对100例分娩时具有会阴切开术指征而采用会阴左侧后-斜切开术进行综合比较,比较两组缝合难易程度、产后住院时间、会阴水肿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等.结果 会阴正中切开组平均缝合计数为3针,拆线时间为产后3 d,会阴水肿2例(2%),无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发生.而会阴左侧后-斜切开组平均缝合计数为4.5针,且均需双层缝合,拆线时间为产后5 d,会阴水肿12例(12%),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2例(2%).结论 会阴正中切开术可以缩短产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成聪 刊期: 2010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