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防皮肤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刘志梅;仇成秀;黄婵婷

关键词:俯卧位, 呼吸窘迫综合征, 皮肤并发症,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防止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4例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头部垫高15°~30°,每4 h更换体位一次,科学地调整腹部及上下肢的位置,每次患者俯卧位时间不超过6 h.结果 14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并发症.结论 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MSCT诊断

    目的 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和临床特征. 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2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者20例,边界清晰;恶性者1例,边界不清或清楚.肿瘤在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平扫有16例呈等密度实性肿块,5例瘤体平扫密度不均,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有大小不等的中心性或不规则液化、坏死、囊变区.经增强后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尤其是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且门脉期多数仍呈持续强化,而坏死区无强化.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行搜索性CT平扫、增强扫描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起关键的作用.

    作者:王涛;蒋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力,以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现将本组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观察组,小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与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也未见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症状.结论 口服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姚旌;陆魏;孙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泄泻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

    泄泻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种,即暴泻和久泻.暴泻多为时令之邪或饮食所伤,发于夏季者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久泻则由暴泻失治而致损伤脾肾者,例如慢性肠炎的泄泻,更为常见,这些发作无季节性,遇起居、精神等不适,更易发病.

    作者:段修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120例宫颈糜烂患者行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全组治愈81例,好转37例,2例重度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者无效,总有效率98.3%,疗效良好.结论 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糜烂与传统的药物及物理疗法相比,效果满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作者:宁琳;王玉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文惠;彭风芹;王平;谢素屏;刘玉锐;王继红;杨永进;樊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围术期的麻醉与监控管理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质量及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是麻醉工作中处理老年患者的重点.方法 针对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做好手术前准备,麻醉选择和药物选择,术中麻醉严密监控及管理,使麻醉完善、安全、平稳,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结果 总结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结论 围术期做好术前准备及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及严密的麻醉管理,术中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这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的关键.

    作者:陆美兰;魏江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前行膝关节稳定试验及MRI检查,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撕裂或撕脱韧带于骨折手术时修复而断裂韧带于骨折愈合后(4~8个月)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拆除内固定物同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出现1例韧带松弛,其余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于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术,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杨远良;徐栋梁;刘建华;黄炳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环套术与环切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包皮环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包皮环套术80例和包皮环切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结果 包皮环套术外形平整美观,节约手术时间,术后患者痛苦少,心理影响轻.结论 包皮环套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较好的包皮手术方式.

    作者:刘坤崇;李开运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综合治疗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超声检查排除生殖器官肿瘤和畸形,经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等排除无排卵性不孕,经精液检查排除男性不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给予抗生素消炎,并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每日1剂,中药保留灌肠,每日1次,深部热疗每日1次,输卵管通液每月3次.结果 治疗1个月治愈1例;治疗3个月治愈3例;6个月至1年治愈3例,好转20例,无效13例;治疗1年治愈8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治疗2年治愈5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治愈率50%,总有效率87.5%.结论 中西医综合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无痛苦,创伤小,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徐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1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探讨

    目的 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依时间顺序分为三组:A组,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70例;B组,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73例;C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67例.A、B、C组手术数分别为34例、48例、42例,手术率分别为48.5%、65.7%、62.6%.结果 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10例,死亡102例,病死率为48.5%,B组手术率高,病死率低,早期手术病死率低于晚期手术病死率.结论 为了降低病死率,适宜的手术率是基础,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关键,综合性治疗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者:陶春潮;栾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放置安舒环宫内节育器过敏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G2P1,月经干净后4 d于2008年7月28日上午8点到站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询问病史,13年前曾放过金属单环,但因出现月经不规则已于11年前取环,现用安全套避孕,否认有过敏史,体检、妇科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石秀文;王乐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磷化铝中毒4例报告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磷化物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粮库、粮仓及农业杀鼠、杀虫.磷化铝就是上述杀虫剂的一种,它易潮解,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因而常作为熏蒸杀虫剂.磷化氢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障碍、窒息,损害心血管、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笔者所在单位于2001~2003年共收治急性磷化铝中毒患者4例(女3例、男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汝平;夏启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内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定时注入止血药物组)与对照组61例(定时口服止血药物组).结果 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定时注入止血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4.3%,未行胃肠减压定时口服止血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可以有效观察出血情况,降低再出血的可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张川渝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1],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er和Barr首次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采用手术治疗已有70年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余文化的丰富及人类寿命的延长,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尤为明显.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是骨科护理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赖敏灵;吴丽心;詹美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浅议现代护士长的管理艺术与技巧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因此,需要护士长的有效管理艺术与技巧.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16例体会

    目的 观察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所致的局部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中心内科收治的16例静脉炎所致局部肢体肿胀的患者,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所有16例患者局部肿胀均有明显好转,在5~10 d内水肿消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可以很好地减轻炎性反应,消肿止痛.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栓的形成.硼酸、炉甘石洗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静脉炎所致肢体肿胀不失为一为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光;赵杏苗;罗艳平;王德良;吕玉红;赵静;王有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镇痛泵控制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自动镇痛泵(PCA)对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13例前列腺摘除患者术后采用PCA术后镇痛,为试验组;另13例采用根据情况应用吗啡等药物镇痛,观察两组术后主要症状,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有无腹胀等.结果 试验组有6例未发生膀胱痉挛,对照组有1例未发生.结论 PCA能有效控制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继发性出血.

    作者:刘亚芬;王晶然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腕部损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腕部损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腕部损伤患者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2例,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接触中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94例,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腕部损伤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玉芸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笔者认为,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对B细胞功能的准确测定和观察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特点.具有保护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K-ATP通道开放剂、益气养阴中药等.

    作者:熊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