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60例临床分析

杨林飞;高潮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摘要:目的 总结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60例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室及所在医院胸外科住院的病例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6例,肌桥3例,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例.发现病变50处,处理29处其中置入支架20枚.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更应该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并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内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定时注入止血药物组)与对照组61例(定时口服止血药物组).结果 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定时注入止血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4.3%,未行胃肠减压定时口服止血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胃肠减压联合胃管给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可以有效观察出血情况,降低再出血的可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张川渝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和肝总管,5例行胆管修复手术,1例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早期修复是可行的,胆管损伤的修复需要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进行.

    作者:李继东;王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白血病误诊68例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AL)常以发烧、贫血、出血及脏器侵润为典型临床表现,配以骨髓检查诊断不难.但以其中1~2种表现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就诊时,若对其认识不足则易造成误诊.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共收治急性白血病234例,院内外出诊误诊68例,为从中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玲;燕法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性胸腔积液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并胸腔积液发生率、程度及性质.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行胸部X片、B超检查,并胸腔穿刺抽液化验.结果 肝硬化并胸腔积液发生率19.6%,以右侧多见,胸水有漏出液、渗出液、介于渗漏之间的液体、血性液体.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胸水并不少见,腹水越多胸水发生率越高,胸水性质多样.

    作者:文卫红;龙湘珍;蒋玉兰;蒋旭东;阳珊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外科手术标本,用第8因子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肿瘤内微血管数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1~5年随访.结果 发现血管密度和肿瘤复发、转移率有相关性.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普通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在儿科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留置静脉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儿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2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对照组:44例患儿用生理盐水3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结果 88例留置静脉针的患儿中,观察组使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管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为3~4 d .留置期间无血回流堵塞,患儿无任何不适主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进行正压封管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的痛苦.

    作者:骆成珠;唐吉荣;钟雪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病例均治愈.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中西医、内外科应有机结合.

    作者:王洪喜;丁小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采用Ⅰ期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结核19例,术后抗结核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2例.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病灶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1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手术方法.

    作者:杨绍银;庞勇;张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阑尾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阑尾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PHILIPS-HDI4000型超声仪器探头频率为3.5~10 MHz,对125例疑似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率88%.结论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连春;王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对2276例剖宫产术指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指征的变化情况,正确衡量其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7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传统的手术适应证到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均逐年提高.结论 人们对分娩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在相应的变化,社会因素则是剖宫产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王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盐酸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情感障碍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焦虑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卒中后抑郁焦虑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度洛西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HAMD、HAMA)评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HAMD、HAMA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是有效的,而且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有奎;王淑英;于明忠;杨培斌;唐霞;张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需求210例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手术前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顾虑及对其术前要了解的内容、术后的愿望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对手术的态度及顾虑存在差异,对手术前需求、手术知识及手术后的愿望也存在差异.结论 在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性的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减轻心理负担,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作者:谭颖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动态三维超声在门静脉栓塞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在门静脉栓塞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动态三维超声对45例门静脉栓塞患者进行探查,并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 在动态三维图像上门静脉栓子的大小,内部回声,与管壁的关系,空间形态与二维图像有明显差异,根据三维图像测量可以计算门静脉栓塞程度.结论 在动态三维图像上栓子的大小,内部回声,与管壁的关系,空间形态显示清晰,根据图像可以初步判断栓子的性质,并可以准确计算门静脉栓塞程度,动态三维超声在门静脉栓塞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伟丽;谢程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前行膝关节稳定试验及MRI检查,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撕裂或撕脱韧带于骨折手术时修复而断裂韧带于骨折愈合后(4~8个月)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拆除内固定物同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出现1例韧带松弛,其余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于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术,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杨远良;徐栋梁;刘建华;黄炳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8例临床观察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孕妇常见的肝脏并发疾病,可发生在妊娠早、中、晚各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为了解病毒性肝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及关系,本文将对笔者所在科2000年7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普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前列腺炎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湿热挟瘀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Ⅲ型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10 d为1疗程,比较治疗3个疗程(30 d)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对Ⅲ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荀建宁;朱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骨水泥标准长度柄11例,加长柄10例,粗隆柄7例.结果 术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3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术中死亡1例,优良率85.7%.结论 根据粗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柄进行良好的粗隆部修复重建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但要注意防止骨水泥并发症.

    作者:吴军;武成兴;张蜀平;王小强;阮兴隆;包远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HIH发病第14天的83例患者,随时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血肿吸收及脑水肿消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67.44%)显著高于对照组(42.50%)(P<0.05).结论 银杏达莫通过改善HIH后继发性脑损伤,可以促进血肿吸收、脑水肿消退及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江坤仁;周新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三向瓣膜式PICC在小儿血液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减轻小儿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 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 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26例,插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28~550 d,平均置管时间为168 d.结论 此种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少,可以在患者身上留置1年左右,既能保证患者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显著提高了小儿血液病及肿瘤患儿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

    作者:郝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