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石性胆囊炎外科诊治体会

张国彪

关键词:胆囊炎, 结石, 外科, 治疗,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对168例有症状、体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4例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造瘘术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36例,其余病例均按照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 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2例,及时对位缝合,放置T管支撑,引流.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要预防结石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行胆囊切除术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的护理影响.方法 将符合腔镜手术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 出院时治疗组显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妇科腹腔手术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辉;韩莉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蓝靛在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较强的传染性.5~15岁发病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后2 d内可以发病,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 ℃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作者:邓凤;龙国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药汤剂的使用前景

    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人们不仅对食品,同时对药品也产生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于是掀起了使用传统药的热潮,其势至今不衰.

    作者:许淑华;陈淑宏;战立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三向瓣膜式PICC在小儿血液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减轻小儿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 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 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26例,插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28~550 d,平均置管时间为168 d.结论 此种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少,可以在患者身上留置1年左右,既能保证患者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显著提高了小儿血液病及肿瘤患儿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

    作者:郝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对2276例剖宫产术指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指征的变化情况,正确衡量其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7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传统的手术适应证到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均逐年提高.结论 人们对分娩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在相应的变化,社会因素则是剖宫产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王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其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认知功能.

    作者:梁耀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生物制品,含有广谱病毒和细菌的IgG抗体.具有调理和中和作用,经静脉输注可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IgG水平.

    作者:何君英;欧阳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针尖下的场在物质电场、磁场、穴位场物理学探要与经络感传效应

    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对300多种疾病有效果,对100多种疾病有特效.针灸开创了非药物治疗的先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精密科学,是人们深入认识生命现象的理论基础学科.医学已从宏观进入到微观研究,而物理学的技术、方法是推动医学入微观察的强大动力.现在就针尖下的场在物质进行生物、物理学探要.

    作者:李文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汉川市新堰镇区入托儿童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汉川市新堰镇入托儿童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乙肝抗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新堰镇区542名2~6岁入托儿童的乙肝三系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两对半全阴者占72.3%,HBsAb阳性占25.4%,大三阳者占1.15%,小三阳者占1.15%.结论 HBsAb阳性与年龄有显著关系.

    作者:李传生;叶义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白血病误诊68例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AL)常以发烧、贫血、出血及脏器侵润为典型临床表现,配以骨髓检查诊断不难.但以其中1~2种表现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就诊时,若对其认识不足则易造成误诊.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共收治急性白血病234例,院内外出诊误诊68例,为从中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玲;燕法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盐酸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情感障碍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焦虑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卒中后抑郁焦虑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度洛西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HAMD、HAMA)评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HAMD、HAMA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是有效的,而且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有奎;王淑英;于明忠;杨培斌;唐霞;张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诊科分组排班的成效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组排班在急诊科实际应用的成效.方法 将护理人员分为院前急救组、急诊抢救组、急诊留观组、门诊急诊输液组4个小组分开排班,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结果 实行两年多分组排班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都有所作为,获得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分组排班,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在科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密切了医护关系.

    作者:王春容;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自2008年4月2009年2月,笔者所在科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内窥镜系统,行前列腺切除40例,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0 min,无输血及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术中心电图及血压无异常变化.随访时间1~12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4.6分下降至术后5.6分(P<0.01),QOL由术前的5.3分降至术后的1.52分.Qmax由术前平均6.8 ml/s升至术后21.8 ml/s(P<0.01),RUV由术前平均220 ml降至术后15.4 ml.结论 TUPKVP是在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汽化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电切技术,是治疗BPH的新方法,具有安全性大、效率高、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新军;艾克拜;艾尼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病例均治愈.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中西医、内外科应有机结合.

    作者:王洪喜;丁小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前列腺炎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湿热消外敷热导入治疗Ⅲ型湿热挟瘀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Ⅲ型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10 d为1疗程,比较治疗3个疗程(30 d)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消外敷热导入对Ⅲ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荀建宁;朱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需求210例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手术前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顾虑及对其术前要了解的内容、术后的愿望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对手术的态度及顾虑存在差异,对手术前需求、手术知识及手术后的愿望也存在差异.结论 在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性的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减轻心理负担,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作者:谭颖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 DNA≥104拷贝/ml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7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HBV DNA定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和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ALT、TBIL、ALB及HBVDNA水平12周后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12例(10%),治疗3年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年后肝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率87.1%(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3/38)(P<0.05).结论 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门静脉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希平;赵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少数民族鼻出血患者恐惧心理分析及护理

    鼻出血是受心理影响较大的疾病,做好鼻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少数民族患者,特别怕见血.在临床上除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外,通过对少数民族鼻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罗丽娟;沈云清;王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39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1例因基础病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要的在于充分认识到低血糖反应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护理过程中应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何素荣;谢玉红;何海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镇痛泵控制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自动镇痛泵(PCA)对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13例前列腺摘除患者术后采用PCA术后镇痛,为试验组;另13例采用根据情况应用吗啡等药物镇痛,观察两组术后主要症状,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有无腹胀等.结果 试验组有6例未发生膀胱痉挛,对照组有1例未发生.结论 PCA能有效控制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继发性出血.

    作者:刘亚芬;王晶然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