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莉;郭晓滨;郭崇花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2004年以来作者用藏药治疗风心病50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扎西华旦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斜颈患儿采用手术矫正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0年5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8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实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痊愈72例,显效16例.结论 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雪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18~75岁骨科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单独的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F),单独的枸橼芬太尼0.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G),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每组2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6 h、24 h、48 h三个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与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F组与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 .结论 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上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作者:张羽明;梁杰;杨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0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责任护士提供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化疗结束时对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及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下降5%;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首次化疗患者提供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药物外渗,从而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曾茹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并对其中18例恢复期(急性期治疗1周后)患儿进行追踪复查,同时以非颅内感染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急性期中重型组其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2)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呈明显的正相关(r=0.347,P<0.05),急性期其含量和病程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1=0.332,r2=0.311,P<0.05).结论 TNF-α和β2-MG的含量变化反映了儿童病毒性脑炎时炎性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周欣;陈小风;黄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 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 min 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素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瀚然;刘安林;姚虹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泄泻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种,即暴泻和久泻.暴泻多为时令之邪或饮食所伤,发于夏季者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久泻则由暴泻失治而致损伤脾肾者,例如慢性肠炎的泄泻,更为常见,这些发作无季节性,遇起居、精神等不适,更易发病.
作者:段修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文惠;彭风芹;王平;谢素屏;刘玉锐;王继红;杨永进;樊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1],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er和Barr首次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采用手术治疗已有70年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余文化的丰富及人类寿命的延长,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尤为明显.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是骨科护理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赖敏灵;吴丽心;詹美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所致的局部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中心内科收治的16例静脉炎所致局部肢体肿胀的患者,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所有16例患者局部肿胀均有明显好转,在5~10 d内水肿消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可以很好地减轻炎性反应,消肿止痛.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栓的形成.硼酸、炉甘石洗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静脉炎所致肢体肿胀不失为一为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光;赵杏苗;罗艳平;王德良;吕玉红;赵静;王有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药材品种的正确与否和质量好坏是保障中医中药事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购销市场也十分活跃,基本保障了中药生产与使用,成绩显著.但由于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和生产加工规范性差,一些经营者的道德观念及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中药材市场依然存在很突出的问题.笔者近些年来利用工作机会对全国一些地方的药市药材进行了解和调查,对目前中药材市场的现状与中药材质量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作者:李莉;温秋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因此,需要护士长的有效管理艺术与技巧.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治疗子痫前期的有效方法,延长孕周以增加新生儿存活率.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的孕28~30周子痫前期患者31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654-2(50 mg/d)+硫酸镁(15 g/d);对照组:应用硫酸镁25 g/d.结果 在延长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减少蛋白尿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疗效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654-2配伍硫酸镁(15 g/d)用于子痫前期解痉,降压治疗对于在延长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有显著作用,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张秋香;万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门诊肛周尖锐湿疣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能够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聂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因此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激动、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个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还有个别患者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等,若处理不当,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护理.
作者:鲍淑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力,以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现将本组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胸膜疾病,每年有十多万新发病例[1],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进行正规治疗或化疗不规范、不积极抽液,可形成慢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胸膜广泛粘连肥厚、纵隔移位、胸廓畸形,重者使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正规、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对其目前治疗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党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其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剌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作者:左翠平;赵汝君;刘莉;程雅玲;于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和改良闭合复位经皮穿钉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高位臂丛加局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B组手法复位后用一枚直径2 mm的克氏钉通过进钉定位器穿入肩峰并固定肩锁关节,术后三角巾悬吊6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3个月后拔钉.术后随访8~24个月.结果 疗效按Karlsson分级,A组18例患者优16例,B级2例;B组18例患者A级15例,B级3例.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确切,都是临床常用方法.
作者:王阔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观察组,小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与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也未见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症状.结论 口服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姚旌;陆魏;孙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