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机高压初次级电源系统原理及检修实例

邓振社

关键词:X线机, 高压变压器, 电源系统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工程技术和计算机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医用X线机在实现大容量、多功能、控制自动化、以及快速摄影、记录贮存等现代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雷米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目的 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雷米普利组和大剂量雷米普利组,均联合同等剂量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案:常规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2.5 mg/次,2次/d,口服.大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次,2次/d,口服.两组均联合应用替米沙坦80 mg/d,观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钾水平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大剂量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均能有效降压,大剂量雷米普利组降舒张压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治疗前后血钾和肾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并且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更有效.

    作者:杨磊;郭明好;刘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慢性心衰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口服胺碘酮0.2 g/次,每天3次,连用7 d,后改为0.2 g/次,每天2次,连用7 d,后减为 0.1~0.2 g,每天1次维持,应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48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显效29例 (60.4%),有效16例(33.3%),心功能提高1级者占8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宋旻枫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在人胎盘、胎膜中水通道蛋白8 mRNA的表达

    目的 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8(AQP8)mRNA在人胎盘、胎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检测10例选择性剖宫产的足月单胎正常孕妇胎盘、胎膜中AQP8mRNA的表达.结果 在人胎盘、胎膜中,AQP8 mRNA均有表达.结论 AQP8可能参与人羊水循环及其调节,并且为羊水量异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朱宇;向华国;陈盛强;杨艳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前行膝关节稳定试验及MRI检查,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撕裂或撕脱韧带于骨折手术时修复而断裂韧带于骨折愈合后(4~8个月)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拆除内固定物同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出现1例韧带松弛,其余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于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术,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杨远良;徐栋梁;刘建华;黄炳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 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应用奥美拉唑加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西沙必利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1.4%,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82.8%和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

    作者:谢元相;黎家齐;伍树荣;区为华;林创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浅析

    星状神经节属于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可发挥独特功效[1],其阻滞作用大体可分为局部效应及中枢效应两部分.局部效应是其作为交感神经节阻滞的基本、直接的作用.而中枢效应则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发挥作用的,即维护机体的内分泌免疫及植物神经功能[2].

    作者:赵景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金属支架扩张植入术并观察统计其改善吞咽困难的程度、狭窄食管的扩张程度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21例病例均扩张成功,吞咽困难消失,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留置6~8周后均顺利取出,术后无食管壁瘢痕增生及再狭窄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梁冬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8例临床观察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孕妇常见的肝脏并发疾病,可发生在妊娠早、中、晚各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为了解病毒性肝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及关系,本文将对笔者所在科2000年7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普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风湿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风湿药酒临床应用187例效果观察,进一步论证该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该制剂品种的处方组成、功效分析、制备方法、临床资料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3.1%;同时对筋骨麻木、腰膝关节疼痛等也有良好疗效.结论 经过验证取得观点是风湿酒组方、制备科学合理、价格低廉、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建华;潘艳红;刘会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前列腺炎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湿热挟瘀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Ⅲ型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10 d为1疗程,比较治疗3个疗程(30 d)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对Ⅲ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荀建宁;朱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2例50个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结果 50个椎体均完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单椎体为25 min,每个患椎注入骨水泥量平均为3.5 ml,术中出血20~50 ml,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亮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X线机高压初次级电源系统原理及检修实例

    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工程技术和计算机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医用X线机在实现大容量、多功能、控制自动化、以及快速摄影、记录贮存等现代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

    作者:邓振社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蓝靛在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较强的传染性.5~15岁发病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后2 d内可以发病,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 ℃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作者:邓凤;龙国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浅议现代护士长的管理艺术与技巧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因此,需要护士长的有效管理艺术与技巧.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98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 对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9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胃溃疡41例,占41.8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占15.31%,急性胃黏膜病变29例,占29.59%,食管癌及胃癌9例,占9.18%.结论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癌及胃癌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老年人存在着更多的慢性基础病,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

    作者:李秋平;刘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临床应用PICC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其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剌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作者:左翠平;赵汝君;刘莉;程雅玲;于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见的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其骨痛常常为难以忍受的剧痛,是肿瘤晚期患者常见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临床工作中应用很多方法治疗,效果也不尽理想.笔者所在科室应用放射性核素二氯化锶(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巍;阮广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前后手术入路选择分析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作者:王干威;陈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诊科分组排班的成效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组排班在急诊科实际应用的成效.方法 将护理人员分为院前急救组、急诊抢救组、急诊留观组、门诊急诊输液组4个小组分开排班,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结果 实行两年多分组排班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都有所作为,获得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分组排班,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在科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密切了医护关系.

    作者:王春容;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内科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等,由于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体位,又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各种并发症.故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笔者对9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了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