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洛丁新治疗6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春义;王秋月

关键词:洛丁新,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尿白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洛丁新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洛丁新组(34例)和拜新同组(34例),治疗3个月.结果 两组降压效果相同而减少尿白蛋白排出上却有明显差别.结论 洛丁新除降压效果明显外尚有明确的减低尿白蛋白的效果.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34例人工流产吸宫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吸宫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34例笔者所在医院人工流产吸宫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的意义,不同病例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超声引导和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吸宫术安全性大,子宫损伤小,值得推广.

    作者:孙柏林;王凤芝;奚文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48例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选用CSEA,选择L2~3穿刺,到达硬膜外腔后用25 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75%布比卡因1 ml~1.3 ml加25%葡萄糖溶液0.2 ml~0.3 ml混合液,同时硬膜外腔置管平卧,取头高脚低位.结果 麻醉效果好,肌肉松驰,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CSEA阻滞效果完善,采用小剂量局麻药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轻,术后并发症少,比较适宜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卢忠旭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两例胰腺肿瘤误诊分析

    在我国,以往胰腺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高蛋白饮食,以及酗酒、吸烟,长期对胰腺造成刺激等原因,这些都与胰腺肿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导致胰腺肿瘤误诊,现将2例胰腺肿瘤报告如下.

    作者:赵春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6层CT冠状MPR在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胸部16层螺旋CT冠状多平面重组(MPR)在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58例胸部病例,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采用准直0.75 mm,Feed/Rotation 12 mm,扫描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5 mm,于CT主机或Volume Wizar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以正中矢状面为参考截面,气管的长轴作为冠状轴,行冠状多平面重组,重组层厚为0.8mm,重组间隔为0.5 mm.结果 冠状MPR可以良好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形态、程度和范围.周围病变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大小、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结论 胸部16层CT冠状MPR是横轴位的重要补充,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百欣;王于臻;杨金亮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6例设置为出血组,选择同期非再出血患者36例作为未再出血组,对比分析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率为14.06%.出血组≥60岁患者明显多于未再出血组,急诊患者明显多于未再出血组,静脉曲张程度Ⅱ、Ⅲ患者明显多于未再出血组,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明显多于未再出血组,肝功能状况分级B级明显多于未再出血组,合并症患者明显多于未再出血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众多,术前应严格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静脉病变程度、是否PHG以及患者的合并症等综合状况并合理掌握手术时机.

    作者:唐小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颅骨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对4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超早期颅骨修补术,首先确定适合手术人选,对脑膨出而不能用合并脑积水解释的患者为手术禁忌证,对伴有脑积水的脑膨出患者同时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于术后6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48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定期腰穿测压无颅内高压,其中1例重症患者于术后3个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超早期颅骨修补可尽早恢复患者颅腔生理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预防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江云辉;张献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5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收治的15例术后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例,按发病就诊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期,采用三种方法治疗.早期6例口服罗红霉素和头孢克肟配肠溶阿斯匹林;中期4例静滴菌必治及川芎嗪、补充肝素治疗;晚期5例除中期用药外加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显示:发热、患肢肿胀、WBC、N变化等.早期6例,4~5 d痊愈.中期4例,治疗5~7 d痊愈.晚期5例,7~9 d痊愈,均无并发症,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充分认识本病的早期临床特点是尽早诊治的关键措施,即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局部溶栓效果确切,义无并发症.

    作者:张继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要点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DIC)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7.6岁.初产妇12例(48%),经产妇13例(52%).孕周分布:<28周3例,28~36周17例,≥37周5例.

    作者:李英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形式探讨

    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逐渐转变的今天,将由单纯医疗模式向医疗、预防、保健模式转变,实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理念.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到人体健康,在我国前10位死因中不良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在致病因素中占44.7%.

    作者:吕凤鸳;方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颞部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

    目的 探讨颞部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部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15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患者预后按Gos分级,恢复良好5例,轻残4例,中残5例,死亡1例.结论 经颞部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方正;徐建军;李宽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2008年128例低位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置于腹腔外的病例.结果 128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7例.17例经局部冲洗,加强营养等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与营养状况差、肠管血运障碍、吻合器质量等不同原因有关.

    作者:张晓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面神经炎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乐氏麻痹,患病率为258/10万,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1].诱发因素可为感受风寒、感染病毒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及面神经受压而产生面神经麻痹,进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特征.为了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早日康复,笔者所在科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实施充分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简梅菊;黄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阿司匹林与丹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防治中的对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阿司匹林与丹参可不同程度减少TIA发作的危险,特别是阿司匹林作为防治TIA发作的常用药物而被医学界广泛认可,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阿司匹林与丹参防治TIA发作,在国内外已有报道.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来使用阿司匹林防治TIA发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丹参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龄患者消化道合并低血糖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低血糖在临床工作中屡见不鲜,然而高龄患者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漏诊或误诊.现笔者将2004~2008年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学成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牙隐裂37例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隐形牙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7例发生牙隐裂病例的临床诊断,采用降低咬牙合、树脂充填、根管治疗与全冠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治愈率为94.59%,治疗效果好.结论 早期诊断,采用降低咬合,树脂充填或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兰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的做法和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病案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由于病案质量能够体现医院的管理质量、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故尽快提高病案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建立了病案质量三级管理控制系统,对病案进行逐级负责、分层把关,及时修改相关缺陷,及时反馈纠正.

    作者:黄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14例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为了能对绝经后出血有正确的认识,探讨病因和机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对11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例进行临床及病例分析,以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其与绝经年限的关系,尤其对绝经10年以上出血的患者引起高度的重视,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王跃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QT间期离散度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11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全部病例第1~14天均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观察QT间期离散度(QTcd)变化并加以医学统计.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 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缩短AMI患者QTcd,对于预防AMI早期原发性室颤,降低AMI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费心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 17例哮喘危重状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的同时,予合理的药物治疗.结果 及时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PaO2和CO2潴留,使患者度过危险期,17例患者全部缓解出院.结论 可见机械通气对危重型哮喘并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的作用.

    作者:铁桂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超高热临床观察

    小儿体温异常有低热、中度发热、高热、超高热和体温过低之分.腋温37.5 ℃~38.0 ℃为低热,38.1 ℃~39.0 ℃为中度发热,39.1 ℃~40.5 ℃为高热,40.5 ℃以上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 ℃为体温过低.发热过高和长期发热均可给患儿带来很多危害,如蛋白质、维生素的消耗,代谢失调,神经、心脏、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等,甚至导致小儿肺炎产生.

    作者:黄定和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