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阮广安
中药材品种的正确与否和质量好坏是保障中医中药事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购销市场也十分活跃,基本保障了中药生产与使用,成绩显著.但由于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和生产加工规范性差,一些经营者的道德观念及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中药材市场依然存在很突出的问题.笔者近些年来利用工作机会对全国一些地方的药市药材进行了解和调查,对目前中药材市场的现状与中药材质量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作者:李莉;温秋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60例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室及所在医院胸外科住院的病例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6例,肌桥3例,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例.发现病变50处,处理29处其中置入支架20枚.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更应该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并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杨林飞;高潮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急性白血病(AL)常以发烧、贫血、出血及脏器侵润为典型临床表现,配以骨髓检查诊断不难.但以其中1~2种表现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就诊时,若对其认识不足则易造成误诊.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共收治急性白血病234例,院内外出诊误诊68例,为从中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玲;燕法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由于新生儿生理功能未臻完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极易患罹疾病,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新生儿的疾病护理是护理中的难点.而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新生儿的危重病之一,更是护理的重点,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31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单美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动加压钢板在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18例股骨干骨折的患儿进行3 mm窄型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18例平均下地活动时间3个月,6月后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标准.结论 自动加压钢板是治疗四肢骨折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对骨折除支持作用外,还维持骨折整复后的位置,防止骨折移位,使骨折保持解剖学和功能上的整体性,以利骨折早期愈合,患儿早期活动.
作者:石得璋;黄林彪;马才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并存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EST加LC治疗的15例胆囊结石并存胆总管结石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同时行EST加LC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行EST加LC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冯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腕部损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腕部损伤患者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2例,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接触中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94例,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腕部损伤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玉芸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留置静脉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儿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2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对照组:44例患儿用生理盐水3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结果 88例留置静脉针的患儿中,观察组使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管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为3~4 d .留置期间无血回流堵塞,患儿无任何不适主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进行正压封管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的痛苦.
作者:骆成珠;唐吉荣;钟雪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 50例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对照组(25例)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反应,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全都顺利地完成了胃镜检查,BP、HR、R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P<0.05),在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多,6例中止了检查,BP, HR, R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
作者:张军;朱建平;仝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8(AQP8)mRNA在人胎盘、胎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检测10例选择性剖宫产的足月单胎正常孕妇胎盘、胎膜中AQP8mRNA的表达.结果 在人胎盘、胎膜中,AQP8 mRNA均有表达.结论 AQP8可能参与人羊水循环及其调节,并且为羊水量异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朱宇;向华国;陈盛强;杨艳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压宁定进行治疗.初始剂量12.5~25 mg,稀释在10~20 ml液体中于3 min内静脉注射,然后以0.4~0.6 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疗程3~7 d.重度CHF伴休克早期表现者先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用药1~2 h后无论有无血压上升均加用压宁定治疗.结果 32例中,30例病情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2例无效,分别于2 d、3 d后因心衰死亡;2例出现异常反应,经停药及补液并减少用药剂量等处理措施后恢复正常.全组未见反射性心动过速发生.结论 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起效迅速,作用平稳,剂量易于掌握,明显改善心功能且无累积毒性作用等优点.
作者:王东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 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 min 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素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瀚然;刘安林;姚虹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力,以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现将本组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前,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提高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效率,建设和谐社会,减少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纠纷与诉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作者:魏瑛;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慢性心衰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口服胺碘酮0.2 g/次,每天3次,连用7 d,后改为0.2 g/次,每天2次,连用7 d,后减为 0.1~0.2 g,每天1次维持,应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48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显效29例 (60.4%),有效16例(33.3%),心功能提高1级者占8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宋旻枫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使患者自觉改变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预防感染,让患者了解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有效降低了患者血糖水平;健康教育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何秀琼;谢海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磷化物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粮库、粮仓及农业杀鼠、杀虫.磷化铝就是上述杀虫剂的一种,它易潮解,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因而常作为熏蒸杀虫剂.磷化氢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障碍、窒息,损害心血管、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笔者所在单位于2001~2003年共收治急性磷化铝中毒患者4例(女3例、男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汝平;夏启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防止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4例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头部垫高15°~30°,每4 h更换体位一次,科学地调整腹部及上下肢的位置,每次患者俯卧位时间不超过6 h.结果 14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并发症.结论 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志梅;仇成秀;黄婵婷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105例经常规输卵管造影不通的患者,经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进行治疗.结果 185条输卵管有174条输卵管得以复通,再孕率为53%.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是输卵管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坚;王建国;刘福忠;尚金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采用Ⅰ期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结核19例,术后抗结核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2例.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病灶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1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手术方法.
作者:杨绍银;庞勇;张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