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通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在儿科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骆成珠;唐吉荣;钟雪娟

关键词:普通肝素钠, 正压封管, 静脉留置针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留置静脉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儿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2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对照组:44例患儿用生理盐水3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结果 88例留置静脉针的患儿中,观察组使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管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为3~4 d .留置期间无血回流堵塞,患儿无任何不适主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进行正压封管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的痛苦.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1],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er和Barr首次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采用手术治疗已有70年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余文化的丰富及人类寿命的延长,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尤为明显.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是骨科护理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赖敏灵;吴丽心;詹美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倍他乐克治疗55例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倍他乐克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波依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应用倍他乐克进行降压治疗疗效好,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力,以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现将本组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微观辨证治疗糖尿病初探

    在糖尿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时,可结合西医检测指标,微观辨证.根据餐前高血糖、餐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低胰岛素血症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滋阴润燥、清热凉血,补脾益气、毓阴清热、健运中宫、化瘀降浊和脾肾双调、阴阳互补法治疗.

    作者:谢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口腔科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口腔科门诊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及对策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不同年龄及职称的55名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劳动强度大是口腔科护士普遍存在的压力源,不同职称及年龄的护士压力源不同.结论 口腔科门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多种压力源的环境中,管理者应给予人文关怀,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护士也要不断提高自我,学会自身减压.

    作者:周军;崔军;李少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文惠;彭风芹;王平;谢素屏;刘玉锐;王继红;杨永进;樊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98例颅底骨折诊断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98例颅底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硬脑膜修补组(观察组)和保守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治疗组9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行手术方法修补硬脑膜,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结果 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颅底骨折后及时行硬脑膜修补术对患者的尽早痊愈康复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志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对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首选,而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无论是内科还是传统外科治疗效果均不好.随着介入产品和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笔者共对1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安立;李全民;司安家;董晓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诊科分组排班的成效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组排班在急诊科实际应用的成效.方法 将护理人员分为院前急救组、急诊抢救组、急诊留观组、门诊急诊输液组4个小组分开排班,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结果 实行两年多分组排班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都有所作为,获得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分组排班,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在科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密切了医护关系.

    作者:王春容;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TACE+PEI组和单纯TACE组,观察其肿块缩小率和存活率.结果 TACE+PEI组治疗后瘤体缩小率为90.6%,肿瘤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率占96.9%,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1.3%,46.9%和31.3%,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疗效较好.

    作者:国玉鹏;刘同亭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静脉注射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压宁定进行治疗.初始剂量12.5~25 mg,稀释在10~20 ml液体中于3 min内静脉注射,然后以0.4~0.6 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疗程3~7 d.重度CHF伴休克早期表现者先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用药1~2 h后无论有无血压上升均加用压宁定治疗.结果 32例中,30例病情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2例无效,分别于2 d、3 d后因心衰死亡;2例出现异常反应,经停药及补液并减少用药剂量等处理措施后恢复正常.全组未见反射性心动过速发生.结论 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起效迅速,作用平稳,剂量易于掌握,明显改善心功能且无累积毒性作用等优点.

    作者:王东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骨水泥标准长度柄11例,加长柄10例,粗隆柄7例.结果 术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3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术中死亡1例,优良率85.7%.结论 根据粗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柄进行良好的粗隆部修复重建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但要注意防止骨水泥并发症.

    作者:吴军;武成兴;张蜀平;王小强;阮兴隆;包远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先天性斜颈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先天性斜颈患儿采用手术矫正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0年5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8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实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痊愈72例,显效16例.结论 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雪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前列腺炎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湿热挟瘀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Ⅲ型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10 d为1疗程,比较治疗3个疗程(30 d)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对Ⅲ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荀建宁;朱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两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 讨论微波、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 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因宫颈糜烂要求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微波组和LEEP组,分别用微波和LEEP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术后12周末宫颈糜烂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LEEP组均大于微波组(P<0.05),阴道排液时间LEEP组明显短于微波组(P<0.05).轻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微波组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彭忠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其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认知功能.

    作者:梁耀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空肠内管饲的护理

    食管癌患者术前常伴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由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1],易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吻合口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早期空肠内管饲,可使营养物质经肠门静脉系统吸入肝脏,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营养物质经肠道吸收,对肠黏膜有直接营养作用[2],同时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对3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空肠内管饲,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会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1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探讨

    目的 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依时间顺序分为三组:A组,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70例;B组,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73例;C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67例.A、B、C组手术数分别为34例、48例、42例,手术率分别为48.5%、65.7%、62.6%.结果 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10例,死亡102例,病死率为48.5%,B组手术率高,病死率低,早期手术病死率低于晚期手术病死率.结论 为了降低病死率,适宜的手术率是基础,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关键,综合性治疗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者:陶春潮;栾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并对其中18例恢复期(急性期治疗1周后)患儿进行追踪复查,同时以非颅内感染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急性期中重型组其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2)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呈明显的正相关(r=0.347,P<0.05),急性期其含量和病程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1=0.332,r2=0.311,P<0.05).结论 TNF-α和β2-MG的含量变化反映了儿童病毒性脑炎时炎性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周欣;陈小风;黄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使患者自觉改变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预防感染,让患者了解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有效降低了患者血糖水平;健康教育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何秀琼;谢海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