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封加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护理

廖晓霞;苏冰莲;罗肖娟;温建清

关键词:局封, 针刀, 腰椎横突,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局封加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按摩、牵引等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31例,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3例,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局封加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康复指导,加强病情的观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HIH发病第14天的83例患者,随时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血肿吸收及脑水肿消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67.44%)显著高于对照组(42.50%)(P<0.05).结论 银杏达莫通过改善HIH后继发性脑损伤,可以促进血肿吸收、脑水肿消退及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江坤仁;周新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笔者认为,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对B细胞功能的准确测定和观察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特点.具有保护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K-ATP通道开放剂、益气养阴中药等.

    作者:熊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 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应用奥美拉唑加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西沙必利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1.4%,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82.8%和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

    作者:谢元相;黎家齐;伍树荣;区为华;林创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加强医院门诊管理与强化护理服务

    门诊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医护人员的着装仪表、言行举止都代表了医院的面貌.门诊各个环节流畅就能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满意的治疗.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医患沟通,以减少医患矛盾.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门诊流量大,患者排队多,往返多,流动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加大门诊管理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莉;郭晓滨;郭崇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风湿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风湿药酒临床应用187例效果观察,进一步论证该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该制剂品种的处方组成、功效分析、制备方法、临床资料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3.1%;同时对筋骨麻木、腰膝关节疼痛等也有良好疗效.结论 经过验证取得观点是风湿酒组方、制备科学合理、价格低廉、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建华;潘艳红;刘会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和谐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提高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效率,建设和谐社会,减少计划生育与免疫工作纠纷与诉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构建医生、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作者:魏瑛;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对2276例剖宫产术指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指征的变化情况,正确衡量其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7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传统的手术适应证到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均逐年提高.结论 人们对分娩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在相应的变化,社会因素则是剖宫产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王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三十五味沉香丸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效果观察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2004年以来作者用藏药治疗风心病50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扎西华旦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口腔科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口腔科门诊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及对策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不同年龄及职称的55名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劳动强度大是口腔科护士普遍存在的压力源,不同职称及年龄的护士压力源不同.结论 口腔科门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多种压力源的环境中,管理者应给予人文关怀,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护士也要不断提高自我,学会自身减压.

    作者:周军;崔军;李少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微波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门诊肛周尖锐湿疣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能够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聂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外科手术标本,用第8因子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肿瘤内微血管数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1~5年随访.结果 发现血管密度和肿瘤复发、转移率有相关性.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对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首选,而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无论是内科还是传统外科治疗效果均不好.随着介入产品和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笔者共对1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安立;李全民;司安家;董晓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泄泻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

    泄泻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种,即暴泻和久泻.暴泻多为时令之邪或饮食所伤,发于夏季者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久泻则由暴泻失治而致损伤脾肾者,例如慢性肠炎的泄泻,更为常见,这些发作无季节性,遇起居、精神等不适,更易发病.

    作者:段修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采用Ⅰ期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结核19例,术后抗结核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2例.结果 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病灶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1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手术方法.

    作者:杨绍银;庞勇;张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病例均治愈.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中西医、内外科应有机结合.

    作者:王洪喜;丁小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39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1例因基础病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要的在于充分认识到低血糖反应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护理过程中应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何素荣;谢玉红;何海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2例50个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结果 50个椎体均完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单椎体为25 min,每个患椎注入骨水泥量平均为3.5 ml,术中出血20~50 ml,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亮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44例患者中止血成功40例,有效率为90.9%.结论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抢救,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徐绍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654-2在子痫前期解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子痫前期的有效方法,延长孕周以增加新生儿存活率.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的孕28~30周子痫前期患者31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654-2(50 mg/d)+硫酸镁(15 g/d);对照组:应用硫酸镁25 g/d.结果 在延长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减少蛋白尿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疗效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654-2配伍硫酸镁(15 g/d)用于子痫前期解痉,降压治疗对于在延长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有显著作用,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张秋香;万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诊科分组排班的成效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组排班在急诊科实际应用的成效.方法 将护理人员分为院前急救组、急诊抢救组、急诊留观组、门诊急诊输液组4个小组分开排班,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结果 实行两年多分组排班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都有所作为,获得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分组排班,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在科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密切了医护关系.

    作者:王春容;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