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上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张羽明;梁杰;杨晓峰

关键词:酒石酸布托啡诺, 芬太尼, 静脉镇痛
摘要:目的 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18~75岁骨科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单独的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F),单独的枸橼芬太尼0.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G),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每组2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6 h、24 h、48 h三个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与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F组与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 .结论 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上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上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18~75岁骨科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单独的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F),单独的枸橼芬太尼0.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G),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每组2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6 h、24 h、48 h三个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与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F组与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 .结论 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上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作者:张羽明;梁杰;杨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力,以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现将本组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16例体会

    目的 观察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所致的局部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中心内科收治的16例静脉炎所致局部肢体肿胀的患者,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所有16例患者局部肿胀均有明显好转,在5~10 d内水肿消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可以很好地减轻炎性反应,消肿止痛.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栓的形成.硼酸、炉甘石洗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静脉炎所致肢体肿胀不失为一为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光;赵杏苗;罗艳平;王德良;吕玉红;赵静;王有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HIH发病第14天的83例患者,随时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血肿吸收及脑水肿消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67.44%)显著高于对照组(42.50%)(P<0.05).结论 银杏达莫通过改善HIH后继发性脑损伤,可以促进血肿吸收、脑水肿消退及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江坤仁;周新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风湿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风湿药酒临床应用187例效果观察,进一步论证该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该制剂品种的处方组成、功效分析、制备方法、临床资料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3.1%;同时对筋骨麻木、腰膝关节疼痛等也有良好疗效.结论 经过验证取得观点是风湿酒组方、制备科学合理、价格低廉、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建华;潘艳红;刘会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人重度烧伤42例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人重度烧伤早期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1998~2008年笔者所在科收治的老年重度烧伤(Ⅱ度烧伤总面积>30%或Ⅲ度烧伤面积>10%)患者42例的治疗效果并作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42例中,治愈3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7例,病死率16.7%.死亡原因中侵袭性感染2例,多脏器衰竭3例,吸入性损伤1例,其他1例.结论 侵袭性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充分液体复苏、早期胃肠道营养和早期切痂植皮封闭创面能降低老年重度烧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学愚;陈艾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的护理影响.方法 将符合腔镜手术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 出院时治疗组显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妇科腹腔手术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辉;韩莉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内服;对照组用多潘立酮、维生素B1、谷维素内服.结果 治疗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22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道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药汤剂的使用前景

    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人们不仅对食品,同时对药品也产生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于是掀起了使用传统药的热潮,其势至今不衰.

    作者:许淑华;陈淑宏;战立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浅析中药材市场的现状与中药材质量问题

    中药材品种的正确与否和质量好坏是保障中医中药事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购销市场也十分活跃,基本保障了中药生产与使用,成绩显著.但由于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和生产加工规范性差,一些经营者的道德观念及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中药材市场依然存在很突出的问题.笔者近些年来利用工作机会对全国一些地方的药市药材进行了解和调查,对目前中药材市场的现状与中药材质量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作者:李莉;温秋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14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及会诊的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查与分析. 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41~50岁为发病高峰,占51.72%.我们收集资料中,小者为20岁,大者为63岁.其病变部位以子宫肌壁内为多,占62.75%.笔者资料中还可见到有卵巢、输卵管、会阴、腹壁皮肤及盆腔淋巴结等部位.其病理特征,异位的子宫内膜大都显示正常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形成较大囊肿者,其囊壁可见异物肉芽肿组织,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病理科较常遇到的瘤样病变,诊断较易,主要是与转移性高分化腺癌进行区别.

    作者:陈新皓;曹汉明;周绍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98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 对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9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胃溃疡41例,占41.8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占15.31%,急性胃黏膜病变29例,占29.59%,食管癌及胃癌9例,占9.18%.结论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癌及胃癌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老年人存在着更多的慢性基础病,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

    作者:李秋平;刘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0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责任护士提供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化疗结束时对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及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下降5%;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首次化疗患者提供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药物外渗,从而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曾茹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2例50个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结果 50个椎体均完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单椎体为25 min,每个患椎注入骨水泥量平均为3.5 ml,术中出血20~50 ml,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亮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78例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和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2008年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17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178例患者中,7例转为手术治疗,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手术率.

    作者:岳在连;陈文峰;刘敏;王红涛;周思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采用Ⅰ期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结核19例,术后抗结核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2例.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病灶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1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手术方法.

    作者:杨绍银;庞勇;张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和谐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提高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效率,建设和谐社会,减少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纠纷与诉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作者:魏瑛;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文惠;彭风芹;王平;谢素屏;刘玉锐;王继红;杨永进;樊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生物制品,含有广谱病毒和细菌的IgG抗体.具有调理和中和作用,经静脉输注可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IgG水平.

    作者:何君英;欧阳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33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术后X线显示全部解剖复位,内固定取出后无再脱位,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马世成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