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观辨证治疗糖尿病初探

谢建军

关键词:糖尿病, 微观辨证, 中医药疗法
摘要:在糖尿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时,可结合西医检测指标,微观辨证.根据餐前高血糖、餐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低胰岛素血症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滋阴润燥、清热凉血,补脾益气、毓阴清热、健运中宫、化瘀降浊和脾肾双调、阴阳互补法治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内科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等,由于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体位,又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各种并发症.故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笔者对9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了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大剂量雷米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目的 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雷米普利组和大剂量雷米普利组,均联合同等剂量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案:常规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2.5 mg/次,2次/d,口服.大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次,2次/d,口服.两组均联合应用替米沙坦80 mg/d,观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钾水平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大剂量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均能有效降压,大剂量雷米普利组降舒张压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治疗前后血钾和肾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并且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更有效.

    作者:杨磊;郭明好;刘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浅谈基层医院办公室结构的优化

    基层医院办公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在医院职能科室尚未设置完善的情况下,承担着行政管理、人事、医院宣传等多重职能.办公室的优化对医院整体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阐述了基层医院办公室职能和优化办公室结构机构的作用,提出了优化办公室群体的几个主要途径:一是按需设岗,科学合理配备人员;二是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优化互补;三是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四是巩固创新,确立三大工作意识;五是规范管理,保持群体结构优化.

    作者:强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三向瓣膜式PICC在小儿血液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减轻小儿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 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 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26例,插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28~550 d,平均置管时间为168 d.结论 此种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少,可以在患者身上留置1年左右,既能保证患者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显著提高了小儿血液病及肿瘤患儿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

    作者:郝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TACE+PEI组和单纯TACE组,观察其肿块缩小率和存活率.结果 TACE+PEI组治疗后瘤体缩小率为90.6%,肿瘤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率占96.9%,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1.3%,46.9%和31.3%,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疗效较好.

    作者:国玉鹏;刘同亭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采用Ⅰ期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结核19例,术后抗结核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2例.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病灶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1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手术方法.

    作者:杨绍银;庞勇;张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白血病误诊68例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AL)常以发烧、贫血、出血及脏器侵润为典型临床表现,配以骨髓检查诊断不难.但以其中1~2种表现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就诊时,若对其认识不足则易造成误诊.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共收治急性白血病234例,院内外出诊误诊68例,为从中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玲;燕法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120例宫颈糜烂患者行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全组治愈81例,好转37例,2例重度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者无效,总有效率98.3%,疗效良好.结论 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糜烂与传统的药物及物理疗法相比,效果满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作者:宁琳;王玉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新生儿窒息4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探寻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NICU收治的419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所引起窒息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脐带异常、产程异常、胎盘功能不全、胎位异常、羊水量异常、早产、胎膜早破,其中造成重度窒息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异常、产程异常和胎盘功能不全.结论 做好产前保健和防治并发症,加强胎心监护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龙海碧;潘杨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14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及会诊的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查与分析. 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41~50岁为发病高峰,占51.72%.我们收集资料中,小者为20岁,大者为63岁.其病变部位以子宫肌壁内为多,占62.75%.笔者资料中还可见到有卵巢、输卵管、会阴、腹壁皮肤及盆腔淋巴结等部位.其病理特征,异位的子宫内膜大都显示正常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形成较大囊肿者,其囊壁可见异物肉芽肿组织,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病理科较常遇到的瘤样病变,诊断较易,主要是与转移性高分化腺癌进行区别.

    作者:陈新皓;曹汉明;周绍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肺心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2例,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综合及加服黄芪、川芎等中药剂治疗;治疗前后4、8周时测定T细胞亚群值,动脉血气分析,进行治疗前后对比,临床疗效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60例患者CD3、CD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氧分压均明显升高,住院天数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周时,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 P<0.01),8周时CD3、CD4中药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有增强调节作用,对防治肺心病急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玉叶;于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医院感染监控软件的研制

    目的 研制开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管理动态监测,预防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杜绝医院感染恶性事件发生. 方法 采用C/S+B/S架构,与军卫一号信息工程接轨,以Delphi和NET为开发工具,结合Java Script+ASP+XML+web Service等先进开发技术,对HIS中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分析及预警.结果 该系统解决了医院感染统计中数据的复杂逻辑关系问题,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前瞻性干预控制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借助该系统对医院感染各环节及高危因素进行前瞻性监测,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漏诊、漏报.

    作者:韩雪玲;史锋庆;高建宏;胡淑芳;洪贝;景丽;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防皮肤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防止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4例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头部垫高15°~30°,每4 h更换体位一次,科学地调整腹部及上下肢的位置,每次患者俯卧位时间不超过6 h.结果 14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并发症.结论 俯卧位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志梅;仇成秀;黄婵婷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在人胎盘、胎膜中水通道蛋白8 mRNA的表达

    目的 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8(AQP8)mRNA在人胎盘、胎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检测10例选择性剖宫产的足月单胎正常孕妇胎盘、胎膜中AQP8mRNA的表达.结果 在人胎盘、胎膜中,AQP8 mRNA均有表达.结论 AQP8可能参与人羊水循环及其调节,并且为羊水量异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朱宇;向华国;陈盛强;杨艳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X线机高压初次级电源系统原理及检修实例

    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工程技术和计算机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医用X线机在实现大容量、多功能、控制自动化、以及快速摄影、记录贮存等现代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

    作者:邓振社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骨水泥标准长度柄11例,加长柄10例,粗隆柄7例.结果 术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3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术中死亡1例,优良率85.7%.结论 根据粗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柄进行良好的粗隆部修复重建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但要注意防止骨水泥并发症.

    作者:吴军;武成兴;张蜀平;王小强;阮兴隆;包远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上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18~75岁骨科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单独的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F),单独的枸橼芬太尼0.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G),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每组2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6 h、24 h、48 h三个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与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F组与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 .结论 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上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作者:张羽明;梁杰;杨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病例均治愈.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中西医、内外科应有机结合.

    作者:王洪喜;丁小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和谐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提高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效率,建设和谐社会,减少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纠纷与诉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作者:魏瑛;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