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瀚然;刘安林;姚虹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技术操作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在骨折节段上下椎体的椎弓根皮肤对应切口并在X线检视下穿刺.定位钻入椎弓根钉,置入固定棒支持复位固定骨折.结果 31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手术中出血平均为40 ml,住院时间平均21 d.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均未发生椎弓根钉断裂及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矫正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骨折复位内固定确切.手术操作技术要求精细,X线暴露时间较长.
作者:苏科;白龙;陈亮清;谢振宇;陈科明;叶珂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12例,其中延误诊断10例,现将本组病例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王本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基层医院办公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在医院职能科室尚未设置完善的情况下,承担着行政管理、人事、医院宣传等多重职能.办公室的优化对医院整体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阐述了基层医院办公室职能和优化办公室结构机构的作用,提出了优化办公室群体的几个主要途径:一是按需设岗,科学合理配备人员;二是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优化互补;三是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四是巩固创新,确立三大工作意识;五是规范管理,保持群体结构优化.
作者:强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9月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7例大肠癌病例,对比分析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大肠癌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 107例大肠癌中,主要以老年组增高为主,非老年组增高不明显,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肠癌的发病部位相同,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好发的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血便、黏液脓血便仍然是大肠癌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 107例大肠癌中,老年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
作者:柴凤娟;李修杰;董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骨水泥标准长度柄11例,加长柄10例,粗隆柄7例.结果 术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3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术中死亡1例,优良率85.7%.结论 根据粗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柄进行良好的粗隆部修复重建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但要注意防止骨水泥并发症.
作者:吴军;武成兴;张蜀平;王小强;阮兴隆;包远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人们不仅对食品,同时对药品也产生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于是掀起了使用传统药的热潮,其势至今不衰.
作者:许淑华;陈淑宏;战立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包皮环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包皮环套术80例和包皮环切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结果 包皮环套术外形平整美观,节约手术时间,术后患者痛苦少,心理影响轻.结论 包皮环套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较好的包皮手术方式.
作者:刘坤崇;李开运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诊断的依据,而目前在国家的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医疗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的问题.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价值昂贵的医疗设备,却不能带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本文着重谈谈对设备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以及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
作者:孟琦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因此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激动、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个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还有个别患者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等,若处理不当,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护理.
作者:鲍淑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由于新生儿生理功能未臻完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极易患罹疾病,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新生儿的疾病护理是护理中的难点.而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新生儿的危重病之一,更是护理的重点,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31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单美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因此,需要护士长的有效管理艺术与技巧.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对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首选,而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无论是内科还是传统外科治疗效果均不好.随着介入产品和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笔者共对1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安立;李全民;司安家;董晓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局封加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按摩、牵引等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31例,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3例,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局封加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康复指导,加强病情的观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廖晓霞;苏冰莲;罗肖娟;温建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指征的变化情况,正确衡量其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7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传统的手术适应证到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均逐年提高.结论 人们对分娩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在相应的变化,社会因素则是剖宫产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王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门诊肛周尖锐湿疣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能够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聂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治疗子痫前期的有效方法,延长孕周以增加新生儿存活率.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的孕28~30周子痫前期患者31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654-2(50 mg/d)+硫酸镁(15 g/d);对照组:应用硫酸镁25 g/d.结果 在延长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减少蛋白尿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疗效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654-2配伍硫酸镁(15 g/d)用于子痫前期解痉,降压治疗对于在延长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有显著作用,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张秋香;万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其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剌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作者:左翠平;赵汝君;刘莉;程雅玲;于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孕妇常见的肝脏并发疾病,可发生在妊娠早、中、晚各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为了解病毒性肝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及关系,本文将对笔者所在科2000年7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普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及影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本病CT影象诊断的重点依据支持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作者:王奎民;李京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防止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4例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头部垫高15°~30°,每4 h更换体位一次,科学地调整腹部及上下肢的位置,每次患者俯卧位时间不超过6 h.结果 14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并发症.结论 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志梅;仇成秀;黄婵婷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