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泄泻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

段修芳

关键词:中医, 泄泻, 胃苓汤
摘要:泄泻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种,即暴泻和久泻.暴泻多为时令之邪或饮食所伤,发于夏季者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久泻则由暴泻失治而致损伤脾肾者,例如慢性肠炎的泄泻,更为常见,这些发作无季节性,遇起居、精神等不适,更易发病.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除常规对症治疗外,另予自拟中药方剂;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有效率为69.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44例患者中止血成功40例,有效率为90.9%.结论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抢救,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徐绍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 50例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对照组(25例)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反应,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全都顺利地完成了胃镜检查,BP、HR、R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P<0.05),在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多,6例中止了检查,BP, HR, R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

    作者:张军;朱建平;仝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0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责任护士提供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化疗结束时对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及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下降5%;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首次化疗患者提供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药物外渗,从而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曾茹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金属支架扩张植入术并观察统计其改善吞咽困难的程度、狭窄食管的扩张程度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21例病例均扩张成功,吞咽困难消失,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留置6~8周后均顺利取出,术后无食管壁瘢痕增生及再狭窄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梁冬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磷化铝中毒4例报告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磷化物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粮库、粮仓及农业杀鼠、杀虫.磷化铝就是上述杀虫剂的一种,它易潮解,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因而常作为熏蒸杀虫剂.磷化氢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障碍、窒息,损害心血管、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笔者所在单位于2001~2003年共收治急性磷化铝中毒患者4例(女3例、男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汝平;夏启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加强医院门诊管理与强化护理服务

    门诊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医护人员的着装仪表、言行举止都代表了医院的面貌.门诊各个环节流畅就能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满意的治疗.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医患沟通,以减少医患矛盾.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门诊流量大,患者排队多,往返多,流动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加大门诊管理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莉;郭晓滨;郭崇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CT表现及分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及影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本病CT影象诊断的重点依据支持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作者:王奎民;李京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14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及会诊的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查与分析. 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41~50岁为发病高峰,占51.72%.我们收集资料中,小者为20岁,大者为63岁.其病变部位以子宫肌壁内为多,占62.75%.笔者资料中还可见到有卵巢、输卵管、会阴、腹壁皮肤及盆腔淋巴结等部位.其病理特征,异位的子宫内膜大都显示正常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形成较大囊肿者,其囊壁可见异物肉芽肿组织,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病理科较常遇到的瘤样病变,诊断较易,主要是与转移性高分化腺癌进行区别.

    作者:陈新皓;曹汉明;周绍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两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 讨论微波、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 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因宫颈糜烂要求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微波组和LEEP组,分别用微波和LEEP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术后12周末宫颈糜烂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LEEP组均大于微波组(P<0.05),阴道排液时间LEEP组明显短于微波组(P<0.05).轻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微波组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彭忠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前后手术入路选择分析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作者:王干威;陈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内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定时注入止血药物组)与对照组61例(定时口服止血药物组).结果 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定时注入止血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4.3%,未行胃肠减压定时口服止血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可以有效观察出血情况,降低再出血的可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张川渝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98例颅底骨折诊断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98例颅底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硬脑膜修补组(观察组)和保守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治疗组9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行手术方法修补硬脑膜,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结果 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颅底骨折后及时行硬脑膜修补术对患者的尽早痊愈康复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志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观察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 方法 32例(4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显著提高(χ2=9.38,P<0.01);术后平均眼压为(12.06±2.54) mm Hg,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房角开放,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恢复好,良好控制术后眼压,开放房角,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蕾;高雪飞;何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16例体会

    目的 观察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所致的局部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中心内科收治的16例静脉炎所致局部肢体肿胀的患者,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所有16例患者局部肿胀均有明显好转,在5~10 d内水肿消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可以很好地减轻炎性反应,消肿止痛.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栓的形成.硼酸、炉甘石洗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静脉炎所致肢体肿胀不失为一为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光;赵杏苗;罗艳平;王德良;吕玉红;赵静;王有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和谐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提高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效率,建设和谐社会,减少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纠纷与诉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作者:魏瑛;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结石性胆囊炎外科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对168例有症状、体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4例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造瘘术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36例,其余病例均按照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 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2例,及时对位缝合,放置T管支撑,引流.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要预防结石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行胆囊切除术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国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办法,减少外科手术治疗,降低SAP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治愈,1例暴发型SAP死亡.结论 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关键是减少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铁桂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39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1例因基础病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要的在于充分认识到低血糖反应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护理过程中应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何素荣;谢玉红;何海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