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周道敏

关键词:多潘立酮, 呋喃唑酮, 谷维素, 内服, 浅表性胃炎
摘要: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内服;对照组用多潘立酮、维生素B1、谷维素内服.结果 治疗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22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1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前行膝关节稳定试验及MRI检查,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撕裂或撕脱韧带于骨折手术时修复而断裂韧带于骨折愈合后(4~8个月)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拆除内固定物同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出现1例韧带松弛,其余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于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术,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杨远良;徐栋梁;刘建华;黄炳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 DNA≥104拷贝/ml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7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HBV DNA定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和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ALT、TBIL、ALB及HBVDNA水平12周后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12例(10%),治疗3年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年后肝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率87.1%(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3/38)(P<0.05).结论 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门静脉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希平;赵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分析

    目的 比较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和改良闭合复位经皮穿钉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高位臂丛加局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B组手法复位后用一枚直径2 mm的克氏钉通过进钉定位器穿入肩峰并固定肩锁关节,术后三角巾悬吊6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3个月后拔钉.术后随访8~24个月.结果 疗效按Karlsson分级,A组18例患者优16例,B级2例;B组18例患者A级15例,B级3例.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确切,都是临床常用方法.

    作者:王阔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 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 min 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素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瀚然;刘安林;姚虹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结石性胆囊炎外科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对168例有症状、体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4例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造瘘术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36例,其余病例均按照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 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2例,及时对位缝合,放置T管支撑,引流.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要预防结石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行胆囊切除术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国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佳的手术方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86例手术患者,用开窗式手术方法切除,其中有2例髓核破入硬膜外腔压迫马尾神经引起尿潴留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对伴有侧隐窝峡窄者术中发现有神经根嵌压现象者在切除突出之椎间盘同时予以侧隐窝扩大术.结果 凡属于绝对适应证范围内的病例,手术效果较佳.从严掌握相对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结论 严格掌握相对手术适应证,采用开窗式手术方法,术后反应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田夏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并对其中18例恢复期(急性期治疗1周后)患儿进行追踪复查,同时以非颅内感染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急性期中重型组其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2)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呈明显的正相关(r=0.347,P<0.05),急性期其含量和病程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1=0.332,r2=0.311,P<0.05).结论 TNF-α和β2-MG的含量变化反映了儿童病毒性脑炎时炎性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周欣;陈小风;黄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60例,开腹组62例,术后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50 mg,连服5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药应用等近期疗效,以及术后HCG值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工作情况和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等远期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β-HCG 值降低至正常所需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未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是0.625和0.874),腹腔镜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显著优于开腹组(P值分别是0.013和0.037).结论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能很好的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邱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需求210例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手术前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顾虑及对其术前要了解的内容、术后的愿望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对手术的态度及顾虑存在差异,对手术前需求、手术知识及手术后的愿望也存在差异.结论 在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性的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减轻心理负担,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作者:谭颖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技术操作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在骨折节段上下椎体的椎弓根皮肤对应切口并在X线检视下穿刺.定位钻入椎弓根钉,置入固定棒支持复位固定骨折.结果 31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手术中出血平均为40 ml,住院时间平均21 d.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均未发生椎弓根钉断裂及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矫正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骨折复位内固定确切.手术操作技术要求精细,X线暴露时间较长.

    作者:苏科;白龙;陈亮清;谢振宇;陈科明;叶珂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空肠内管饲的护理

    食管癌患者术前常伴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由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1],易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吻合口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早期空肠内管饲,可使营养物质经肠门静脉系统吸入肝脏,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营养物质经肠道吸收,对肠黏膜有直接营养作用[2],同时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对3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空肠内管饲,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会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1],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er和Barr首次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采用手术治疗已有70年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余文化的丰富及人类寿命的延长,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尤为明显.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是骨科护理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赖敏灵;吴丽心;詹美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镇痛泵控制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自动镇痛泵(PCA)对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13例前列腺摘除患者术后采用PCA术后镇痛,为试验组;另13例采用根据情况应用吗啡等药物镇痛,观察两组术后主要症状,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有无腹胀等.结果 试验组有6例未发生膀胱痉挛,对照组有1例未发生.结论 PCA能有效控制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继发性出血.

    作者:刘亚芬;王晶然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局封加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总结局封加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按摩、牵引等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31例,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3例,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局封加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康复指导,加强病情的观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廖晓霞;苏冰莲;罗肖娟;温建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腕部损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腕部损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腕部损伤患者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2例,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接触中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94例,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腕部损伤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玉芸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先天性斜颈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先天性斜颈患儿采用手术矫正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0年5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8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实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痊愈72例,显效16例.结论 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雪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30例的护理体会

    由于新生儿生理功能未臻完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极易患罹疾病,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新生儿的疾病护理是护理中的难点.而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新生儿的危重病之一,更是护理的重点,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31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单美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药汤剂的使用前景

    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人们不仅对食品,同时对药品也产生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于是掀起了使用传统药的热潮,其势至今不衰.

    作者:许淑华;陈淑宏;战立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根管治疗.方法 对488例患牙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结果 本组488例患牙,痊愈463例,失败25例.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杨树荣;王浩;马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HIH发病第14天的83例患者,随时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血肿吸收及脑水肿消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67.44%)显著高于对照组(42.50%)(P<0.05).结论 银杏达莫通过改善HIH后继发性脑损伤,可以促进血肿吸收、脑水肿消退及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江坤仁;周新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