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治;温福志;滕俊策
目的 探讨非龋性裂牙保存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87个裂牙根据牙髓症状、牙体裂隙大小及牙周情况分别采用直接全冠牙髓保护修复、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拔除后行义齿修复.结果 187个裂牙中有19个行直接冠修复,131个行根管治疗后冠修复,37个被拔除行义齿修复,150个患牙得到保存,保存率达80.21%,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非龋性裂牙早确诊,及时结扎固定、全冠修复,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尤其是早期直接冠修复,既保存了患牙,又保护了牙髓活力,对于恢复患牙的生理功能更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加昌;秦万辉;蔡泽斌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4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次,1次/ d,治疗前后测量血压,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24周总有效率为96%,降压幅度20.3/14.2 mm Hg,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亦有逆转作用.
作者:谢祖宏;翟雨阳;庞春芬 刊期: 2010年第15期
通过对655例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必要性,认为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术创伤愈合,恢复患者视功能.
作者:梁静 刊期: 2010年第15期
法莫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是第三代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眯噻唑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含咪唑环的西咪替丁和含呋喃环的雷尼替丁,故法莫替丁具有如下优点,如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1].共同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与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拈抗药具有相当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由食物、五肽胃泌索、组织胺、胰岛素、咖啡因刺激的胃酸分泌,但后者作用不完全,因此认为其治疗溃疡效应以前者的作用为重要.
作者:许云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胰腺癌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0%,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胰腺癌已成为主要的肿瘤致死原因之一.多数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一般<20%,5年生存率<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迄今仍被认为是治疗胰头癌首选且有效的方式.随着技术不断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愈来愈多在地市级医院甚至个别县级医院开展.随着医疗条件和手术技能的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有所下降,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胰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满意.
作者:刘丽;张俊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与吗丁啉联合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单独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服用雷贝拉唑,治疗组加用吗丁啉联合治疗,疗程为6周.结果 治疗组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并明显降低患者内镜下的症状积分.结论 雷贝拉唑与吗丁啉联合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易旭林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分析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基础上,用依那普利5~10 mg,每日1~2次,螺内酯20~100 mg,每日2次,联合治疗8周后观察血压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均<0.01),36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显效19例(52.8%),有效15例(41.6%),无效2例(5.6%);临床治疗期间无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可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李云军 刊期: 2010年第15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突发危重急症和各种意外伤害也随之增加.面对现代社会的危重急症与灾害事故的挑战,传统的救护概念及由此概念派生出的急救服务运作方式,已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完成使命.
作者:张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12 h溶栓组、尿激酶2 h溶栓组和rt-PA 50 mg溶栓组.结果 (1)3种溶栓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间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2)rt-P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呼吸困难的改善较尿激酶2 h组、尿激酶12 h组明显;(3)溶栓后4 h、8 h、12 h各时间点,尿激酶2 h组与尿激酶12 h组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A组与尿激酶12 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三种溶栓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安全性(主要是出血率)相仿;(2)从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所显示的溶栓速率等方面来看,rt-PA组治疗肺栓塞略优于尿激酶 2 h、尿激酶 12 h组.
作者:康丽君;费建文;唐燕;于鹏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作者:张崇杰;张辉 刊期: 2010年第15期
婴幼儿是指从28 d~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1)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2)蛋白结合力的改变;(3)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0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64岁,体重58 kg,在气管内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麻醉前血压150/80 mm Hg、脉搏100次/min;麻醉诱导:咪唑安定3 mg、芬太尼0.2 mg、万可松6 mg、异丙酚50 mg行气管内插管,异氟醚、万可松维持麻醉,手术平稳结束.阿托品0.5 mg+新斯的明1.0 mg拮抗.血压120/70 mm Hg,呼之能睁眼、合作,潮气量400 ml左右,常规拔管,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急促、伴有较粗糙的喉鸣音和吸气困难,血压140/80 mm Hg、脉搏110次/min,托起下颌面罩加压给氧,SpO2 100%,数分钟后急促呼吸及喉鸣音基本缓解,呼吸较浅表,次数减慢,数分钟后,又出现发作性的呼吸急促及喉鸣音,在托起下颌及面罩加压吸氧的同时,因诊断及原因不明确,先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氨茶碱250 mg,症状不见好转,因症状表现为喉痉挛,立即用喉镜检查咽及喉部,无异物,仅见声门呈关闭状态,给阿托品0.5 mg、5%葡萄糖酸钙10 ml,前述症状仍不见好转,继之静注杜冷丁10 mg两次、氟哌啶1 mg,患者仍诉呼吸困难,患者呈腹式呼吸伴有气管牵曳,经用新斯的明0.5 mg,数分钟后气管牵曳症状基本消失,将患者置于半坐位,打胸部压迫绷带,而后送患者回病室.回病室后未在出现喉痉挛症状.
作者:王宇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外伤性脾破裂其开放性者多由刀戳或弹片伤等所致,往往伴有其他的内脏损伤,是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种腹部损伤,本文目的 为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2001~2009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中的65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的并发症较多,同时,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众多,但首要的是抢救生命.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尽量保留器官的功能.
作者:梅德仁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0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根据不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同时伍用氯磷定.结果 24例患者经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除2例出现口干外无其他不良反应,也无反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长效、强力、持续解毒、毒副作用小、无反跳、用药时间短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华;周顺良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轻度营养不良儿患肺炎后并发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及心肌酶的检验,根据诊断标准判断并发心肌损害的发病率.抽取6个月~3岁婴幼儿肺炎患儿,营养正常儿30例、轻度营养不良28例,排除中及重度营养不良、心肌炎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结果 轻度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儿组的心肌酶异常(活性增高)率及心肌酶活性增高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轻度营养不良儿肺炎后心肌损害概率及损害程度明显高于营养正常儿.
作者:李容;邢平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长安医院268例异位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PEP 13例,发生率4.85%;11例使用甲氨喋呤及中药杀胚治疗,病情痊愈;另2例拒绝用药,再次手术.结论 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PEP发生的可能性大,严格选择保守手术病例,彻底清除病灶,术中常规在妊娠部位注入甲氨喋呤,术后严密观察血β-hCG的下降情况,及时使用甲氨喋呤及中药杀胚治疗,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PEP.
作者:刘娇兰;周丽叶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达到有效控制药品质量的目的.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和金钱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大黄素的特征峰在薄层板上显现的色斑与对照药材相比完全一致.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赵炳海;薛群星;孙大朋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 通过随机沟通、书面教育、集中教育、问答教育等形式,把医疗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诊断标准、终生服降压药、出院后复诊、高血压危险信号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差异,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结论 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控制加强,对健康的自我认识提高,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桂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并发恶性食管呼吸道瘘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的对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上腹正中切口,经食管下段行食管造瘘并在造瘘口远端结扎食管消除胃反流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再行胃和空肠造瘘解决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均得到控制,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期由平均4~6周延长到平均13个月.结论 对于患有食管癌晚期并发食管呼吸道瘘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困难情况下,选择食管、胃和空肠造瘘加食管末端结扎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有效方法.该法能迅速消除因胃反流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解决患者的饮食困难问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近期死亡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元治;温福志;滕俊策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喂养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关系.方法 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而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新生儿100例,产生新生儿黄疸喂养的母乳为黄疸组,正常新生儿喂养的母乳为对照组,检测母乳中HCMV-DNA.结果 黄疸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45.0%,对照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13.0%(P<0.05),两组母乳HCMV-DN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感染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有关系.
作者:赵巍松;刘伶 刊期: 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