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CT表现及分析

王奎民;李京佳

关键词: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脑水肿, 蛛网膜下隙出血, 低密度, CT值
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及影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本病CT影象诊断的重点依据支持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蓝靛在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较强的传染性.5~15岁发病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后2 d内可以发病,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 ℃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作者:邓凤;龙国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力,以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现将本组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两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 讨论微波、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 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因宫颈糜烂要求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微波组和LEEP组,分别用微波和LEEP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术后12周末宫颈糜烂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LEEP组均大于微波组(P<0.05),阴道排液时间LEEP组明显短于微波组(P<0.05).轻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微波组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彭忠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慢性心衰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口服胺碘酮0.2 g/次,每天3次,连用7 d,后改为0.2 g/次,每天2次,连用7 d,后减为 0.1~0.2 g,每天1次维持,应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48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显效29例 (60.4%),有效16例(33.3%),心功能提高1级者占8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宋旻枫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对2276例剖宫产术指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指征的变化情况,正确衡量其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7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传统的手术适应证到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均逐年提高.结论 人们对分娩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在相应的变化,社会因素则是剖宫产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王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临床应用PICC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其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剌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作者:左翠平;赵汝君;刘莉;程雅玲;于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腕部损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腕部损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腕部损伤患者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2例,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接触中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94例,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腕部损伤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玉芸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办法,减少外科手术治疗,降低SAP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治愈,1例暴发型SAP死亡.结论 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关键是减少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铁桂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和肝总管,5例行胆管修复手术,1例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早期修复是可行的,胆管损伤的修复需要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进行.

    作者:李继东;王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围术期的麻醉与监控管理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质量及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是麻醉工作中处理老年患者的重点.方法 针对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做好手术前准备,麻醉选择和药物选择,术中麻醉严密监控及管理,使麻醉完善、安全、平稳,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结果 总结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结论 围术期做好术前准备及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及严密的麻醉管理,术中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这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的关键.

    作者:陆美兰;魏江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动态三维超声在门静脉栓塞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在门静脉栓塞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动态三维超声对45例门静脉栓塞患者进行探查,并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 在动态三维图像上门静脉栓子的大小,内部回声,与管壁的关系,空间形态与二维图像有明显差异,根据三维图像测量可以计算门静脉栓塞程度.结论 在动态三维图像上栓子的大小,内部回声,与管壁的关系,空间形态显示清晰,根据图像可以初步判断栓子的性质,并可以准确计算门静脉栓塞程度,动态三维超声在门静脉栓塞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伟丽;谢程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383例儿童急性腹痛与心理研究

    目的 明确病因,排除儿科器质性急性腹痛,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疾病的认识能力,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2005~2008年到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腹痛患儿3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因素可能与不良的精神刺激、环境压力关系密切.结论 儿童急性腹痛可能与儿科急腹症无显著关系,而与不良的精神刺激和环境压力因素有关,心理干预疗效满意.

    作者:李明成;杨云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盐酸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情感障碍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焦虑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卒中后抑郁焦虑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度洛西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HAMD、HAMA)评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HAMD、HAMA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是有效的,而且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有奎;王淑英;于明忠;杨培斌;唐霞;张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105例经常规输卵管造影不通的患者,经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进行治疗.结果 185条输卵管有174条输卵管得以复通,再孕率为53%.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是输卵管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坚;王建国;刘福忠;尚金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微观辨证治疗糖尿病初探

    在糖尿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时,可结合西医检测指标,微观辨证.根据餐前高血糖、餐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低胰岛素血症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滋阴润燥、清热凉血,补脾益气、毓阴清热、健运中宫、化瘀降浊和脾肾双调、阴阳互补法治疗.

    作者:谢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医院感染监控软件的研制

    目的 研制开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管理动态监测,预防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杜绝医院感染恶性事件发生. 方法 采用C/S+B/S架构,与军卫一号信息工程接轨,以Delphi和NET为开发工具,结合Java Script+ASP+XML+web Service等先进开发技术,对HIS中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分析及预警.结果 该系统解决了医院感染统计中数据的复杂逻辑关系问题,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前瞻性干预控制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借助该系统对医院感染各环节及高危因素进行前瞻性监测,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漏诊、漏报.

    作者:韩雪玲;史锋庆;高建宏;胡淑芳;洪贝;景丽;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先天性斜颈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先天性斜颈患儿采用手术矫正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0年5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8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实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痊愈72例,显效16例.结论 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雪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 50例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对照组(25例)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反应,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全都顺利地完成了胃镜检查,BP、HR、R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P<0.05),在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多,6例中止了检查,BP, HR, R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

    作者:张军;朱建平;仝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笔者认为,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对B细胞功能的准确测定和观察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特点.具有保护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K-ATP通道开放剂、益气养阴中药等.

    作者:熊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