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研究

张全贵;张宁男楠;李德欣

关键词:TIA, 脑梗死, 概念, 诊断, 危险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TIA的概念、临床特点、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4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初诊为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后根据白细胞减少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白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甲亢临床常见,在进行系统检查的同时应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以免误诊.

    作者:孟君霞;栾春来;夏玉彬;李新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扩肛术与肛注开塞露对使用PCA的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扩肛术与肛注开塞露对剖宫产手术后使用PCA的产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术后除按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外,于术后6 h开始行扩肛术与肛注开塞露,对照组仅按常规措施护理,不行扩肛术.结果 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腹胀人数降低.结论 扩肛术与肛注开塞露可以促进产妇早日排气、排便,有利于剖宫产手术使用PCA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腹胀的发生.

    作者:李凤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味临床治疗36例慢性胃炎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中医治病机理.方法 通过对36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味治疗.结果 36例慢性胃炎病例中,近期临床治愈13例,占36.11%;显效21例,占58.33%;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具有较好的止痛、解痉、制酸、消炎作用,治疗慢性胃炎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益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19例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4例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 (3 /23),无1例死亡.结论 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理想入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恶性肿瘤手术径路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石卫平;高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浅谈糖尿病防治与护理中的常见误区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至2025年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将达到2.5亿,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愈发严重,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危害日益凸显出来.

    作者:冯全丽;冯全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高热惊厥22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迅速有效的控制方法及如何减少复发.方法 选择22例高热惊厥患儿,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儿均于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止惊.结论 尽快控制惊厥发作,以避免脑细胞损伤,应快速开通静脉通道,此途径用药疗效良好,继往有高热惊厥患儿出现发热应先物理降温.

    作者:郝凤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及安全防护

    化学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阶段使用中的抗癌药物大多是细胞毒性药物[1],无理想的选择性,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接触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通过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受到低剂量的影响.

    作者:曲俊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加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有效发挥医学信息的作用

    新时期医学事业的发展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医学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硬件的投入,更应从提高管理者对医学图书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入手,充分发挥医学图书信息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陈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监护下对107例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Olympus P60)检查及治疗.结果 对血氧饱和度下降(SaO2)、呼吸和心率不稳定、气道压力明显不稳定、血痰、肺不张、严重肺部感染等能查找出原因,并予相应的镜下治疗,效果显著;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换管及引导插胃管成功率高、效果好.结论 纤支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崔冬月;王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在社区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的探讨

    在社区健康教育中,预防传染病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的必要性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标,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讲授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实用性、长期性上下工夫.

    作者:陈兴;王丰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腹腔及切口冲洗对剖宫产术后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817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7例进行冲洗)和对照组(400例未冲洗).并将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冲洗后发热及病理性血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腹腔及切口冲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

    作者:代明甫;李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MDA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MDA临床症状以宫颈水样溢液为主,伴/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和/或宫颈糜烂.手术前活检难于确诊,术后根据腺体浸润宫颈深度和免疫标记CEA、CA125、ER、PR、Ki-67等确诊.结论 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宫颈深部(>7 mm)活检,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大多数病例需要术后确诊.

    作者:周睿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浅谈远程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尹照玲;陈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180例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一些统计,了解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血常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80例临床确诊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取其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结果.结果 180例患儿中咽试子培养阳性58例,总阳性率32.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77.5%,白细胞升高占48.3%.结论 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而且白细胞不一定升高.

    作者:黄瑞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建立及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从建立内瘘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使用及内瘘的常见并发症进行临床护理.结果 血液透析时穿刺成功率100%,血液流量达100~300 ml/min,能有效透析,合并症少.结论 确保了内瘘的安全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蒋西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及毛细支气管炎组治愈后复测血浆UⅡ含量.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U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治疗后血浆UⅡ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UⅡ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检测UⅡ含量有助于判断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张松青;颜萍;李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联合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笔者分析了抗生素联用、西药联用、中西药联用、中药配伍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发现联合用药十分普遍,但也存在着很多急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作者:王聪;杨淮英;申健;尹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肿胀麻醉技术在整形外科局麻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中肿胀麻醉技术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应用肿胀麻醉局麻下施行的1935例各种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患者疼痛耐受绝大多数为良好;术后患者疼痛轻微.有5例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均可自由活动.结论 肿胀麻醉下行外科门诊手术具有快捷、安全、疼痛耐受良好等优点,可扩大门诊手术范围,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韦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丹参对全胃肠外营养致肝损伤的防治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探讨注射用丹参在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疗中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2007~2008年临床收集的各种需要短期TPN治疗的住院病例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TPN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静脉滴注,检测病例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7例伴有肝损伤,其中2例伴中度ALT升高;治疗组4例伴有轻度肝损;相对治疗组,对照组ALT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差异.短期TPN引起的肝损伤以ALT和ALP的升高为主.结论 丹参对TPN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钟小兰;廖小明;彭伯坚;徐志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产后出血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产后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裂伤等,且剖宫产术导致的产后出血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结论 产后出血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可采用按摩子宫、宫腔填塞、盆腔动脉结扎,B-Lynch缝合及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等,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晋本荣;范冰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